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剛讀了一半,239頁,全書共650頁,之所以在書還未讀完之前著急寫感悟,其實特想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該以什么樣的心態來讀這本書,或者想從這本書中獲得什么。
有這些問題不斷包圍著我,是因為現在這本書太寫實了,整個行文像極 了小時候寫作文的流水賬,作者上午去哪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中午又發現了什么,晚上火車上又一壺酒睡到了天亮。文章內容基本是按照這樣的結構布置的內容,平實、平衡、波瀾不驚。有點不是很吸引我,但這本書,是我崇拜的一位中文老師,為我推薦的兩本書中的第一本,但確沒有說明為什么推薦這本。
出于信任與好奇,我第一時間在豆瓣網對書進行了掃描了解,這本《杜甫的五城》豆瓣評分8.2分,是一位唐史學者的游記,與余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屬于同時期產生的游記。
書共有269條評論,評論基本大概有三類,第一類是和我現在感受一樣,覺得文章內容稍顯平淡,不夠想象中的過癮,第二類讀者從作者的旅行情懷來看待這本書,喜歡作者隨性的旅程,構建一個了背包客旅行者的天堂,表達了旅游愛好者游遍天涯的悠然,最后一類則是從作者史學家身份來看待這本書,游記結合歷史角度來寫,別有一番文化韻味。
哈哈,顯然我是屬于第一類的讀者。
不過為什么一本流水賬的書籍可以獲得8.2高分,而且還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為止已經出版了第三版本?而且為什么老師會給我推薦這本書?
所以我想我不能僅僅做這樣的一個判斷,顯然作者這話總攝像機影像般的記錄,對我這樣一個零基礎學寫作的人來說,可能更適合些,拋開作者結合自己歷史專業背景與情懷,能這樣如實的寫一本游記,流暢的表達自己所看所思所想的流水賬功底,也是我迄今為止無法達到的,或許這也是老師推薦我第一本書的原因。至少可以學會客觀的表達。
從懷疑自己該怎么樣讀這本書才能收獲最大,到現在可以1個小時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疑惑與收獲,我想這收獲比任何都大。
本書還是值得看的,感謝老師推薦,另外一本書我已經開始搜索,那本書更厲害,預感它會開啟對語言文字新認知的一扇大門。
《杜甫的五城》回到事物的源頭看這樣客觀描寫的作品,去看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的真實的世界。
《漢語與中國文化》回到知識的源頭可以學習語言文字,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