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四個杜岙村,橫山水庫,杜岙變遷

寧波市共有四個杜岙村,分別位于海曙區章水鎮、慈溪市觀海衛鎮、寧海縣茶院鄉和奉化區尚田街道,每個杜岙村都是鄉村旅游目的地。

有趣的是,四個杜岙村,村民都不姓杜。

本篇專門介紹奉化區尚田街道的杜岙村。


奉化區尚田街道杜岙村,地處橫山水庫之盡頭,是畈頭村的一個自然村,包括杜岙和袁家兩個村落。

這一帶原屬樓巖鄉,2001年,樓巖鄉并入尚田鎮,2019年8月26日,尚田鎮更為尚田街道。

橫山水庫北岸至盡頭,埠頭、畈頭、杜岙、塔竹林、大山五個自然村,合并為畈頭村。


寧波四個杜岙村系列尋訪,穎之第二次到達杜岙村,想弄清兩個問題。

村名為什么叫杜岙?

杜岙村民為啥不姓杜?

穎之在杜岙村幸遇了“馬到成功”王先生,為穎之解了疑團。


杜岙地處三面環山的山岙之中,地形隱蔽,最早居住于此的人家確實姓杜,因此而名杜岙。

杜家是大戶人家,有八個兒子,勞動力豐富,但是個個好吃懶做,偷盜強取,為惡一方。

八兄弟身強力大,遠近村民都懼之畏之,深受欺負卻敢怒不敢言。

附近有一座寺廟,廟內的和尚自己種莊稼,維持生計。

有一年,田里稻谷臨近收割期,八兄弟割取谷穗,據為己有。

和尚怒不可遏,然而不敢與八兄弟明爭,只好連日做法,詛咒八兄弟。

杜氏八兄弟,逐漸敗落,直至消亡。


明清之際,原居奉化大堰一帶的一戶王氏人家,以放鴨為生。

早期放鴨,并不像現在全都圈在飼養場,那時是遷徙式,到各地水源豐富的地方,獲取自然食物。

王氏放鴨至杜岙,見此地水源豐富,土地肥沃,原來的杜氏無人,房屋已廢,遂定居于此。

因此,現在的杜岙村,村民姓王,不姓杜。


杜岙之外的袁家村落,也不姓杜,多姓雜居,村口有一棵古樟樹,還有兩棵苦櫧樹,都經歷了五百多年歲月洗禮。


杜岙村前的橫山水庫,地處奉化江的支流縣江上游之縣溪,壩址位于尚田街道許家村,村民多姓許,故稱許家村。


橫山水庫,最早修建始于1957年9月,大興水利的年代,卻遇上了三年災害,因此開工后斷斷續續,直至停工。

1963年11月,橫山水庫重新開建,1966年4月,水庫竣工。

1987年和2009年,兩次加高加固,最大壩高達到70.2米。

水庫的南岸,連綿起伏20余里的山,名為橫山,山下曾有村,名叫橫山村,水庫因此而名橫山水庫。


水庫的北岸,埠頭、畈頭等村落,靠水而居,青山綠水,風光怡人。

特別是水庫中內的饅頭山,獨立于水面,水中小島,平添風景。

饅頭山,因其狀如饅頭而名,島上有洞,當地人稱之為羊精洞。

關于羊精洞,當地人有傳說。

一說是很早以前有人家娶媳婦,殺豬宰羊,有人送羊相賀,脖子上套有紅繩,囑咐不要解開,但是還是被人解開了,羊跑了,跑到洞里去了。

另一說是以前這里經常有人放羊,每逢下雨天,羊就跑到洞里躲雨。

無論哪種說法,都是說羊很喜歡這個洞,故名羊精洞。


距離小島最近的村落名叫埠頭村,是典型的水岸人家,橫山水庫建成前,村民可以撐船出行,因此而名埠頭村。

穎之每次途經橫山水庫,都會駐足欣賞,小島風光變幻。

2020年10月11日,穎之游訪畈頭村,途經橫山水庫,水庫中的饅頭山,亭亭立于水中央,只露頂端。


穎之近日再訪橫山水庫,水位之低,令人震驚,原本浩瀚的水面大幅縮水。

埠頭自然村前的小島,已與陸地連為一體,人可以步行走到饅頭山上。

淹沒水下的田園,重新露出痕跡。


2021年入春以來經常下雨,但是奇怪的是,水庫的水位上漲異常緩慢。

但愿今年不會遇夏旱!


寧波旅游地理百科,就在穎之星語。

穎之星語原創出品,禁止抄襲,侵權必究!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