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很是心靈手巧。這一點,我到了后來才明白。
之前的歲月里,總是貪玩,總是闖禍,因此素日里,看到的多是母親的威嚴。曾經因為和同學打架,上床關燈躺下后,還被撈起來一頓暴打,當時痛苦的記憶,而今成了笑談,那時確實不懂事,只知道要做什么,卻從不思考什么不可以做。心思不在正道上,學業自然也讓母親很操心,每天下午4點以后,精神就開始高度緊張,因為教室的后門邊,很可能出現母親時而欣慰、時而嚴厲的目光。從小就穿母親親手納的千層底兒,不過站沒站相,布鞋的側幫總是搶先報廢,每三個月就得換一次面,每六個月就得換一次底兒,而且讓心里癢癢的,總是同學潔白清爽的耐克鞋。
因為不努力,所以考不上市重點,要交好幾萬的贊助費。母親跟父親商量以后,還是打算把我送進好一點的學校。那年頭,存點積蓄不太容易,后來我聽父親語重心長地講,“小東西,以后可要好好讀書,你媽把那么多存款拿出來供你上學,昨天在工廠班組里,被同事念叨你不爭氣,抹了眼淚。”聽完,也不知怎么的,頓時下定決心,把贊助費追了回來,想憑自己的能力,不讓家人失望。這怕是我做過最正確的選擇,高一的時候,別人開始叛逆,我卻早早叛逆過了,于是有種莫名的優越感。為了拼成績,用盡一切能用的時間,經常:兩三點坐在床上睡著,在自行車上和小伙伴一路討論習題回家,被體育老師不遠萬里爬到教學樓五樓來請我下去上課卻未果......以至于后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混沌的時候,也都有頓悟的一天,時間能讓人成長。高中生活很是痛苦,無暇留意布鞋又照例換了幾雙,甚至覺得最樸素的服飾,才能確保全身心學習生活的投入,于是校服和布鞋搭配,風里來雨里走,好久。
到上海后,腦瓜里繃緊的弦一下子就松了,沒有父母在身邊,感覺世界都是自己的。雖然窮學生一個,到沒覺得花花天地多么精彩,不過還是會走彎路,因為每個月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費,還有勤工助學的額外收入,所以布鞋被放在一邊,每隔幾個月總要去敗一雙運動新款,后來想想,真是窮折騰,要是不那么無聊,把時間花去多聽聽講座,多培養興趣愛好,多去周邊走走,或許真能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吧。有的時候這個社會存在一點誤解,錦衣華服和招人喜歡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常人卻總愛用衣著行頭來品頭論足。
工作后,身上便多了一份責任,不再是吃拿卡要的小朋友。每次回家,即便是和父母做幾個家常小炒,坐公交去拜訪親戚,收割自家園子里的蔥蒜小青菜,都覺得很放松,很舒服。舒服的時候需要穿舒服的鞋,母親的眼神沒以前好了,但早些年的時候,她就納好一堆千層底,這次回家,她把做好的四雙鞋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心里想著,要省著穿,要省著穿。
歲月就像一條路,一路上有匆匆的腳步,還有母親親手做的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