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2 周六
關于職場,每天都有人離職,有人被辭退,有人另謀新工作,有人糾結自己的發展……職場到底是不是我們理解的那樣?分享橙子學院的一篇文章,供學習和思考(http://mp.weixin.qq.com/s/-A_oBs-eW90LJPXNCCC_SA)。
誤區1:“我做這份工作根本學不到新東西,我想找一個能讓我學習成長的工作”。
——職場是一個交換場。句話說,你干活公司給錢。也就是說,公司必須給我們提供的是金錢酬勞,至于學習機會、人文關懷等等,我們可以有所期待,但不代表公司“必須”要這么做。
即使公司提供了額外的資源、機會和福利,也不代表我們一定就能得到——這些額外的報酬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相應的努力去交換。
誤區2:公司選拔一個優秀員工的第一標準是:能不能干一定。
——越來越多工作是需要團隊協作來完成,因此公司最喜歡那些溝通水平良好的員工。它們希望員工可以服從管理,和上司和同事保持積極的溝通,不僅能清晰地匯報自己的任務,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訴求,從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
誤區3:“我明明為這件事忙活了好久!每天都加班加點的,連飯都顧不上吃,我還不夠負責任嘛?最后明明是因為同事沒按時把報表交給我,我等了她兩天了!這事兒再怎么也不怪我啊!”
——表面上來看,這可能真的是同事的問題,但仔細分析,這其中也體現出責任心的重要性。
責任心的標準不在于我們為一個任務花費了多少時間、犧牲了多少精力,而在于我們在最開始,有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任務的結構和目的,有沒有和上司確認過任務的標準和目標,有沒有和同事協商過任務的分工與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