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這句話流行于一篇知名的《傲慢與偏見》影評,原出處卻是席慕蓉的《蓮的心事》。“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也未滴落,青澀的季節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不憂也不懼,現在正是我最美的時刻。”它正合我現在的狀態,愛人兩情相悅,父母尚算健康,女兒已經成雙,工作穩中有閑,夢想猶然清晰,自己褪去青澀,老邁尚未到來,正是我腳踏實地追求夢想的最好時刻。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一書中說:越是勤奮的人越是輸不起,越是輸不起的人越勤奮。越是不滿現狀,擺脫現狀的欲望就越強烈,而這種欲望會讓一個人最終迷失方向,因為無論是誰,從本質上看都無法擺脫現狀——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原因。沒有人能夠逃脫現實的束縛。
身邊很多人都忙碌匆忙,談著高大上的夢想,開口就是社會經濟的窗口期,就是站在風口做一只隨風起舞的豬,談怎么彎道超車,怎么實現財務自由。每當這樣的時刻,我總是忍不住神游,那寫在臉上的欲望和野心,那想掩飾卻掩飾不住的渴望速成的焦慮和惆悵,我既不羨慕,也無感動。那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奧斯卡.王爾德在《自深深處》中寫:在歡樂和歡笑后面,或許還有粗暴、生硬和無感覺的東西,但在悲哀之后始終是只有悲哀。痛苦與歡樂不同,它不戴面具。我不聽你嘴上說的精彩人生,我只看你實際活得是否精彩。拋開那些虛假的貌似努力的奮斗,真正有夢想又能不斷接近夢想的有多少人?
我看到很多在自己的領域里做的很好的人,他們看起來狀態很好。人自信輕松,盡管也會因為忙碌露出疲態,但是整個人是明亮的,是發著光的。那種淡定中帶著堅毅和自律的人生才讓人向往,而那種談到未來目標明確、計劃清晰又腳踏實地的感覺,讓人由不得心生敬意。
如果計劃不能分解,紙上談兵聽起來美好,但是五年前、三年前和今天,應該也沒什么區別。如果計劃每一步都被落實,那三十歲、五十歲、七十歲起步也都不算晚。太過緊張或亢奮于事情于自己并無益處。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年八月已至,距今年寫出40萬字的目標尚有不少差距,不免想快速補上差距,加強了輸入輸出的強度。因為自己習慣用微信讀書,手機實在很損傷視力,到昨天的時候眼睛很累很難受,不想看任何東西,甚至不想睜眼。一眼書都沒看。就有人過來問我:“你這周怎么沒看書?”她看到我的微信讀書排行榜上讀書時長是0,忍不住好奇。而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被周邊人公認成了愛讀書的人,她們讀到好書也會向我推薦。而更有人希望我去看她正在讀的書,這樣可以和我一起討論。
《瑯琊榜》中靖王問梅長蘇,怎么讓身邊的人知道他有奪嫡的想法,梅長蘇告訴他不用刻意為之,到時候了他們自然就會知道。而事實確實是,當靖王一步步接近權力中心的時候,他身邊的人所關注的事情越來越傾向于國本,而不是細枝末節的抱怨軍資被克扣。
不用刻意去宣傳自己的夢想,當你走在追夢的路上,自會走路帶風。很多時候,夢想是要靠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去丈量的。我們總是花了太多時間彷徨和迷茫,而用了太少的時間來成長。
不期待突如其來的好運,只希望所有的努力都能開花結果。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我可以過忙忙碌碌卻清清靜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