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吧,老年抑郁癥遠遠多過癡呆癥

文/清晨

當父母的脾氣越來越不好

少年時,父母一般是我們敬畏與崇拜的對象,尤其是中國的父母俱是權威而強勢的。

隨著歲月流逝,少年的我們成長到了中年,父母已經老去,他們曾經的英明、果斷、沉穩、博學可能都變得面目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其中有一部分人開始變得啰嗦、沉悶、計較、固執,甚至自私或多疑,不再是孩子心中那個強大無私的父母了,不再是孩子們以為了解的那個父親或是母親了。


出于敬畏,出于感恩,因為懂得父母的辛勞與不易,多數人在以極大的耐心與包容心,以隱忍的態度來對待父母的這種變化,承擔了很大的委屈。然而,終究心里是多了沉重和不解。尤其是在生活與事業壓力兩頭大的中年,這也成了不少人難以啟齒的心病。

我的同學就舉了一個例子。去年的一個夏天,她的母親接到一個久未謀面的老同學打來電話,電話里那位同學說自己的孩子給她買了一臺吸氧機,一個勁兒夸自己孩子孝順。于是,同學的母親馬上讓她也去買一臺吸氧機。

我這個同學出差剛回,身體也抱恙,就想等過兩天身體好點了就去買。結果,她母親天天催,一天都不愿意等,硬是在家發了好大一通脾氣,指責孩子摳門、不孝順。同學只好不問價格,不管品牌,立馬出門提溜了一臺現貨給老太太用上。

最尷尬的是,老太太用了不到5分鐘,嫌棄這東西插鼻子里不舒服,就拒絕再用。如今這臺吸氧器不知道被棄置在哪個角落里,再不見蹤影。而老太太仍然是整天在屋子里埋汰。


老年抑郁癥多過癡呆癥

不得不提醒這位同學,她的母親很有可能是有抑郁癥的癥狀。大家都熟知,老年人罹患癡呆癥的比例很大,對這些癥狀也比較警醒。但是,很多人不清楚,老年抑郁癥其實多過癡呆癥。而且,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社會老齡化的加快、老年性疾病發病率的逐漸增高,中國的老年人抑郁癥會變得更加常見。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老年人口中,抑郁癥老人約占7%—10%;在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伴有抑郁癥。而世界各地老年人精神疾病調查顯示,在老年人群體中,抑郁癥是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才是老年癡呆癥。

如果家中的老人經常情緒低落,失眠、健忘、吃飯沒胃口,同時不愿參與各種活動,那么他有可能患上了老年抑郁癥。

老年抑郁癥的高危人群包括獨處的老人、退休后感到失落的老人或者剛遭遇了生活中的哀傷事件的老人等。此外,在中風或心臟病患者中,有20%的人也會陷入抑郁的心理狀態,而女性患抑郁癥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


你的重視是他們的幸運

在目前的中國,不是所有人都對心理健康問題那么重視,尤其是癥狀較輕的人群,或是逐漸退出社會舞臺的老年人,就更加被忽略了。

作為子女,如果提早對這些事情有認知或者預案,將會是老人們莫大的幸運。因為老年抑郁癥會給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由于種種原因,抑郁癥常被誤診,臨床上常見一些老人在綜合醫院求診了多次才來到精神科治療。

頭痛、頭昏,是老年抑郁癥的常見征兆。如頭痛可以表現為脹痛、鈍痛或跳痛,但一般還能忍受;大多為緊張性頭痛和非偏頭痛性血管頭痛,而且疼痛的部位沒有特殊固定位置,因此這樣的老人常感到頭部這疼那疼。頭昏則常表現為早晨起床后覺得頭腦發漲或者頭重腳輕,到了午間頭昏的感受加重。約有一半以上的老年抑郁癥患者會出現這種癥狀。此外,出現睡眠問題。約有48%的抑郁癥患者是以失眠為首見癥狀。

老年抑郁癥的前期征兆還包括:多汗,遇到情緒激動或稍事活動便容易出汗,尤其是頭部、軀干、手足部位多汗,甚至在熱鬧的場合多說些話也易出汗;心慌氣短,患者表現得焦躁不安、情緒緊張、心悸心慌、胸悶氣短,感覺呼吸不暢,常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平時周身倦怠無力,語氣聲調也低微無力;食欲減退,胃部感到飽、悶、打嗝,食而無味,飯后胃脘部脹痛,自覺腹中有氣上沖,嘴里發膩,甚至感到惡心欲嘔;周身疼痛,四肢、肩部、膝關節、背部、腰部疼痛酸楚,檢查發現不到異常,然而總覺得渾身不適,雙腳和小腿發涼,采取保暖措施和藥物處理后仍不見效;眼花耳鳴,感到視物模糊,看書看報覺得兩行字在相互移位或顫動,但眼科檢查卻又正常,休息或睡覺前、或者在一陣緊張嘈雜之后耳朵內會出現各種聲音,患者因此煩躁不安,久治難愈。如果出現以上這些征兆,就要警惕老人家可能患上了抑郁癥。

