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鄉的方言正在“死去”嗎?

女兒堪堪入讀小學兩個星期,老師便發送了一篇推廣普通話的文章。


每年的九月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1998年第一屆推普周開始,今年已經是第22屆了。有研究表明,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于聽懂的單向交流。

而一張6-20歲方言使用比例圖顯示,蘇州話使用率最低,僅為2.2%,已經到了接近消亡的程度。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看看我那個已經六歲,還一句方言不會說的女兒,不禁矛盾重重。

1.

在我的小時候,周圍的人都是說方言。偶爾碰到一個說普通話的人,大家都會說那個遠方人怎樣怎樣。而遠方人代表的是需要警惕、不可信任。所以,那時候一個外地人想要在本地打開局面,都會想方設法學會幾句方言。

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輩的普通話都不夠標準,當我長大成人之后,發現周圍的人都開始說普通話了。特別是家里的小孩,大家都在教育孩子從小說普通話。以至于即便是在大街上,遇到小孩我們都習慣和孩子說普通話。

我自己結婚生孩子之后也是一樣,從孩子出生起,就一直和她說普通話。家里的老一輩,也是勉強操著“塑料”普通話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三四歲左右,我意識到她完全不會說方言,于是開始用方言和她交流。但,遺憾的是,她能聽懂方言,卻只會用普通話回應。

環顧四周,能說方言的孩子也已經沒有多少了。而更可怕的是,我讀初中的外甥女告訴我說,同學里說方言的都被視為鄉巴佬。難道說,語言也形成了一條鄙視鏈?

2.

我年少在外求學時,同寢室的同學都是來自不同地區。那時我們喜歡玩一個游戲,就是每個人都說一句方言,讓別人猜是什么意思。越是接近普通話的越好猜,而越是聱牙戟口“嘔啞嘲哳”越讓大家感興趣。有時甚至會學習幾句,在舍友的同鄉面前表演一番,欣賞對方目瞪口呆的表情。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而每次放假回家時,只要一下火車,那撲面而來立體環繞的鄉音,瞬間就整個人都覺得仿佛從來沒有離開過家。

賀知章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古人小時離開家,到老依然會一口鄉音。而現在的孩子,應該已經體會不到這樣的感覺了吧。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他鄉遇故知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通信發達的現在,當然不值一提。不過,如果獨自在異地工作或者學習,有一天在大街上聽到熟悉的鄉音,是不是也會唏噓不已呢?

我還記得上學時有一次,我和同鄉搭公交車去游玩。車上非常擠,而一個穿著打扮像古惑仔的男生,叼著煙在擁擠的車廂里擠了個來回。同鄉非常鄙視的用方言說:“叼著一根煙擠來擠去真討厭。”沒想到那個古惑仔立刻也用方言回到:“不叼著一根煙,還能叼兩根啊?”我們倆又驚又嚇,誰能想到他也是我們的老鄉呢?直到下了車,兩個人不由得對視哈哈大笑起來。

在外地求學數年,搭過公交車無數次,而唯有這一次在記憶里永遠鮮活,無論什么時候回想起來,都忍不住會微笑。等到我的女兒長大,不會說方言的她,還會遇到這樣的“趣事”嗎?

3.

相信我們都有聽說過:每過60秒,就有一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保護動物已經是人類的共識,尤其是珍稀動物。但有多少人聽過:每過兩周就有一種方言消失?而曾經的皇室語言——滿族語,如今會說的居然已不足百人。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大城市發展,在那里沒有機會去使用方言。而在大城市中,由于外來人員的增多以及融入,慢慢說本地方言的比例也越來越小。

普通話推廣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信息交流和傳播。但在大部分地區,人們認為方言會影響普通話的標準程度,因此采用普通話教育孩子的語言,從而造成了方言的流失。

雖然方言在迅速的流失,但現在關注方言傳承的人也不少。著名主持人汪涵個人出資500萬保護方言,而那句“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但是方言可以讓你不要忘記,你從哪里出發。”也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種方言的消失,同時也代表著一種文化的消亡。例如依據方言而存在的地方戲劇,用方言讀起來才朗朗上口的地方諺語以及童謠。

在我的家鄉,有一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叫儺舞。儺舞每一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并有特殊的含義。同時也包括口里不停喊出的句句“儺語”。

如果有一天,方言消失,用普通話喊儺,還能聽得出那厚重的歷史沉淀,那原始古樸的感覺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說一方話。

鄉音不再,鄉愁何寄。

4.

如何才能讓方言傳承下去?我個人覺得首先就是要讓家鄉人都說起來。尤其是孩子。

大多數人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上雙語幼兒園。其實,我們也可以在孩子一出生就進行“雙語”交流。

低齡幼兒在語言方面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孩子牙牙學語就可以方言和普通話同時學習。孩子既然可以在中英文中自如切換,也一樣可以在方言與普通話之間來回穿梭。

其次需要大力推廣地方戲曲文化。

90年代,隨著港劇和粵語歌曲在內地的興起,帶動了一大批年輕人去學習粵語。雖然不至于用粵語交流,但至少能聽懂也能學唱粵語歌曲。

如果在本地區發揚本地的戲曲文化,把本土戲劇做到能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讓年輕人自發去學習和實踐地方語言,那么年輕一代也會去愿意說方言、唱方言,自然也就保存了方言。

5.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因為種種原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語言,甚至有的地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過去,沒有通用語造成了交流中的困難,因而現在開始推廣普通話。

但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禁止或消滅方言,方言與普通話也并不是對立關系。莎士比亞曾說過: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是用普通話還是方言,去描述一樣東西,都無損這樣東西美好真實的存在。

愿我們都可以方言與普通話齊飛,規范用詞與鄉村俚語并行。

今天的你,還會說方言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