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輩子的孤單》
七八歲時第一次看電視劇《粉紅女郎》。那時年少不懂事,就為了看個熱鬧。當時陳好飾演的萬人迷讓我驚艷不已,有一種迷人的大姐姐的氣質,雖然她比我大了將近20歲,還是讓我眼前一亮;而劉若英飾演的土氣的結婚狂是我最看不上的,齙牙、不懂得修飾,見到男人就愛,感覺沒有什么吸引力。以至于我對演員產生了偏見,不太待見劉若英。
《粉紅女郎》的主題曲《一輩子的孤單》當時我百聽不厭,音樂很柔和,歌詞又讓我產生了共鳴;那時我是孤單的,家里沒人能陪我,而同學朋友又都不住在附近。我只能孤寂地看著電視,聽著《一輩子的孤單》。那時的理解很淺顯,沒有人陪就是孤單。
“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一輩子都這么孤單;我想我會一直孤單,這樣孤單一輩子”?,這四句歌詞乍看很啰嗦,仔細一想,正符合結婚狂當時的心境。被未婚夫拋棄,遇不見喜歡自己的男人,遇到了喜歡的男人又追不上;可憐的結婚狂只能訴說著,自己可能孤單一輩子。
后來大概十歲的時候,偶然間看見了劉若英的演唱會的宣傳海報。那位美麗的女士絲毫不土氣,而是大方優雅;我開始關注這個曾經產生過偏見的女士。當得知《一輩子的孤單》就是劉若英自己的歌曲后,我又深陷于她的才華。此后《后來》《為愛癡狂》《很愛很愛你》又一直讓我單曲環。“扮丑”,劉若英做的很成功,差點遮過我的目光,讓我一直誤會。而后,我也不敢以貌取人,人家可能是裝的,或者,人家的才華足以抵過他的顏值。
轉眼,
我也二十歲了。對社會也有了深刻的認識,曾經《一輩子的孤單》對我來說只是一首夸張的音樂,笑著說“誰會一輩子孤單”;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買不起房、巨大的生活壓力,而選擇單身,大有“一輩子孤單”的趨勢,我可能也不例外。當劉若英再次唱起《一輩子的孤單》,仿佛有人告訴我,長大了吧,不再以貌取人了吧,生活復雜了吧,孤單一輩子吧。
02
《童話》
悶熱的夏夜,家門口亮著唯一的路燈。大人站在門口聊天,而孩子們興奮地抓著蟈蟈蛐蛐以及各種彈跳力驚人的飛蟲。搬了新家,朋友終于變的多起來了。那時的土豪小伙伴有了第一個mp3,只有一首《童話》,不停循環播放;他也可以去旁邊的小黑網吧花5毛下一首歌,可畢竟大家都沒錢,即使有錢也舍不得,就默默聽著這首《童話》,也不妨礙我們或者瘋跑或者抓蟲子的樂趣。
“我愿變成童話里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由于都是兒童,誰也聽不進去歌詞,可還要硬著頭皮裝作聽懂;就這樣這首《童話》守護了我的童年。
與那群伙伴后來都一個個失去了聯系。五六年前偶然間碰上一個伙伴,他當時失戀了,不過十四五歲的孩子失戀也沒什么好說的。但,他哭的厲害;好像那首歌是他最快樂的時候聽的歌,而后他的父母離婚了,他就把情感寄托在了同齡的女友身上;他不知道,那首歌我也同樣寄托著心靈,失去那群傻瓜的伙伴后,我再也遇不到陪我在夏夜光著膀子亂跑的人了。
03
《愛就一個字》
小時候在一個女孩家里看《寶蓮燈》,那時候是我離女生最近的時候 。家附近住著唯一一個女生,是個假小子。跟她一塊玩,我絲毫不會害羞。爬樹、挖洞、逮鳥、打狗,都是這個女生教我的技能。
當《寶蓮燈》放到這首《愛就一個字》的時候,現在看絕對會感覺曖昧、羞澀,但那時候一點也不會;以小孩子的耳朵聽這首《愛就一個字》,還能感受到沉香救母那種迫切的心情。然而,這纏綿的音樂必須要在看完電影的前提下才能明白他要表達的真諦。在電腦課給一個同學放這首歌,他很不耐煩地說“我不喜歡聽愛情歌曲”。
這首歌雖然曖昧,但聽的時候,我和那個女孩很冷靜,只明白正在欣賞一首好聽的音樂;而多年后,假如與一個異性朋友單獨一塊聽音樂、看電影的話,肯定會感覺不自在,還會讓外面說些流言蜚語,也很懷念那個單純的時代。
我不常在別人面前聽歌,所以戴上耳機聽歌時許多人好奇我聽的音樂類型;高中時,一次,我戴著耳機聽歌,一個伙伴急匆匆趕過來,像發現了新大陸,對著我的歌單反復看,當看到歌單基本都是老歌時非常驚訝,懷疑我不是和他們一個年代,甚至懷疑我不是九零后。我也想解釋,但歌單很老,故事很舊,又怎么解釋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