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成都府》

http://wenxue.yjbys.com/dufu/12214.html

成都府

杜甫

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

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

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信美無與適,側身望川梁。

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

自古有旅,我何苦哀傷。

杜甫詩鑒賞:

這首五言古詩,是杜甫從同谷赴西川途中所作的十二首紀行組詩的末篇。肅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詩人舉家從同谷出發,歷盡艱辛,終于在年底到達成都。這首詩真實地刻了他初到成都時喜憂交加的感情,風格古樸渾成,有漢魏遺風。全詩以樸實自然之筆,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迤邐寫出,其中卻蘊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本詩最大的特色。初讀此詩,以為只是一般的紀行寫景,吟詠再三,就能體會到平和外表下激蕩著的感情波瀾。其中有著喜和憂兩種感情的交織,內心微妙的變化,曲折盡致。杜甫舉家遠徙,艱苦跋涉,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之地,如今來到富庶華的成都,“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眼前展開一個新天地,給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不言而喻。“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快慰之情剛生,馬上又想到了夢魂縈繞的故鄉,歸期遙遙,但見大江東去,自己只能做長年飄泊的游子了。下面能寫成都的華、氣候的溫和,又轉悲為喜。然而成都雖美,終非故土,鳥雀天黑尚且各自歸巢,而茫茫中原,關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于是詩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當時中原州郡正陷于安史叛軍之手,一句“ 中原杳茫?!?,包含著多少憂國傷時之情!詩人遙望星空,愁思悵惘,最后只能以自寬之詞作結。可以看到,全詩寫喜,并不欣喜若狂,訴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表面緩和平的字里行間,蘊含著一股喜憂交錯的復雜的感情潛流。

作為紀行詩,本詩用“賦”來鋪陳其事,而“賦”中又往往兼有比興,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風格。詩一上來就描繪眼前之景: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詩人風塵仆仆地在歲暮黃昏中來到成都,渲染出一種蒼茫的氣氛。它既是賦,又兼比興。桑之日同時暗喻詩人垂暮飄零,同時它也興起了深沉的旅之情。繼而寫“大江東流去,游子日月長”,“鳥雀夜各歸,中原杳茫茫”,都是賦中兼興。最后寫“初月出不高,眾星尚爭光”,暗寓中興草創、寇亂未平的憂思。詩人妙用比興手法,使筆下的自然景物都隱含深摯的感情。全詩一一再現山川、城郭、原野、星空這些空間景物,同時也使人覺察到由薄暮至黃昏至星出月升的時光流逝。這種時空的交織使意境呈現出立體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層次的變化,達到情與景的自然交融。

胡應論東漢末年時的《古詩十九首》說:“蓄神奇于溫厚,寓感于和平;意愈淺愈深,詞愈近愈遠,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詩》)杜甫此篇正繼承了《古詩》的這一風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詩》多寫失意飄泊之士苦悶憂傷的狹小境界,它運用喜憂交織的筆法,表現了關懷祖國和人民命運的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唐詩三百首詳解(一 行宮 唐代:元?。▂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譯...
    漢唐雄風閱讀 6,297評論 4 29
  • 喜報!!昆明人保V盟第一單落地?。?下單時間:2017年7月20日 2點31 線下支付時間:2017年7月20日2...
    錦錦錦兒閱讀 275評論 0 0
  • 1、 光是看到這個標題,我想,肯定會有人第一反應是心中不屑,或者覺得無聊,或者認為我受了什么打擊,或者根本不想點開...
    趙凌84閱讀 420評論 1 2
  • *有人說:愛有兩種,或者燃燒,或者持久。 *男人會用女人的美貌和青春來彌補彼此的距離,然而,對女人來說,男人的精神...
    糊涂孩子閱讀 220評論 0 0
  • 今天無意中經過“塔羅占卜”的小店,對于我這種喜歡嘗試新鮮事務的紅色性格來說,抵擋不住好奇的腳步,于是就進去和...
    木魚媽媽閱讀 56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