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回老家過年。
以前,無論任何時候回去都是激動,而現在更多時候是百感交集,很多感覺涌上來。
這感覺或緣自于舊房子翻新,再不是熟悉的鄰里,取而代之的更加美觀結實的墻壁,但再也沒有從前那種溫潤的感覺,腦海里是發黃的畫面:一家人圍著院子里簡易的桌子吃飯,簡簡單單的一盤菜,幸福的五口人……
這感覺或緣自于熟悉的人漸漸變老,街上能叫上名字的人越來越少,玩耍跑玩的孩童驚訝如何長大,曾經的家里的人們熟悉又陌生,那些記憶里溫暖的人們,或是花甲之年,也或是不再.......比如我的爺爺,他溫暖了我整個童年,每次想到他我的心頭都像重壓一塊石頭般壓抑,而歲月太過無情,疾病太過刻薄,把他帶走,每每想到最后一次探望他,高大的身體變得瘦小如柴般蜷縮在病床上我就忍不住淚崩,盡管時間已過去三年,但這就是那忍不住的痛,就是那么殘忍。
記憶里,每家的院子都是簡易型的,很多家里甚至沒有院子,那時的鄰里感情是簡單的,鄰居家的孩子們都是撒歡你家蹭一頓我家蹭一頓的吃,今天你帶一個饃,明天我帶一個餅,那時的零食很簡單,那時的快樂也很簡單。
那時候,孩子們成群結伴,不需要家長陪同,到了飯點知道回家吃飯就行,即使貪玩忘記了,父母也不會滿世界緊張到大腦空白,滿世界的找,每個群里散步找孩子的消息,最多時候就是喊兩嗓子你的名字,聽到喊叫麻溜的就應了聲回家,那時的世界很單純,被拐被騙怕出事的機率很低,人們腦海也沒有這個概念,心里負荷也相對較低。
從10年年底結婚至今,在婆家過的第八個春節了,從一開始的不習慣也漸漸的變成如今的習以為常,但,對年的記憶始終留在娘家,過年掃房子的大陣勢,我的固定工作:擦大鏡子,貼春聯,撒白灰...以及大年初一早上媽媽的各種禁忌要求,不準打噴嚏,早起等等,緊接著就是各種串親戚,那種過年美美的滋味一直會延續到十六元宵節過完,而現在一切都挺好,我也沒有什么固定的過年準備工作,也沒有很多禮節需要注意,一切是輕松自然的,但缺年味少了很多,因此,今年一放假先把自家小窩收拾完后便跑了回來,準備投入婆家年味備戰中。
臨近年關,說起新年愿望,那就是愿爸爸媽媽身體健康,孩子健康成長,真的沒有比這再重要的愿望,因此每年的生日,節日各種許愿愿望都是這個,愿歲月對爸爸媽媽溫柔,這就是最大的愿望及快樂。
老家,內心深地永遠最溫柔的地方,最溫暖的回憶,無論日后行走多遠,都是我們的根,我們的家,容納我們榮辱得失,讓我們想起來就是溫暖,是一生中永遠最美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