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看到Dr.魏有一篇關于如何處理好孩子發(fā)脾氣的問題,讀了之后覺得挺有道理,畢竟我們作為家長最大的一個煩惱就是如何正確應對這個問題。下面就簡單扼要的分享一下專家的觀點。
為什么孩子會動不動就哭鬧呢?其實是因為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是不均衡的,具體的講究是管理情緒喚起的那部分要比管理理智的那部分發(fā)育快得多。成年人,也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但會用自己的理智來調(diào)節(jié),但孩子不一樣,他的理智腦要到20歲以后才完全成熟,情緒腦就發(fā)育的比較快,每家的孩子都是,很小的時候就會喜怒哀樂,各種基本情緒都有。所以,當他情緒上來的時候,他的理智腦管不住,沒法跟自己的情緒腦說道理,也就沒法抑制一陣陣的沖動,就容易發(fā)怒了。所以,小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大人其實不必要生氣,因為那不是他不懂事,而是他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到那個階段。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既然孩子理智腦沒發(fā)育好,那我們做家長的就來幫幫忙,具體分三步走,我們讓理智層層滲透到孩子的情緒里:
第一步:描述情緒
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慢慢跟他說:你現(xiàn)在的感受是什么?你是在生氣嗎?你為什么生氣呢?當孩子回答我們的問題的時候,用語言來描述情緒的時候,也就是他對自己情緒進行定義的時候,這時候大腦的思考,和語言的使用,能幫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緒,有利于安撫他安靜下來。
第二步:引導他分析情緒
接下來作為家長要幫他思考情緒,想一想他的情緒是從哪里來的,怎樣才會消除掉這樣的負面情緒。比如孩子因為找不到自己的玩具而發(fā)脾氣,這時候可以幫他找找原因,引導他自己思考這是什么導致的,然后情緒上給予安撫和理解,孩子就會逐漸的平靜下來。
第三步:引導他反思情緒
最后是幫他反思整個發(fā)脾氣的過程。比如剛才說的玩具找不到,我們可以問孩子,“如果玩具找到了,不是我們的原因弄丟失的,我們倆之間的問題解決了么?你會開心嗎?”,孩子一般會說,“當然解決了,我會高興了”,我們可以說,“如果你沒發(fā)脾氣,而是好好跟爸爸媽媽說是別人或自己弄不見了你的玩具,我們也不會責怪你的,爸爸媽媽一直都是講道理的,對不對”。這時候孩子會贊同你的話,然后我們可以幫他反思的說:“所以,生氣也不會幫你解決問題的,對吧?而且你對爸爸媽媽發(fā)火,我們也很難受的,你也希望爸媽開心的對不對”。
經(jīng)過這樣的步驟,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理解了,對付容易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的孩子,有三個步驟:一是表示理解,幫他描述情緒,二是和他們一起分析發(fā)怒的原因,三是引導孩子反思整個過程,并指出發(fā)怒并不會解決問題,而是溝通解決問題,并引導他們體會他人的感受。
按照Dr.魏的看法,靈活運用這三步,其實是對孩子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按摩,也叫心理認知療法。心理學發(fā)現(xiàn),人的情緒不是來自于事件本身,而是來自于你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比如,如果你認為自己被別人誤解,你會很生氣。但如果你認為,這個誤解的原因只是因為大家溝通的時候出現(xiàn)偏差、有些事情沒有講清楚,那你就不會那么生氣,而會積極地化解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