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發生風險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叫做意外,第二種叫做疾病。意外,我們預測不了,但疾病,我們卻能想辦法治療。但醫療費日益上漲,多少費用會讓你放棄治療?這又是一個考驗人性的話題。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生活的環境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與之相伴的是重疾風險劇增。
國家癌癥中心在《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中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癥數據,報告顯示:在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達429萬,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癌癥防治不容樂觀,未來一、二十年,癌癥發病率還會持續走高。
一場大病能輕松摧垮一個中產家庭,這不僅僅是因為看病難、看病貴,更是因為生病之后需要一段很長的康復期,這期間的花費將比醫療費更大。
一如果患重疾,多少費用會讓你放棄治療?
騰訊視頻中有一個很火的采訪,主題是如果不幸罹患重疾,多少費用會讓你放棄治療?受訪者是孩子和父母,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看后令人唏噓。
1一場重疾到底會花掉多少錢?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沒關系啊,我單位給我交了醫保,醫??梢詧箐N80%呢。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李小姐有醫保,生病住進一所三甲醫院,出院時共花了12000元(含自費藥2000元)。社保報銷6400元,自付5600元,自付比例竟然高達46.7%!為什么呢?計算如下:
12000元-2000元(三甲醫院起付線)=10000元-2000元(自費藥)=8000元
8000元*80%(社保報銷比例)=6400元
所以,醫保只是最基本醫療保障,用藥必須在社保范圍內,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按比例報銷,自負部分由個人負擔。
當然,幾千塊錢不算多,但請注意這只是一場小病,倘若重疾真的降臨在您或者您家人的頭上,在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您是去縣城治還是省城治?在國內治還是去國外治?用療效好見效快的進口藥還是只用可以報銷的藥?
我的一位同事客戶母親得了上頜竇癌,當時國內醫院說如果治療可能存在兩種風險:1、因為手術部位在臉頰附近,所以用激光治療可能會存在導致患者失明的風險;2、手術可能會導致她的整個臉部重度燒傷。
客戶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后,決定帶他母親去國外治療,來來回回大概花了200多萬,全是自費,但他母親手術完沒有后遺癥而且這五年多也沒有復發的情況。
所以說,社保只是“保而不包”,它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不可能把我們所有的醫療費用全都包了。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絕癥被攻克。以前,一個人患了肺結核就是患了絕癥,現在,一個人患了癌癥也能治好。還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商業人士也都投入到醫療科技領域,尋找攻克絕癥的方法。比如,2017年4月,比爾蓋茨個人出資1億美元與創投圈共同對抗阿爾茨海默癥。相信未來重疾都可以被治好,但前提是你為自己準備了足夠的醫療費。
2 比治療費更高的是康復費和收入損失費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傷筋動骨一百天”,即小病小傷都需要給身體一段恢復時間。那重疾呢? 醫療費用,我們通??梢杂蒙绫?、醫保來應對,那康復費跟收入損失費呢?這兩筆錢是沒人給你買單的。
康復費用
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醫護資源越來越緊張,所以用藥、護理的費用一年至少也在10萬左右,重疾的康復期一般是5年,這樣就得準備50萬;
收入損失費
生病不僅要花錢,還有收入中斷的風險,治療需要費用,家庭正常的開支也需要費用,否則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就會下降。假如家庭一年的開支是20萬,5年就是100萬。
這么算下來,重疾險的基本保額都應該在100萬以上。而且這個保額是動態的,既要匹配家庭的收入水平,還要隨著家庭年收入的提升而提升,這樣才能確保家庭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假如一個人沒有重疾險,一旦患病,治療就得花光家中積蓄,養病期間仍然需要為收入中斷導致家庭生活質量下降而煩惱, 可能一出院就要再去上班賺錢。很明顯,這樣是不利于術后恢復的。如果我們能夠給到自己5-10年的生活費,不用上班也不會影響生活品質,那我們就可以安心養病,身體也會更快恢復。
以我一個朋友為例,是她給我分享的:
2005年,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被下過病危通知??粗胰藶樗η懊蟮厮奶幥筢t問藥,忽然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沒有做,不能就這樣走了。肉體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讓她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自身的努力,終于出院了。在出院之后,她請了一位家庭醫生,幫助她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監督每天按時吃藥、按時起居、科學飲食、堅持鍛煉,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精心調養讓她快速恢復了健康。
這位朋友不用擔心生活費和醫療費,不用一出院就去上班,是因為有830萬的重大疾病保險,這筆錢可以保證她之后十年、二十年的生活費、醫療費、康復費等等。
若是不幸身故了,也沒有什么好擔憂的,早在投保時就已經指定好了受益人和受益金額。在她的身故受益人里,有媽媽和我老公和孩子。他們都可以按份獲得保險金賠償。媽媽可以得到400萬,她現在已經是80周歲了,400萬對于80周歲的人來講,請2個專業護工伺候到終老應該是足夠了;我老公和孩子可以得到幾千萬,因為我的人壽保險加上意外險保額是1.3個億。如果真的身故了,開個玩笑說,老公重新找一個媳婦兒應該沒問題。
如果能健康地活著,從55歲開始,自己購買養老保險可以讓我每個月領到6.5萬。覺得每個月能領到6.5萬的老太婆,在昆明過日子應該是沒問題的吧?所以我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喜歡工作就去工作,不工作了我和家人的生活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二 如何獲得一筆足額的重疾治療費?
