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你當年也看好 Same 前途嗎?

Same ,當年惹來各種產品經理小鮮肉、老臘肉好評,比如馬化騰投資但自己說都看不懂的,好評可以歸為三個方面:

被人贊當然是出色設計,打個卡都那么有特色

有趣話題,被認為不錯的移動社交社區

留存率十分不錯(14 年早期),5 天留存達到 30% 以上

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40023/answer/29161037

但是今天講到社交產品,有 Same 地位嗎?有百萬級 MAU 嗎?沒有,只有被打臉的名氣。可為什么那么多人被打臉呢?

首先,認為產品好的無外乎以下原因:

社交風口

得益于微信發展,12 - 14 年社交是核心話題,誰都想分一杯羹。Same 是比較顯眼的 —— 90 后、興趣社區,當年社交除了熟人、陌生人,剩下的就是興趣社區。

用戶參與度強、留存率高

Same 無論從用戶評論、產品社評,都說 Same 話題很不錯,很有意思,很符合目標用戶之類的話。

設計有特色

上面貼圖就可以證明了。估計現在沒多少家可以做到這樣。

如果重新思考,就會發現上面三個論點有很大問題,可以集中兩點:

誤解社交

認為社交就是純粹是熟人、陌生人、興趣社區交流,尤其認為 90 后很喜歡社交這口。事實上,發展得好的社交屬性產品,都是從單個具體點突破,是整個產品持續的源泉。

  • 網易云音樂:音樂評論
  • 悅跑圈、悅動圈等跑步類軟件:跑區勛章成就炫耀
  • 糖豆廣場舞:廣場舞教學視頻
  • 快手:搞怪新奇視頻
  • 探探:找到好的約會對象
  • 陌陌,做了幾次轉型——附近人認識 → 群組活動 → 直播

有什么產品是基于興趣話題成功,莫過于百度貼吧、天涯/貓撲論壇,直到現在只有前者勝利,在于有大流量支持,版主與成員互動好。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獲取不是容易事,單純興趣話題引爆用戶量激增,幾乎不可能。更適合做法是從單個細點出發,逐步擴展,可惜 Same 圈定了人,40 多萬個話題來來去去不外乎幾類(而且不能重復利用,過一段時間就沒新意了),沒有那么多新鮮話題來支撐消費,自然就衰落了。

設計、留存率不是成長期關鍵要素

12 - 13 年設計可以引來種子用戶,留存率作為產品的確是核心,要邁過成長期則不能這樣思考。

至起碼有兩點:

  • 產品業務邏輯:憑什么用戶持續愿意發表和瀏覽話題,單純興趣話題很明顯不能持久長存,14 年下半年衰落就是個證明。
  • 用戶擴展:國內有多少人對這個興趣話題關注呢?難道所有 90 后都愿意為了上這個平臺尋找興趣話題,而不是其他?怎么成為用戶第一選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