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確我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寫下來,描述清楚,去掉其中的廢話,用準確的詞替代模糊的詞。
02. 和這個問題相關的、最重要的十個關鍵詞寫下來。比如研究公眾號的話,最重要的十個詞,我會這樣寫:微信、公眾號、新媒體、自媒體、內容創(chuàng)業(yè)、寫作、漲粉、互聯(lián)網運營、社群、商業(yè)模式。
03.?把這10個詞,都到常用搜索源中去搜一下,比如電腦硬盤、百度、知乎、微信、微博,把相關的電腦資料匯集為一個文件夾,相關的精華文章添加到電腦書簽。
為啥是電腦書簽呢,因為這是我的習慣,在電腦上處理和閱讀比較快。如果你習慣用手機的話,那可以把這些文章統(tǒng)一保存在為知筆記或者印象筆記。
04.?把這個問題,寫在錘子便簽中,單獨一條。
05.?先不要讀其他人寫的。先自己琢磨,一有空就琢磨,吃飯也在想,把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靈感,都記在這一個問題下面。
06.?根據自己的琢磨,把大問題拆解為幾個小問題。確保這幾個問題,分開來,彼此獨立、沒有重復,合起來,能全面涵蓋。
07.?在為知筆記里建一個文件夾,以大問題命名,下面建幾個子文件夾,分別以小問題命名。
08.?把收集的文章、參考資料,分別放到對應的子問題文件夾中。
09.?逐個文件夾看。
最好安排一個大段時間,比如晚上或周末,集中看一個子文件夾里。如果沒有大段時間,可以在碎片時間用手機看。比如這一周的碎片時間看完這一個文件夾的材料。下一周看下一個。
10.?看的過程中,作筆記,或是摘錄,或是自己的心得。
11.?匯總自己的筆記與心得。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梳理,寫成文章,篇幅可長可短。一次弄透一個子問題。弄完弄下一個。
12.?把這些子問題的梳理文章,合并為長文。
13.?修改這篇文章,列出大綱,調整結構,推敲邏輯,修改措辭。
14.?把這篇文章先放著幾天不管。在平時的工作、生活、學習中,會觸發(fā)一些靈感,這些靈感是來自不相干領域的啟發(fā)。比如看到一個地鐵里彈吉他的,會想這個能給新媒體什么啟發(fā)?這些事,等于是換一種視角來看。
15.?這些靈感記在錘子便簽里。
16.?根據這些新的靈感,完善那篇文章。
17.?把文章畫成圖,便于理解??梢允撬季S導圖、ProcessOn流程圖、手繪圖。
18.冥想,把自己放空,跳出來看這個事情或問題。因為平時人受到情緒支配,思考會夾雜偏見,這些偏見就留下漏洞。
經過這么一個流程后,對于這件事的理解,就不一樣了。內化于心,而非鸚鵡學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