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快速閱讀

我本人在今年3月份參加了一個快速閱讀班,目的是為了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所謂的快速閱讀,就是讓你擁有把文字變成圖像,用目光的分段捕捉法把文字掃入大腦的能力,快速閱讀要求的最基本的閱讀速度是2000字/分鐘,參加完這個課程之后,我收獲了兩種能力:一是高度的專注力,快速閱讀是以高度專注為前提的,只有專注力提升了,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步驟,用2000字/分鐘的速度閱讀;二是快速閱讀的能力,一本20w字的書在2小時內看完并且合上書復述60%以上。不過這種方法極其耗腦,需要經過長期的練習,一旦中間的練習稍有松懈,閱讀的速度就會往下掉。在中間練習的過程中,我的速度就曾經一直徘徊在1650-1800字/分鐘左右,后面重新練習專注力,速度才得以提升。因此,此種方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每日時間仍被上班和各種雜事占據,能夠用來閱讀學習的時間不多,更談不上繼續練習專注力和快速閱讀了,心里不免產生了疑惑,如此下去我的每月8本書計劃怎么實施呢?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不看書我怎么繼續寫文章呢?自從參加了不寫就出局寫作群之后,每周一篇文章已經是最低的要求。如果沒有時間看書,就別談寫作了,感覺沒東西可寫。

因此,看到六子老師的五維閱讀寫作課的課程推出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情,看看他怎么解讀快速閱讀和寫作,購買了這個課程。


六子老師從三個方面解讀了如何快速閱讀

why:為什么閱讀速度慢?

在知識唾手可得的現在 ,為什么成年人的閱讀速度提不上去呢?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成年人注意力不集中,不專注,在信息轟炸的現代,面對如此多的信息,注意力一下子被轉移,本來我是想看《金剛狼》這部分電影,結果去豆瓣上搜影評,看到這個系列前兩部的劇情,主演休.杰克曼的故事,他的背景,什么時候出道,他的私生活,點開下一個鏈接......但這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原本是想看看這部電影的口碑的。所以注意力迷失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場景。

第二個原因是不了解所讀書籍的背景,對于陌生的東西總是難以讓人讀下去,以至于越來越慢,一本書讀了幾個月甚至一年還沒有讀完;

第三:核心概念不清楚,正如《好好學習》里面介紹的臨界知識這個概念,什么是臨界知識,實際上就是認知事物本身的結構和規律的知識,在各個領域都可以用上。如果了解了這些核心概念,整本書通讀下來就知道作者在講什么,因此速度也就提升上去了。

第四:讀了后面忘了前面,結果又回過頭去看,所以看來看去,一本書的速度就這樣拖下來了。

How:怎樣有效閱讀?

一、帶著問題去讀書?以問題為導向,快速找到書中的答案;

二、增強理解力為目的,不管怎樣,當讀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時,需要反復刻意讀直到弄懂為止。

三、要有輸出,包括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分享給別人,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輸出是閱讀的較高層次。

What:快讀閱讀方法有哪些?

一、地圖閱讀法

如果把閱讀比作旅游的話,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所讀的書籍是屬于什么類型的書,我們要從書中吸收到什么內容,這就好比出游之前要明確目的地,然后理清楚多讀書籍的知識框架,也就是知識結構,弄清楚我們的旅游路線,最后對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要弄清楚,破除概念,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旅途中的關鍵路標。

以《好好學習》這本書為例,它實際上是一本學習方法論的的書籍,通過瀏覽書的目錄可以大致了解到書的知識框架,此書按照why--how-what的結構來闡述本書內容:為什么要提升認知(why)?-怎樣發現應用臨界知識(how)?-有哪些臨界知識(what)?,本書的結構實際上運用的是黃金思維圈來闡述的。

事實上,六子老師此次課程的設計也是按照黃金思維圈的方式來設計的,因此,黃金思維圈可謂是一個通用的臨界知識結構。

(關于黃金思維圈,我有另外一篇文章專門用來闡述:http://www.lxweimin.com/p/9fd96f606876)

二、262主題閱讀法

此種方法實際上是運用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面的閱讀技巧。

1、首先確定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比如六子老師想要研究課程設計如何更好熱賣,受讀者和聽眾歡迎?他就需要去搜索關于課程設計方面的書。

2、利用檢視閱讀法和豆瓣讀書完搜索關鍵詞和評分篩選出需要讀的書籍。

3、利用分類閱讀法,把所選書籍分為入門書(占比20%),采用跳讀法和提取內容關鍵詞;經典書籍(占比20%),采用精讀,一句一句讀,把每一個概念都弄清楚;相關書籍(占比60%),跳讀跟主題相關的章節。

4、出具成果。把所學到的知識用起來,六子老師把學到的課程設計方面的書籍應用到自己的課程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課程好評率100%,有的學員學會了主題閱讀,有的學員開始寫作日更。

因此,文章一開始我提到的快速閱讀屬于一種閱讀技術,后面六子老師所提到的快速閱讀實際上一種閱讀的方法,它不需要掌握前面的很專業的閱讀技術也可以做到。如果我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相信可以完成目標哦,一個月八本書。也可以get到書中的知識點,最重要的是輸出,把它寫出來,講出來,讓更多的人都知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