老年人面臨突然出現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情緒抑郁,這是正常現象,并非病態。但如果出現持久的抑郁癥狀、并且向嚴重的程度發展時,就要考慮到是否得了抑郁癥。這時要特別注意與老年癡呆癥相區別,以免貽誤病情、影響康復。


慈悲與歡喜,是兩劑良藥

作為兒女,首先要以慈悲的心來接受。當往日無私奉獻的父母變得堅硬、無理、自私,不可理喻,是因為老了,透支多年的身體早已悄然變化,或許心智不再健全了。老年人的智力與軀體退化速度有時候比你想象的速度要快。

這個時候他們是弱者,而中年的你是強者。這種弱,足夠觸碰到人內心里的那種憐憫與痛惜,心里的慈悲就升起了,就會生化出無盡的寬容與接收。孔子曰: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慈悲對待老人,是做人的根本。


其次是歡喜。老年憂郁癥的發生與社會心理因素(獨處、孤獨)有非常重要的關系,因此預防要盡可能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及與社會隔絕感,增強其自我價值感、歡喜感。

比如,多表揚老人,多恭維老人,鼓勵老人多參加喜歡的活動,多與人溝通交流;兒女盡量與老人同住,改善和協調好包括家庭成員在內的人際關系,讓親友、鄰居多關注老人生活;鼓勵老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多種愛好等;由于老人對陌生環境適應度差,因此還應避免或減少住所的搬遷次數。

老年抑郁癥患者大多性格內向,發病前就不愛交際,在發病后如果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誤解,則可能難以擺脫抑郁的陰影,不利康復。因此,和睦溫暖的家庭、適當的社會交往本身就是一劑良藥。

老年婦女患上抑郁癥的比例可達25%,比老年男性要高出許多。因為女性要經歷哺乳期、懷孕期、絕經期等,在一生中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激素分泌的影響,她們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癥。絕經期婦女如果患有更年期綜合征,則她們中的絕大多數會出現程度不等的抑郁癥狀,倘若當時沒有接受正確、徹底的治療,往往又會拖成慢性抑郁癥,到了老年時會反復發作,大大影響晚年的生活質量。

所謂,歲月催老,年不錦時。


科普:老年抑郁癥的癥狀表現

1、 自卑感

患者會表現的疑心重重,感覺身邊的人都看不起他、討厭他,甚至鄙視他,這種懷疑感與精神分裂癥的懷疑感不一樣,它原發于情緒障礙,是由情緒低落而產生的。

2、 思維活動受限

老人大腦反應遲鈍,總是稱自己變笨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有時不能自己獨立解決,并因此增加了已存在的自卑感。

3、 反復自我貶低與譴責

患者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把芝麻大點的事想象成為不可饒恕的錯誤,感覺誰都對不起,內心不斷責備自己。

4、 情緒不穩易激動

有的患者會無故表現出焦慮、煩躁不安等癥狀,因而會長吁短嘆或捶足頓胸;有的患者則是因為受到外界刺激發脾氣。

5、 失眠

失眠是老年憂郁癥的一大典型癥狀,以早醒為主要特征。凌晨醒后情緒非常低落,對于即將到來的白天及如何度過非常苦惱。

6、 全身性酸痛乏力

這是這類精神疾病的軀體表現,主要體現在穿衣、走路、吃飯等簡單的日常活動上,由于全身酸痛乏力,患病老人需要下很大決心,費很大氣力才能完成。

(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注國學媽媽微信公眾號(微信號:gxmm777),閱讀更多精彩文章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當父母的脾氣越來越不好 少年時,父母一般是我們敬畏與崇拜的對象,尤其是中國的父母俱是權威而強勢的。 隨著歲月流逝,...
    國學媽媽閱讀 904評論 1 1
  • 作者: Juebin Huang, MD, PhD,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
    爽臨簡書閱讀 1,648評論 0 0
  • 羅馬睜開眼睛,發現光子在看他。 “你來了。”聲音平淡 “嗯,羅馬。一個人好孤單啊”光子低著頭,臉上沒有笑容,之前沒...
    梨洲之閱讀 120評論 0 0
  • 文|丹頂鶴的日記本 開門見山,直接進入主題。 一. 發明這些單位的原因: UI設計師和前端工程師,在設計和實現UI...
    丹頂鶴的日記本閱讀 2,269評論 3 37
  • 今天雙選會,不過我不打算參加,因為我什么也沒有都沒有準備=_=。 很難受。 我的拖延癥要改了,什么事都拖到最...
    琉璃色的貓閱讀 24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