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佳的小說里面的人物原來都是有原型的, 看書的時候我總是想到我們上大學那會兒, 有些情節挺像的, 比如我們一人吹一瓶兒, 喝完肆無忌憚的哭, 邊哭邊笑……
如果可以,我覺得我的故事也可以寫成一本書呢,書中還不乏管春、多艷。”
閨蜜看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后說。
我慫恿她寫一篇,她搖搖食指說,要留在回憶里。
看完張嘉佳的書之后,看了根據此書改編的同名電影。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只要最后是你就好。今天,你路過了誰?誰又丟失了你呢?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是陳末。”
這段改編自《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一文經典題記的電臺節目開場白,拉開了電影的序幕。
看完書后沒有及時輸出,又放了一段時間,電影經過對書中真實故事的糅合與改編,看得我有些找不著北。看完電影又回看了一遍書,大概捋清楚之后,略有釋然。
我在《寫在三十三歲生日》里找到了陳末,我在《最容易丟的東西》里找到了幺雞。
電影里陳末與幺雞的牽手是圓滿的。
而真實故事中燕子(崔敏)并沒有背叛愛情而是嫁給了豬頭,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情人終成眷屬(《豬頭的愛情》)。
茅十八也沒有死,他們只是很遺憾的沒有在一起,但總好過讓他在電影中死去(《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陳末就是作者自己。
他32歲離婚,丟掉了幸福……
“難過的時候,去哪里天空都掛著淚水。
后來發現,因為這樣,所以天空格外明亮。明亮到可以看見自己”。
32歲到33歲之間,他開始中斷了好幾年的旅行,機票和火車票加起來一共300張。
喜歡那兩句“既然老是丟鑰匙,怎么都改不過來,那就一定有不需要帶鑰匙的辦法。”“既然老是難過,怎么都快樂不起來,那就一定有不恐懼難過的辦法。”
于是,他跟在越南認識的結婚兩年就離婚的老王一起,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開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書中陳末和幺雞并未牽手,但陳末會等到屬于他的“幺雞”,屬于他的幸福。
現實中有很多像幺雞一樣的女子,她們就像那些最容易丟的東西一樣,最容易被冷落和忽略。她們弱弱的、怯怯的表達自己,她們性格內向、格格不入,總是縮在最角落的地方,默默的做一個局外人般的觀眾,默默的付出,然后,默默的離開。
然而看似很傻的她們其實活得最明白,她們對自我有著清醒的認知,喜歡但不貪戀,本分的就像那些最容易丟的東西一樣,卻又如白開水般不可或缺。
幺雞為何哭泣?希望她只是喝多了,只是為那些喜歡但是沒有交集的美好喝多了而已。很多時候,那種“謝謝你,讓我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美好回憶,已足夠支撐我們度過漫長的、平淡的后半生。
小容,我沒有在書中找到。
《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里管春一腳油門撞向毛毛的切諾基的轟烈,倒是移位到了陳末跟小容身上。
小容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她其實是懷揣著“謝謝你,讓我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抱歉,懷揣著陳末對她滿滿的、深深的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此,追尋夢想的路上,也會溫暖許多吧。
電影里荔枝的前任,是《末等生》里在民政局放了慧子鴿子的袁鑫。這個結婚一年就離婚的渣男,到底是不配擁有慧子這樣一等兵般的女子。
而慧子,那個學生時代的末等生,憑著她的一腔執拗和堅持,跌跌撞撞殺出一條生路。她自己的生路,和被她愛了十年的男人無情拋棄的兒子的生路。
大老爺們兒韓牛,等在這條血路的盡頭。
你路過了誰?誰又丟失了你?
一生中兜兜轉轉,總會與一些人遇見,與一些人擦肩,“不管他們如何對待我們,以我們自己全部都將幸福的名義”,謝謝他們,讓我們從他們的全世界路過。
總會有人在等你,對你點點頭,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把TA的全世界給你,也分享你的全世界,貫徹未來,數遍生命的公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