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塞巴斯蒂安·特爾費爾,很少有人能說出他現在在哪支球隊效力,但談到這張他和勒布朗合影的海報,幾乎每個籃球迷都有說不盡的回憶。作為昔日的全美高中第一控衛,特爾費爾曾和LBJ曾聯手肆虐ABCD訓練營,那段集錦至今仍被奉為經典
早在2001年特爾菲爾和LBJ就被球探相中,在03年LBJ被NIKE簽下后,阿迪立即簽下特爾費爾以抗衡NIKE。勒布朗VS特爾費爾是那幾年人們最愛的話題之一,伊塞亞-托馬斯就曾說,如果特爾費爾和詹姆斯一起參加選秀的話,他會選擇特爾費爾。幸好,上帝沒給他淪為千古笑柄的機會
作為昔日全美高中第一控衛馬布里的表弟,特爾費爾和表哥有著太多的相似:少年即成名于紐約街頭、后均就讀于林肯高中、都穿3號、都是全美第一控衛。惟一的不同在于,特爾費爾比馬布里矮5公分,事實證明這5公分卻是最致命的差距。在加盟NBA后,其身高過矮的死穴令其難有作為
如果說特爾費爾只是名氣和LBJ不相上下、但彼此位置并不沖突(一個控衛、一個分衛)的話,那么香儂-布朗則是LBJ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在03年喬丹訓練營中,兩人各帶一隊PK,LBJ準三雙,布朗全場得分最高,兩人攜手捧起MVP獎杯,遂成一時美談
2006年布朗被老隊手勒布朗的騎士隊選中,這對躊躇滿志的布朗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眾所周知,一旦和LBJ一隊,即使是保羅、羅斯也休想長時間控球,更何況是布朗這個菜鳥,而偏生的布朗需要控球才能發揮威力。很快,布朗就被騎士下放,幸好,最終輾轉加盟湖人才迎來新生
同樣曾經和LBJ在高中賽場上爭一時高下的還有阿里扎。在2002-03賽季,勒布朗的圣瑪麗高中橫掃東部,而阿里扎的洛杉磯西切斯特高中則稱霸西部。兩支全美最優秀的高中球隊最終在2003年2月9日在新澤西舉行的高中聯賽中遭遇
在那之前,LBJ被稱為年輕版的魔術師,而阿里扎則是年輕版的科比。而賽前,阿里扎的叔叔在評價LBJ時說:“我不知道為什么媒體總愛吹捧勒布朗,顯然,我的侄子比他更優秀。”這句話出現在了所有報紙的頭條中,于是,當場比賽中,LBJ面對阿里扎狂砍52分
因為LBJ,阿里扎前景徹底被人看衰,并直接影響其選秀順位。而當2009年他好不容易在湖人打出一片天時,某種程度上又是LBJ令其失去了高薪續約機會。當湖人針對假想敵調整陣容時,正因為擔心偏瘦的阿里扎未必能防得住LBJ、皮爾斯才請來了阿泰。什么叫克星?LBJ就叫克星
阿聯從來沒有在籃球技術的層面和LBJ齊名過,但在NIKE的市場攻略中,他和LBJ曾一道被視為NIKE最富有遠見的投資。兩人被視為中美兩國未來最好的球星,NIKE球探總監雷弗林曾說擁有了這兩位就擁有了全世界。(左圖為04年的合影;右圖為05年兩人在中國出席NIKE活動)
NIKE大力扶持勒布朗和阿聯的那段時間也正是NIKE整合籃球明星資源方面的低谷期。當時卡特屢屢受傷、科比慘遭雪藏,而對手方面阿迪則坐擁麥蒂等五虎將、銳步則有AI、姚明。正是在這種情況下,NIKE把未來打一場漂亮翻身仗的機會押寶在了這兩位青年才俊身上
當然,如你所知,日后這兩位青年才俊的發展前景卻大相徑庭。一個用其不斷成熟的球技和不斷后退的發際線見證個人年齡的增長,而另一個則年齡和球技永遠停留在了18歲。
勒布朗在超級巨星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而青少年時期與之齊名的球員則紛紛被其甩在了時代的糞堆上,而恰恰是這些人的落伍反倒證明了LBJ進步的神速。在勒布朗漸漸被拿來喬丹做對比的同時,下一個被LBJ遠遠甩開的人又會是誰?
