01
讀書之前看過這本書的簡介,講述15歲的女孩乘坐火車去見父親的時,發生交通事故。而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幸存者,她看到了荒原,看到了山坡上的小男孩……簡介到這里便沒有再繼續闡述,那個男孩是誰?迪倫后來怎么樣了?帶著很多不解,開始拿起了這本《擺渡人》。
打開書,最先講起的是迪倫的故事。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十年前父母離異,從此再沒見過父親,連一張照片都沒有。這種渴望一直鼓舞著她,終于在經得母親瓊的同意后,迪倫踏上了開往父親所在城市的火車。
那迪倫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她朋友很少,一直以來又被同學和老師嘲笑,戲弄。不過好在她有一位可以無話不談的母親和一個什么都可以聊的好朋友凱蒂。當凱蒂轉學后,迪倫陷入了更大的孤單中。
02
乘火車時,作者對坐在迪倫旁邊的胖女人花了很多筆墨去描述。我似乎能夠看到一個胖胖的女人提著大包小包,不情愿地為迪倫騰出座位,同時也投來鄙視的白眼。
而迪倫呢,在突然經歷的黑暗和震動中醒來,爬出車廂,遇見了那個男孩。我想迪倫看到的這個男孩應該是這場車禍的制造者或者是一個幕后操作者。而故事后來的發展和我的預測大相徑庭。
“男孩”名叫“崔斯坦”,當迪倫走近才看出眼前這人年齡和自己相仿,卻表現的有些冷清。迪倫只是以為崔斯坦和她一樣,是剛剛逃出來的人,一路跟著他行走在荒原之中。
接著讀下去,終于知道了“崔斯坦”的身份,也明白了故事的走向。
“迪倫,你不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
他的聲音小得幾近耳語,就好像減弱聲音對她的打擊就能減輕似得,
“你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
“那你呢?”
“我是你的擺渡人。”
“我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后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所以,這是擺渡靈魂的使者,這是一場靈魂之旅。當講到這里時,我似乎就能讀懂故事將要將什么。可偏偏交代完這些也只用了很小的篇幅,后面還有將近20萬字的描述。我會想后面會寫些什么?
03
其實一個故事僅僅了解一個脈絡是遠遠不夠的。看完前幾章,就將主人公“擺渡人崔斯坦”引出來。那這個故事究竟在講什么?講崔斯坦和迪倫的愛情嗎?是那些曾引渡的靈魂經歷的故事嗎?是迪倫對家的渴望嗎……
很多種可能,愛情是有的,小說不變的主旨就是愛情,無論悲歡或是離合。崔斯坦在護送迪倫的路上,心生好感。理智讓他告訴自己,他只是她的向導,她暫時的保護,除此無他。可一起經歷過荒原的惡劣,他們還是彼此相愛了。
迪倫出發的目的是為見自己十年未見,記憶已經模糊的父親。故事中出現的幻境包含著迪倫對父愛的渴望,對家庭的渴望。
荒原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墻,所有的惡魔聚集在此處,這里陰暗,惡劣。但同時這里也是每個靈魂心靈的映照。崔斯坦曾說這里的一切都是迪倫自己造成的“當你從隧道出來的時候,你估摸著自己離阿拉伯丁還有一半路——身處高原的某個地方,一個偏遠、多山、荒涼的地方——所以荒原也就成了這個樣子。”這是人心靈的最深處的體現,更多的將人性的美丑暴露在光下。
崔斯坦引渡過上萬個靈魂,有死于車禍的五歲小孩子,有死于癌癥的男孩,有二戰中的德軍士兵等等,在這些或者有趣,或者糟糕的靈魂面前,崔斯坦用著不同的面貌,不同的名字,引導他們走過荒原。
而每個不同的靈魂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有著不同的故事。而擺渡人是引導者,可故事更多的在講人性的救贖。
04
就像而是的我們不停地追著大人問“我是從哪里來的?”“那我的媽媽又是從哪里來的啊?”“祖先又是從哪里來的?”等稍大一點,我們又會問我們將要到哪里去?
在這個擺渡人的世界中,靈魂自有歸處,不過是拿來剖析一番。找找其中至善至美之處而已。在這個世界中,能看得到心中曾有的愿望,因為所想之物會變成山丘,河流,樹木一一呈現。
很喜歡書一句話“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