如何獲得一筆足額的重疾治療費?通常有三個渠道供您選擇:
1 三種籌資渠道
靠國家(社保)
社保里的醫保到底能解決哪些問題?
醫保的報銷比例只有50%-80%,仍有一大部分由自己承擔,分為三種:自費、自理、自負。
1、自費:指不列入基本醫療支付范圍的醫療費用;
2、自理:指列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先應由個人支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3、自負:指職工用于支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下、門診賬戶支付不足(目前不含企業職工)的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以及重大疾病醫療(即醫療救助)補助時,由個人按比例支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自己承擔的這三筆錢要怎么籌措呢?
靠社會(損贈)
近年來,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組織或者企業為了公益事業, 自愿無償向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捐贈財產。但若是個人得了重病,需要申領一筆錢,這中間的手續怕是十分繁瑣的,且時間長,解決不了重疾治療的燃眉之急。
靠自己
俗話說得好,求人不如求己,特別是大病當頭,自己若有足夠的錢去應對總是感覺安心很多,但一般家里不會存大量現金,所以我們需要提前規劃這筆錢。
2 儲備100萬重疾治療費的三種方式
面對重疾風險越來越高的現實,我們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常見的辦法有以下三種:
一次性存100萬
一次性存款解決后顧之憂。比如一下子放100萬在銀行里,以防未來發生疾病。這個辦法的缺陷是占用一大筆資金不能流通,財務成本太高;而且不知道疾病什么時候到來,很難保證這筆錢不被挪用。
每年存5萬,分20年存滿
20年不間斷的每年存款5萬元,就是定期存款。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不知道能不能堅持每年都存,另外,不能確保等我們存夠100萬才生病,萬一提前患病就悲催了。
建立杠桿賬戶,5萬“變”100萬
也就是從攢下第一筆5萬開始,就擁有100萬的保障。這就是轉移風險,以小博大,把錢放到保險公司,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這樣,從我們投保的那一刻開始,即使疾病不期而至,我們也擁有100萬的保障金額。
你會選哪一種?
相信睿智的您一定會選擇建立杠桿賬戶,5萬“變”100萬。
在經濟學里面,醫院是社會的準公共資源,理論上講,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共享這個資源,至少有平等的就醫權,而且要讓每個人都看得起病。但為什么會出現大醫院里天天人滿為患,走廊里都是病床,住個院還要排隊的現象?因為每個人都想要享受最好的醫療,但好的醫療資源是稀缺的。如何分配?最公平的方式只有用錢說話,你有多少錢就能享受多好的醫療資源。
(圖片來自于 Clinique La Colline, Geneva,瑞士頂級醫療診所,可以看到房間內有康復器材和小桌板,選用質感木材家裝,嵌入式電視機,大幅落地窗,俯視全城風景。)
所以,醫院的病房會分為普通病房和特需病房,醫院會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大城市的大醫院好醫生最多,國外的頂級醫療機構專家最多;醫療方案的差異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樣治療一個癌癥,有人花幾萬,也有人花幾百萬、上千萬。
如果你說:“得了大病我就不治了”,那恭喜你,說明你還健康,你還有責任心,不想拖累家人。但是如果你真得了重疾,像我一樣擁有足額的保險,可以享受最好的治療,你還會說這句話嗎?不會的,對嗎?所以,歸根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現在每年花區區幾百塊錢就可以買一份100萬的醫療險,花4-5萬塊錢就可以買一份100萬的重疾險,這些小錢相信對每個家庭都不是件難事,它保住的不僅僅是你的家庭經濟不受疾病的侵害,更能保住一個人的尊嚴。
我們要明白:愛,允許淚水,拒絕遺憾,放棄絕不是唯一的選擇。畢竟,保險費并不貴,貴的是未來的醫療費。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和家庭購買一份足額的健康保險,不讓悲劇在自己家里上演,這個,比你未來放棄治療要容易得多!
小禮物走一走,來簡書關注我
贊賞支持
作者:國家注冊高級理財規劃師王瓊
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