生活中,很多屌絲在遇到某高富帥時,總會帶著三分不屑、兩分酸意和五分不解對身邊人嘟囔一句:“X,他當年和我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我。”同樣的情形在NBA也屢見不鮮。坎比,在NCAA賽場上,他曾是鄧肯最懼怕和最希望追趕上的對手。
那些年,坎比VS鄧肯常被比作當年的尤因PK奧拉朱旺。盡管兩人都被視為NCAA的擎天柱,但大多數時間,鄧肯都是那個稍遜半籌的家伙。于是,當1996年黃金一代的才俊們扎堆參加選秀時,鄧肯本也有意參加,但考慮當時坎比尚且不能鎖定狀元頭銜,鄧肯幾經猶豫后宣布退出
今來看,鄧肯避開96一代的做法乃明智之舉。在馬刺隊被重點照顧和選定最佳發展模板后,鄧肯蛻變成了一位立足內線、注重對抗的巨星,再相逢,坎比的那些速度型打法也就難以奏效了。99年總決賽鄧肯通過打爆坎比不光掃除了之前的陰影,還一舉奠定了自己超級巨星的地位
事實上,坎比VS鄧肯這類例子在NBA史上屢見不鮮。早期比較知名的則是埃爾文-海耶斯VS阿爾新多(即賈巴爾)。在大學時期,賈巴爾不用扣籃就能打爆99%的對手,但海耶斯卻屬于那1%,那可以依靠彪悍的身體虐爆阿爾新多的1%
賈巴爾偏技術,走的是身高優勢+技術細膩的路子,海耶斯則是身體素質+重對抗。1968年兩人在NCAA決賽中的相遇被奉為世紀之戰,結果海耶斯完全壓制住了賈巴爾并就此鎖定了NBA當年度的狀元。賈巴爾只能避其鋒芒,退而成為1969年的狀元
如你所知,在NBA史上,盡管海耶斯也名列50大巨星之列,但與賈巴爾的差距絕非一星半點。當初兩人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子,身體型中鋒短期內進益明顯,而長期來看,身體素質的潛力總會被挖盡,但技術卻無止境。事實也正是如此,兩人差距被拉開正是在生涯中期之后
同樣類似的例子還有王治郅和姚明。當年在CBA兩人雖被稱為姚王爭霸,但事實上卻是姚明在后面苦苦追趕王治郅。每次相遇,王治郅類似于小前鋒的靈活打法和夢幻舞步總令姚明抓狂不已,幾乎每次都被耍得顏面掃地。
但在兩人先后加盟NBA后,其境遇則有天壤之別。王治郅淪落固然有加盟NBA太晚、技術逐漸定型、國家隊隨時征兆而無法保障訓練時間和輪換順序等外因,但其在CBA引以為傲的那種靈活在NBA遍地皆是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同樣是比拼靈活,王治郅即使將自身天賦發揮到極致也未必能占到上風
而反觀姚明,其在CBA對陣王治郅時惟一的優勢就是身高,而在NBA,這仍是一種優勢。再借助于NBA科學的培養體系,佐以更具針對性的訓練模式,姚明最終成了在籃下生扛硬打的巨無霸。王治郅和姚明各具天賦,各擅長所長,但顯然姚明的天賦和風格更具稀缺性,稀缺性決定了其更成功
事實上,天賦也是分年齡段的。在1996年的那屆高中畢業生中,科比雖然高順位入選NBA,但當時公認的全美第一高中生卻不是他,而是蒂姆-托馬斯(左),后者在高中時代展露出的身體素質就經常被拿來和NBA當時的巨星相提并論
在當年度的全美麥當勞高中籃球明星賽上,托馬斯出盡風頭。他的身高足以擔任大前鋒,但他卻同時擁有著后衛的速度和投籃。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場比賽里,當年度首輪就被NBA選中的小奧尼爾(右)在和其對位時跟個“傻子一樣”(美媒語)
