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李健的男神是萊昂納多·科恩,然而,我今天談論的并不是已經故去的科恩大叔。而是另一位大師級的音樂人,德永英明。
與其說李健是行走的段子手,不如說是行走的百科全書,關于吉他、古典音樂、書目,當然還有德永英明,我這三年多來有關音樂的很多了解和積累大部分都來自于他。
任何一件事,你若堅持,時間里總會開出玫瑰。
如果一定要追溯我對德永英明的認知,應該是在2015年,當時李健一曲《車站》驚艷四座。《車站》原名《駅》,是竹內瑪莉亞為中森明菜創作的歌曲。這首歌有著眾多翻唱版本,李健的翻唱大概是唯一的國語版吧。而日語版本的翻唱者中,就有德永英明。記不清當時為什么要點擊德叔的翻唱了,可能是對這個名字有自然的好感吧。
歌中,他中性的嗓音低吟淺唱,憂郁、分明、聽上去是那樣的毫不費力??赡苁且呀浡犨^李健的版本,先入為主了吧,我當時對德叔并沒有更深入地去了解,只在百度中粗粗搜索一下,知道很多八九十年代香港樂壇的金曲,都是翻唱他的作品。不過在港臺樂壇,靠翻唱走紅的現象司空見慣,那些不為大眾所知的國外原創好歌太多。有時候,我們寧愿偏執地求同于地緣文化,貼上自己的標簽,卻不愿承認自己思維里有堵堅不可摧的墻。
該怎么描述這種感覺呢?80、90、00年代是港臺樂壇的黃金時期,好的歌手、個性鮮明的詞曲作者層出不窮,而當時聽歌的途徑一般只有隨身聽卡帶或者電臺,條件好一點的才有CD機,能夠在每天晚自習之后,吹著晚風聽上幾首張信哲,已經是最對得起自己的入睡儀式了。所以在那些年里,港臺樂壇的興盛,其實隔絕了太多國外好歌手。
德永英明成名于80年代,甚至有段時間在香港比日本本土還要紅,太多港臺歌手翻唱他的歌了。豆瓣上有人整理過德叔被翻唱的作品↓↓↓
德永英明:演唱+作曲+作詞
《僕のそばに》=瞿穎《跟著我飛翔》+洪楗華《我失戀,你悲傷》
《青い契り》=黃鶴翔《流淚的時候你最美》
《僕のバラード》=陳曉東《不是一個人》
《壊れかけのRadio》=張信哲《難道》=文章《如果你是我》=田希仁《驀然相逢》
《花 ~balada~》=王杰《一封信》
《さよなら言葉》=鄭嘉穎《不再相見》
《戀人》=黃格選《等你回家》
《Love is All》=鄭伊健《《Love is All》
--------------------------------------
德永英明:演唱+作曲
《夢に抱かれて》=譚詠麟《情義倆心知》
《夏の素描》=譚詠麟《不見不散》
《さよならの水彩畫》=張學友《最后的告別》
《Rainy Blue》=張學友《藍雨》=楊烈《當愛情緩緩遠走》
《SAY GOODBYE》=關淑怡
《Silent good-night~君のために…》=鄭嘉穎《比煙花更燦爛》
《BIRDS》=張學友《太陽星辰》
《あなたのために》=關淑怡《Anata no Tameni》
《最後の言い訳》=迪克牛仔《不忍》=楊烈《我并不是真心放棄》=潘勁東《知己》=薛艾華《夢醒》
《風のエオリア》=呂方《回來吧》
《Myself~風になりたい》=姜育恆《愛一個人等一個夢》
《夢を信じて》=梁漢文《黑色偶然》
《心の中はバラード》=李克勤《聽說你失戀》
《君の青》=譚耀文《懷念》
《レイニーブルー》=謝祖武《我愛朋友更愛你》
《幾つものワンシーン》=黃凱芹《我沾濕了的臉》
《誓い》=Postm3N《亞當的肋骨》
《ため息のステイ》=李克勤《雪女》
《9月のストレンジャー》=李克勤《九月的陌生人》
德永英明靠原創走紅,出道三十年,人生經歷過大起大落,因為聲帶手術和腦瘤手術,他如今的嗓音、曲風已經改變很多,但是這種改變卻為他帶來了事業的第二春,他復出后陸續出了六張VOCALIST系列的翻唱專輯,翻唱的成就甚至超越了之前原創時期的人氣。
李健毫不掩飾對德永英明的喜愛,這次的《歌手》,李健又翻唱了《LOVE IS OVER》,一聽就知道翻唱的是德永的版本,李健曾表示希望和他同臺。
德永英明出生于日本福岡,那是一個明凈的海邊城市,井井有條,沒有太多喧囂。打開德永英明的VOCALIST歌單,一首一首聽下去,好多都想單曲循環,樂此不彼。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開始的路就不叫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