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之處再看清初“三祖一宗”

我們上一篇將清初的三祖一宗大概理了理,大致如下:努爾哈赤,大清王朝的發起人,開創者,所以廟號太祖?;侍珮O,因為太祖在前,所以稱太宗。然而,清朝入關,他才是真正的奠基人,實現者。駿功績來說,稱祖也不為過,并且他的兒子孫子,都稱了祖。福臨,清世祖,因為他是清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但其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兒皇帝,所以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玄燁,清圣祖,名曰守成,實為開創。這三祖一宗的廟號,其實定了也就定了,并且都有足夠的理由。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然而,這廟號的背后,其實我們可以探究出許多有趣的東西。

? ? ? ? 要知道,廟號是在皇帝去世后,后人給定的。而這個后人,包括兩部分:一、剛登基的皇帝。二、在頂層的官僚集團。依次為據,我們便可以來一探究竟。

? ? ? 首先說順治皇帝福臨,他的繼任者是康熙??滴醯腔臅r候不過八歲,給大行皇帝定廟號這事他是不懂的。決定權自然就在頂層的官僚集團手機。此時,清朝入關不到二十年,頂層的統治官員大多都是當初從龍入關,為大清打下江山的功臣,看康熙的四位顧命大臣便知一二: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可以說當時位居權重的都必是當初從龍入關的功臣們。大清的天下,至少有一半是他們的功勞,然而這功勞怎么彰顯呢?主榮臣就榮,我們的主子都稱祖了,那我們這一代肱骨之臣的榮耀不就彰顯了嗎?

另外,清朝沒入關前,對于漢族來說,他們不過是過往歷史中的又一個非我族類的蠻族,你們前世便是女真族的后人有誰知道有誰關心?你們從哪冒出來的?追溯你們的歷史,就是追朔你們的正統性。所以我們大清入關,首先就要立一個祖,表示我們的根基就立在這兒了,盡管我們有太祖,但對于當時的中原百姓來說,大概是不熟悉的。即使知道太祖太宗,但是明明你們入鼎中原,而你們的祖宗卻在關外?所以,大清統治了一片新的土地,需要一個祖宗的排位立在這片新的土地上。我覺得這兩點,也是福臨世祖背后的另一種角度的思考方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說清圣祖康熙,其繼承人是雍正。雍正皇帝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首先他的繼位疑案,便吸引了幾百年來人們對他的關注。

雍正繼位時,已經44歲,并且雍正是一位極為獨斷并且任性的皇帝。恰巧,康熙的廟號,也是他的乾坤獨斷。對于父親的廟號,他是這樣說的:“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于無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勛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

 雍正的碎碎念大概是說:“我父皇繼皇帝位后,死后按照舊有的規定,應該稱為‘宗’,但是古典說的是‘稱祖是有功的人,而稱宗則是有品德的人’。我父皇在位時間60余年,不但有功而且有品德,這兩點他都占有了,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稱父皇廟號為‘祖’,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他對大清國的貢獻無法估量?!?/p>

我們知道,雍正的繼位合法性是困擾了他政治生涯一生的問題,甚至是困擾了的他的身后幾百年。而他所有最根本的解釋就是,我父親是一個英明的帝王,因為他的英明,他怎么會讓別人能夠輕易篡改他的遺詔。因為他的英明,他的選擇,便是一種正確。當然首先我得確定我父親的正確,確定我父親的英明。所以我的父親就是一代圣祖。

在中國古代帝王中,估計雍正是任性中最有成就的,而有成就的帝王中卻是最任性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至于太宗,上篇文章,我們用頗多篇幅來了解他。他確實功高能夠至祖,他的廟號其實按常規來說也是合理的,只不過在三祖中間,由其在兒子孫子這兩個祖之間顯得有點尷尬。然而這并不能掩蓋他對有清一代的功勞。無他,想想另一位太宗~唐太宗,我們的清太宗便可以緩解一下尷尬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