但在加盟NBA后,其引以為傲的天賦不僅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相反,似乎永遠都停留在高中時代。這些年他惟一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06年季后賽第六場面對湖人投中了絕殺球,從而避免了太陽的出局。
當然,以科比睚眥必報的個性,托馬斯的好日子自然還在后頭。2009年科比做客麥迪遜,大多數時間都是對位“不三不四”的托馬斯。于是,科比刀刀見血,狂剁61分,托馬斯就這么被釘上了恥辱柱。也就是在那場比賽后,個別老記者才追憶起了當年他們高中爭霸的往事并暗自唏噓
如蒂姆-托馬斯者,天賦固然發掘很早,但更像是一個易開采、儲量卻貧瘠的貧油礦。而對于有些人而言,他的天賦儲量還沒探明人卻已經湮沒了。倫-拜亞斯,紅衣主教86年欽點的榜眼秀,馬里蘭大學的超級前鋒,當年在NCAA和喬丹較量也多能占到上風
他在NCAA的所向無敵和蓋世天賦本已令人無限遐想,再加之其將投身于擅長點石成金的紅衣主教麾下,拜亞斯成為NBA的新一代飆分怪物應屬毫無懸念。但就在選秀兩天后,其卻因吸毒過量而死。《體育畫報》的大標題“夢想之死”點出了人們對一位完美NBA球星的所有夢想的破滅
因為意外而導致天賦被浪費的,拜亞斯吸毒而死純屬咎由自取,而杜克當年的控衛巨星、1992NCAA的MOP鮑勃-赫利卻是因為遭遇車禍而險些成殘疾人。在90年代初,赫利被視為華麗版的斯托克頓,而和他齊名的則是全能控衛基德,后者被視為矮小版的魔術師
1992年NCAA挑選了當時最好的8名大學生組成了夢之隊的陪練隊,赫利(前排左一)力壓基德入選該隊,同時入選的該隊還有日后大名鼎鼎的韋伯、便士、希爾、阿蘭-休斯頓、馬什本。而在這里,能力最強的赫利則擔任陪練隊的隊長
赫利在93年首輪第7位被選中,但剛打19場比賽就遭遇了車禍。一輛卡車斜刺將其直接從車內撞飛,他當場昏迷,醫生幾度差點放棄搶救。在修整了一年后,赫利腿腳終于利索但卻神采不再。他曾被視為伯德之后又一位集個人能力與票房號召力于一身的白人巨星,但一場車禍讓這一切都煙消云散
有些人年少時一道成名,這種淵源則會伴隨其一生。上面兩期封面都是勒夫與梅奧,但左圖是雜志選用兩人AUU(美國青少年業余籃球聯賽)時期的青澀畫面。如今打大前鋒的勒夫當時的身高居然比梅奧還矮上一頭,當時兩人被譽為全美初中的最佳后場
從初三起,勒夫的身高就開始暴增并轉打內線,但如今從其精準的三分和敏銳的傳球仍可以看出早年打控衛的根基。而梅奧,這家伙13歲時就已經是全美最炙手可熱的新星,那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詹姆斯是誰。據統計,他是有史以來,美國高中生里上過封面最多的球員。
麗的進攻、俊朗的外表、優雅的談吐,他仿佛是天生的巨星胚子。但很可惜,他在高中頻繁轉校而導致要到20歲才能進大學。隨著LBJ在NBA的大獲成功,很多人將梅奧視為下一個LBJ,但梅奧的身高從18歲就不再增加了,他只有1.96米,而LBJ則有2.03米且身體健碩
2007年,當少年時的搭檔勒夫加盟UCLA時,梅奧則選擇了UCLA的近鄰USC,兩人開始再度被放在一起被談論:他們技術很細膩,但在同位置球員中缺少絕對優勢的身高和速度,尤其是梅奧。08年梅奧當選探花、勒夫則是第5順位,隨后他們倆被互換球隊,而這則是梅奧沉淪史的開端
