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圈粉,結構緊湊的劇情,演員們扎實的演技,讓我沉浸其中簡直不能自拔。尤其是其中俞灝明飾演的大反派杜明禮,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恨得人牙直癢癢。也許就因為俞灝明飾演的這個人物太專業,使他承受了許多飾演人物之外的攻擊和謾罵。請看截圖:
這種帶有惡意和詛咒性的語言,已經不再是對電視劇人物的評價,而成為人身攻擊了!
這種人就是所謂的鍵盤俠,俗稱“網絡噴子”!
噴子在網上隨處可見。所謂的網絡噴子就是:語言尖酸刻薄、斷章取義、沒有固定立場、出口成臟卻又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群語言流氓!
網絡噴子不光是中國的產物,世界各地都有,但尤以中國為甚!中國噴子的顯著特點是:直系親屬無一幸免。
這種行為被稱為“網絡暴力”,一種殺人于無形的隱形暴力。
據英國《太陽報》報道,2013年英國一個名叫漢娜的14歲中學生因不堪連續數月的網絡攻擊,在家上吊身亡。
就是這個可愛的女孩。
事件始于漢娜在一個社交網站主頁上傳了自己的照片,竟因長相無辜遭到網絡噴子謾罵。連續數周,赤裸裸的謾罵多次出現在漢娜主頁,女孩最后忍受不了這一切結束了生命。
據說這個網站曾有3起類似不堪忍受網絡噴子辱罵而自殺的例子。
這些使用語言暴力的網絡噴子我將他們分為三類:
一:思想不成熟、不考慮語言后果的未成年人或年輕人。
這類人游戲上比較多見。一言不合就開啟一場口水大戰。如果在家被家長揍了一頓,他們也會選擇網絡來發泄情緒。他們年紀很輕,思維幼稚、不成熟,還沒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價值觀,這些人往往容易沖動,容易將情緒轉嫁,放任自己的情緒,不考慮后果,覺得什么暢快說什么,往往會發表一些不計后果不負責任的言論。
對俞灝明惡語評價的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他們只圖自己一時的心里痛快,將情緒轉嫁給了演員本身。
二:生活中平庸郁悶的成年人。
這類人一般都是無所事事或生活中的平庸者,在網絡上才能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例如上班被領導訓了一頓,發泄渠道便是網絡,將平時積郁的情緒發泄出來,看著不順眼的人便成了他們的出氣筒。
三:心理陰暗的變態狂。
這類人是最可怕的,因為生活中的挫折或不順,使他們仇恨的太多,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壓抑、唯唯諾諾的他們,能量積聚成網絡上的暴力迸發出來,一般這種人是見誰咬誰,以發泄他陰暗仇恨的內心能量。
簡書上的我見過這種人。一次在一位簡友文章中見一語言極其尖刻的惡評,后來演變成為謾罵。一時好奇,查看了惡評者的所有評論動態,發現他到處下口,見誰咬誰,他所有評論中只感覺一股令人脊背發涼的戾氣。這樣的人,以這種心態,在生活中絕對是社會的隱形炸彈,容易走極端的往往也是這種類型的人。
噴子是網絡暴力的主力,網絡暴力如今已成為行為暴力之外的一種隱形暴力,他可以殺人于無形。
語言是有能量的,雖然看不到語言的形態,但它所傳達給人后產生的力無法估量。
惡毒的語言,絕對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遇到敏感脆弱的人,一句話甚至會讓這個人走向死亡。
如風靡一時的阮玲玉,就是在感受人言可畏后香消玉殞自殺的。
大至國家大事,小到娛樂圈明星隱私、蠅頭小利,無一不成為噴起來的點,可見噴子有多厲害。
那些所謂的網絡噴子們,肆無忌憚的出現原因只有一個:由于法律方面對其處罰的缺位或者不及時。
因為不論這些人怎么罵,罵的多難聽,都不會得到相應的處罰,更不必承擔任何的法律責任。
在大多數中國網民的心里,網絡是個虛擬世界,是一個可以隨便講話的言論自由、并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地方,所以他們可以盡情的說一些平時里不敢說的話。網絡世界,成了他們發泄情緒的渠道。
不可否認,網絡的匿名性確實讓噴子們的言論更加不負責任。就像《紐約客》雜志上的那副漫畫:“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雖然這只是個笑話,但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問題。在他人看不見的地方攻擊別人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樂趣之一,如貼吧,論壇和新聞評論里,噴人的情況也是隨處可見的。真是替這些人悲哀!
02
網絡的普及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好處,也顯示弊端,所以相關法律法規要及時跟進。
在國外,已經有國家做到了對這點的零容忍:
中國目前也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
但法律法規還要配備完善的執行制度,建議完善舉報制度,舉報后經核實可封號或拘留,甚至負法律責任。普及實名制登陸,如手機號綁定,逐步完善,讓網絡噴子知道,隨便說話的代價!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慎獨”。
指的是,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
雖然每個人不可能做到“慎獨”這么高標準的道德水準,但至少無論在現實生活或網絡世界里,都能保持一顆平和的心,不要傷害其他人?!耙阉挥鹗┯谌恕苯裉炷阍趺磳Υ齽e人的,明天也許就會應驗到自己的身上。
對于那些即使委屈別人,也要讓自己心里痛快的人。送給他們《紐約客》上漫畫的那句:“在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