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個……的媽媽

今天的早課是一位上士媽媽的精彩分享。郭老師的人生還是有點坎坷的,之前還需要靠藥才能維持心情的平靜。偶然一次機會發現手抄《道德經》和《易經》可以得到平靜,郭老師很開心,這也可能是經典冥冥之中在指引著郭老師。

后面當有這個機緣了解了育心后,郭老師很快請了教材,那時怕愛人不同意還是背著愛人偷偷請的,帶著二個孩子堅持讀經典,孩子也很喜歡。郭老師說孩子真的都是從小喜歡這些經典的,你不要去擔心孩子不喜歡,擔心沒法堅持。郭老師自己很喜歡經典,所以當初請得也比較快,根本沒那么多的顧慮。郭老師說就算孩子不喜歡的話,我們大人如果可以做到堅持,做到自己喜歡,孩子也肯定會喜歡的。所以不要還沒開始就去想那些有的沒的。當你把教材請回去,幾天后,你也許就會有驚喜的發現了。

郭老師也意識到改變他人困難,但是你又想對方改變怎么辦?那就是改變自己,當你改變了自己的時候,對方自然就改變了。所以郭老師一直在做好自己。她希望給孩子一個好榜樣。郭老師每天都在堅持寫日記。相信這樣的印象從小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巨大。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子女會學好還是學壞,是否優秀,其實跟怎么教沒有太大的關系,父母自己的品行如何才是關鍵。因為子女的學習生涯從模仿開始,而最早模仿的對象便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是子女耳濡目染的對象,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必須謹慎。凡是不希望子女學的做的,父母都不要做,以免孩子看慣了父母的做法,很快就會模仿。比如看見爸爸抽煙,孩子就開始偷偷拿一支,趁爸爸沒有看到的時候也學著試試看。媽媽上街看到心儀的衣服馬上就買,下次女兒看到喜歡的玩具,怎么會不死纏爛打地要呢?雖然這些父母都沒有要教他的意思,但是子女無意中都學習到了。

什么叫做身教?就是以身作則,給子女樹立好榜樣。如果只和子女空談理論,討論原則,父母的實際行動不能配合,恐怕很難收到效果。父母告訴子女不要睡懶覺,自己卻蒙頭大睡,日上三竿還不起床,那么父母即使費盡口舌,大概也不能使子女信服。希望子女用心讀書,父母先示范喜愛讀書,自己每天晚上讀書給子女看,子女也會覺得讀書實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效法。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天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真的是震驚了。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個女人,做好自己是多么重要。你是什么樣的媽媽,你的孩子就是什么孩子。

早課郭老師提到以前自己需要靠藥物才能維持平靜,也讓我意識到一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機會。生病了也是一個機會,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生病晦氣。但是我覺得生病有三個好處:1:調整人生方向。2:修正人生態度3:平復現在的心情。人會生病就是人的起心動念引起的,生病了人的七情六欲就會平復下來。而且我們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不會那么生氣了。人生中的很多東西就不會看得那么中了。對于當下的一切我們就會特別珍惜。這就是生病給到我們的好處,抓住了,想通了就是提升自己的機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