梅奧的沉淪在這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球員中具有普遍性。固然其中有被上天戲弄的意味,身高的停滯讓其無法像科比一樣從容對抗,肌肉密度又不足以讓其像韋德一樣滿場飛奔,身高、速度兩者皆無。但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其早年過于依賴天賦而沒有刻苦打磨球技罷了,他的幼年好友勒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勒夫和梅奧同樣在同位置球員里缺乏絕對的身高、運動天賦等優勢,但勒夫的成功足以給梅奧太多的啟示。事實上,勒夫不獨見證了梅奧的天賦之痛,當年在UCLA,他身邊最親密的兩名控衛達倫-科里森和維斯布魯克如今的處境也大不相同。
同樣是需要有球在手的控衛,最初,維斯只能給科里森打替補,但他果斷轉型,變成了一位攻擊型控衛,這樣一來維斯終于可以和科里森聯袂首發。如果如今還有人責怪維斯太沉迷個人攻擊的話,請體諒其當年為了生存而不得已轉型的難處
從某種意義上,是當年科里森的強勢造就了如今的維斯。單論個人攻擊力的犀利,恐怕現役控衛無人能出維斯之右。當當年那個給自己打替補、需要自己時時鼓勵的小個子如今卻可以將自己的防守時若無物時,不知科里森作何感想?
昔年并肩話天下,君今騰達我落寞。這種落魄的感覺相信迪-布朗更刻骨民心。當年他和德隆、海德被譽為伊利諾伊大學三劍客,三人中他最為風光。《體育畫報》2005年3月7日的那一期,你會發現布朗赫然是當時的封面人物,標題就是“大學籃球界頭號人物!”
2005年三人聯手帶領伊利諾伊大學殺入NCAA決賽,但卻遺憾負于北卡四少。隨后德隆和海德都宣布參加NBA選秀,05屆中還有北卡四少以及保羅。但為了冠軍夢,迪-布朗獨自留隊,2006年他獨力率隊殺入四強并再度飲恨。那一年,他獲得了鮑勃-庫西獎,大學控衛中的最高獎項
一年前,和他齊名的德隆、保羅、費爾頓分別在首輪第3、4、5順位被選中,而一年后,22周歲、大四畢業的他卻只能作為高齡新秀淪落到第二輪,并且是給昔日的兄弟德隆打替補。易地再相逢,休說再度相提并論,連上前搭訕都面帶訕訕之色,豈不可悲……
NBA選秀就是這樣,一年的時間可以讓順位跌落很多,諾阿、迪-布朗是這樣,克里斯-杜洪也是這樣。當保羅開始征戰NCAA時,杜洪已是名滿天下的冠軍控衛。從某種程度上,將杜洪和保羅稱作“NCAA有史以來最好的兩個克里斯”無疑是對菜鳥保羅的一種褒獎
杜洪和巴蒂爾曾聯手率領杜克在2001奪冠,如果他2001年參選,必是首輪前十;若02年選秀,則是前五;但他堅持要完成學業,2004年才遲遲參選,于是第二輪第9順位被公牛選中,給昔日的手下敗將辛里奇打替補。這就是NBA,一個潛力高于一切的聯盟,一個璞玉遠勝即戰力的聯盟
曾經NBA選秀的標準就是大學成就,但現在,你大學成就越多越難入球探法眼。有時,你真的會覺得這個社會規則很荒誕。同樣是偷竊,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同樣是籃球運動,NCAA和NBA卻玩的兩種籃球。同理,中國象牙塔里的門門滿分未必意味著踏入社會就一定成功
