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離開最真摯的東西后才懂得什么是思念,總是在拼命追求后才懷念過去的簡單純粹。
不久前家鄉又是一場大雪,我卻只能從學校公眾號推送的文章里得知,望著曾經無比熟悉的校園,那里有我們曾走過的每一條小路,有我們經常嬉笑打鬧的操場,也有許許多多我們見到過無數次當時只覺稀松平常的東西。乒乓球臺還是那樣高低不平,學校商店依舊照常賣些我們一下課就想吃的零食,廣播里說不定又放著哪首你最愛的歌。
學校就是這樣,多少年后,你早已成長為另一副模樣,而它,還在原地,接納著你不停輪換著的學弟學妹們。
腦中閃現在大學校史館工作的同學的話語,“那些六七十年代的校友來參觀校史館的時候,很多都觸景生情流淚了呢。”這也深深觸動了我,我想這淚水是摻雜著激動和思念的淚水,看著母校的未來日漸光明,看著曾經有過遺憾但遠遠不如美好多的大學,誰能不被觸動?誰能忍住思念的淚水?
我看著雪落滿校園,卻發覺它們早已灑滿了心間,觸動著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打開一個叫做“回憶”的匣子,那時光不遠,依舊清晰,依舊美好。
高中時,我鐵了心離開家鄉,離開那個在許多人看來無比珍惜和向往的地方——新疆,一心要去更遠更繁華的城市求學,認為擁有更多機會和學會適應獨立才是我想要的大學的樣子,于是陰差陽錯的來到了青島,這個開始并不了解卻心存好奇的城市。
沒有一絲眷戀,沒有一點后悔,只一顆對外界充滿好奇的心,那時便以為足以應對一切。骨子里是年輕人特有的叛逆,不在乎路途遠近,不在乎物價高低,不在乎一個人是否能適應。在外求學的游子們大概都與我一樣,仿佛一棵扎根土地多年的小樹,卻向往著另一個地方的陽光雨露,愿意放棄安穩,挑戰生活。
那時從不認為自己會想家,想家?在那時的自己看來甚至是愚蠢的行為。有什么好想的,不趁著自由的大學時光多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整天牽掛已經待厭了的家鄉,一點用都沒有。
我承認,在終于體會到遠離家鄉、在外求學的滋味時,我的內心深處還是存留著對家鄉如涓涓細流綿延不斷的思念。
當吃到在家母親常為我做的西紅柿雞蛋面,當感受到青島的冬天有著與新疆截然不同的天氣,當路過父母開學時和我一起走過的大街小巷。只在那么幾個瞬間,我竟也開始懷念家鄉,思念家人。
我終于發現,原來啊,不論我去哪,在外地待多久,內心都始終牽掛著故土,那養育了我的家鄉。“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清淚。”家是游子夢魂縈繞的永遠的岸。
春運即將到來,在外漂泊的游子們也終于要回到休憩的溫暖港灣,回到那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家。
第一次遠離家鄉的日子,讓我逐漸體會到對家鄉的思念,我不知以后在外獨自生活還有多久,但越離開家,越讓我感到珍惜,珍惜父母對你的愛和關心。這四年屈指可數的回家次數,讓故鄉,從此只有春夏,再無秋冬。但我不后悔,也將始終深藏這份思念,遠洋航行,探索人生更多未知的冒險,待我征帆歸來,才是給家鄉最好的禮物。
倦鳥思巢,落葉歸根,我們回到故鄉故土,猶如回到從前靠岸的地方,從這里啟程駛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