命運的無常,相信巴丁格在看到今時今日的杜蘭特后也會感慨不已。當年兩人在高中時代堪稱一時瑜亮,都是身體素質出眾、得分手段多樣的超級得分手,兩人還一道榮膺了當年度的麥當勞高中明星賽MVP
此后,巴丁格加盟了名校亞利桑那,在那里被名帥奧爾森從能飛善扣的彈跳男調教成了三分射手,嚴謹的戰術下他只是一個無球空位的射手;而杜蘭特則加盟了爛隊德克薩斯大學,但在那一切都由他說了算,于是他變成了一個無所無能的大殺器,而NBA最喜歡這一點。
杜蘭特在NCAA僅打了一年,雖然德大戰績一塌糊涂,但KD個人的數據刷得盆缽皆滿,他隨后參加NBA選秀并高中榜眼。在超音速和在德大一樣,他享有無限開火權。神槍手都靠子彈喂出來的,KD前兩個賽季打鐵無數才成就如今他的無解。而09年才參選的巴丁格直接滑落到第44順位……
事實上,杜蘭特的路子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得通的。邁克爾-比斯利,這位杜蘭特的發小,單論球風打法,他似乎就是杜蘭特的孿生兄弟。他在07年學著杜蘭特選了一所實力一般的堪薩斯州立大學,大一的數據(26.5+12.5)甚至超過了KD(25.8+11.1),命中率(54%對46%)
和KD一樣,比斯利大一剛結束就宣布參選并且也中了榜眼。但他加盟的是熱火,和KD一進超音速就當老大不同的是,熱火有老大——韋德,并且小前鋒也有人。比斯利只能淪為一個“不三不四”的尷尬搖擺人。球隊地位無疑是其和杜蘭特NBA拉開差距的根本原因。
09年新秀賽上,他也曾試圖在KD面前證明自己仍可與之比肩。兩人全場對飆,結果KD狂攬46分,而比斯利也攬下了菜鳥隊最高的29分,他證明了只要給他無限開火權,他也可以做到KD做到的一切,但在熱火這顯然不可能。沮喪之余他沉迷于大麻,于是,又一個傷仲永出現了……
KD和比斯利的差距在于剛一進隊時的命運不同,而有些人則進隊時均處境艱難,但依然日后的差距被無限拉大,比如法瑪爾和朗多。兩人在高中時就分列東、西,每次相遇賽后兩人的發言都有種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的豪邁和惺惺相惜
在NCAA兩人均露出身高偏矮、過于依賴速度的短板,均在06年首輪末段進入NBA,分別進入了均處于沉淪期的豪門凱爾特人和湖人。菜鳥賽季兩人都只能輾轉于替補席,朗多甚至還在罰球比賽中面對一個15歲的孩子連輸5局,但最終他們頂住了壓力,雙雙入選了08年的新秀賽
2008年,凱爾特人和湖人同時迎來復興并在總決賽相遇。當時大交易后無人可用的綠衫軍無奈之下,只能讓朗多出任先發控衛,而給三巨頭傳球讓朗多得到了巨大的錘煉并在接下來的08-09賽季一躍成為頂級控衛。而法瑪爾的身前卻永遠站著費舍爾……
沒人能真正說清楚拉開差距的原因中,到底運氣、實力、性格各占多大的比重。對于07年奧登能當狀元,經歷過的人還會堅持說他當年在NCAA的無敵。但20年后呢?ESPN的某位仁兄只會怒斥開拓者白癡+瞎眼,一如今日我們只會嘲弄20多年前開拓者舍棄喬丹而選鮑威的愚蠢
悲劇有很多種,有這么一種悲劇卻最無奈:有天你搬完磚后指著電視里的某位LD對人說:“曾經我倆高考成績一模一樣,但他在西藏,而我在河南,于是他上北大,而我只能去工地搬磚。”當然,說這些瘋話只能被罵一句“吹牛X”,從這個意義出發,20年后,這些“齊名哥”都是“吹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