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接受了新加坡一家報紙的采訪。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準時赴約,采訪立即開始了。我們坐在一家豪華酒店的大廳里,喝著咖啡,談論我此次行程的目的。我和暢銷書作家金克拉一起接受采訪,他談的是動機問題,而我談的是“富人的秘密”。
“有一天,我想成為像你這樣的暢銷書作家。”女記者說。我曾經讀過她在報上發表的一些文章,而且印象深刻,她的文章風格犀利且有條理,深受讀者的歡迎。
“你的文章風格很好,”我回答,“那么,是什么妨礙了你實現夢想?”
“我的寫作之路似乎前途渺茫,”她平靜地說,“人們都說我的小說非常好,但是僅此而已。因此,我依然繼續在報社工作,至少,這能掙錢支付賬單。你能給我些建議嗎?”
“好的,”我高興地說,“我在新加坡的一位朋友辦了一所學校,培訓銷售技能。他為新加坡的許多大公司講授營銷課程,我想如果你去聽聽他的課,或許會對你的職業生涯有幫助。”
她有點不快,“你是說我應該去學銷售嗎?”
我點點頭。
“你是當真的嗎?”
我又點點頭。“有什么不妥嗎?”我問道。但她似乎被激怒了。我現在有點后悔自己所說的話。本來我是想幫忙,現在卻得為自己的建議辯解。
“我擁有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我干嗎要去學做推銷員?我是一個專業人士,即使我需要接受再教育也是為了進行專業上的深造,絕不是為了去當什么推銷員。我討厭那些推銷員,他們眼里只有錢。所以,請告訴我為什么我非得去學銷售?”她邊說邊用力地抓起她的提包,于是采訪草草收場了。
在咖啡桌旁放著我以前寫的一本暢銷書。我拿起書,見到她粘在封面上的一張便條。“你看到這個了嗎?”我指著她記的便條。
她低頭去看自己的便條,“什么?”她困惑地說。
我又指了指她的便條,在便條上寫著:“羅伯特·T.清崎,暢銷書作家。”
“上面寫的是暢銷書作家,而不是最好的作家。”
她突然睜大了眼睛。
“我只是一個平庸的作家,而你則是一位優秀的作家。我去了銷售學校,而你得了碩士學位。如果你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你就既是‘暢銷書作家’,又是‘最好的作家’。”
她的眼里燃起了怒火,“我永遠不會委屈自己去學什么銷售,像你這樣的人也不應該寫作。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作家,而你以前不過是一個推銷員,這不公平。”
她收好其他的便條,然后匆匆穿過巨大的玻璃門,消失在新加坡潮濕的清晨里。
好在第二天早上她給了我一個公平、良好的訪談記錄。
全世界到處都有聰明、才華橫溢、受過良好教育以及極具天賦的人。我們每天都會碰到這樣的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
幾天前,我的汽車出了點問題。我把它開進維修廠,一個年輕的機械工不到幾分鐘就修好了。他只要聽聽發動機的聲音就能確定毛病出在哪里,這使我感到非常驚訝。
然而遺憾的是,只有天賦是不夠的。
我常常吃驚為什么有些人才華過人卻只掙到很低的工資。我聽說只有不到5%的美國人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我曾遇見聰明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每年收入不到2萬美元。一位藥品貿易的商務顧問曾經告訴我,有許多醫生、牙醫和按摩師在財務上困難重重。以前我總是認為他們一畢業,美元就會滾滾而來。這位商務顧問還跟我說了一句話:“他們只有一項技能,所以掙不到大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部分人需要學習和掌握不止一項技能,只有這樣他們的收入才能獲得顯著增長。以前我提到過,財商是會計、投資、市場和法律等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將上述4種技能結合起來,以錢生錢就會容易得多。當涉及錢的時候,只有一項技能的人不得不努力工作。
有關綜合技能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位為報紙撰稿的年輕女記者。如果她能努力學習銷售的技能和有關市場的知識,她的收入就會顯著增加。如果我是她,我一定會去學習一些有關廣告文案和銷售方面的課程。然后,我會去一家廣告公司找一份工作。即使這樣做會使收入減少,但我能學到在成功的廣告中運用的“用幾秒鐘交流”的技巧。我還會花時間去學習公共關系這一重要的技能,以便通過免費的公關來賺取數百萬美元。然后,利用晚上和周末來創作。如果她能夠做到我上面說的事,她寫的書就會暢銷,并且,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一位“暢銷書作家”。
當我第一次帶著我寫的書《如果你想生活得富裕幸福,要不要去學校?》去見一位出版商時,他建議我將書改名為《經濟學教育》。我告訴出版商,如果用這個書名,我只能賣出兩本書:一本給我的家人,另一本給我最好的朋友。可問題是,即便是他們也希望免費得到這本書。選擇《如果你想生活得富裕幸福,要不要去學校?》這一“可恨的”書名,是因為我們知道它會受到大眾的歡迎。我贊成教育,但認為應該進行教育改革,否則,我為什么一直在呼吁改革陳舊的教育體制呢?我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書名,使我有機會在更多的電視和電臺節目中露面,因為我愿意引起爭議。許多人可能認為我沒什么深度,這本書卻一版再版。
1969年,我從美國商船學院畢業了。我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十分高興,因為加州標準石油公司錄用了我,讓我在油輪上工作。我是一個三副,比起我的同班同學,我的工資很低,但作為我離開大學之后的第一份工作,也還算不錯。我的起薪是一年4.2萬美元,包括加班費。而且我一年只需工作7個月,余下的5個月是假期。如果我愿意的話,還可以用那5個月的假期隨一家附屬船舶運輸公司的船只到越南去,這樣年收入能翻一番。
盡管前途光明,但我還是在6個月后辭職了,加入海軍陸戰隊去學習飛行。對此我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非常失望,富爸爸則祝賀我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在學校和工作單位,最普遍的觀點就是“專業化”。也就是說,為了掙更多的錢或者能升職,你需要更加專業化。這就是醫生們要早早尋求某種專長——如骨科或兒科——的原因。對于會計師、建筑師、律師、飛行員及其他很多專業人士也是這樣。
我那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也信奉同樣的教條,因此,當他最終獲得博士學位時非常激動。不過他也承認,社會越來越少獎勵那些學得多的人了。
富爸爸則鼓勵我去做恰好相反的事情。“對許多知識你只需知道一點就夠了”,這是他的建議。所以,這些年來我曾在他的公司的不同部門工作過。有一段時間我在他的會計部工作,雖然我從來不想成為會計,但他仍希望我借助這種滲透作用學習一些會計方面的常識。富爸爸知道我會明白那些“行話”,而且懂得哪些東西重要,哪些東西不重要。我也曾做過公共餐廳服務員、建筑工人、推銷員、倉庫保管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富爸爸一直在培養我和邁克,堅持讓我們列席他與銀行經理、律師、會計師和經紀人的會議,希望我們對他的商業帝國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所了解。
當我辭掉在標準石油公司收入豐厚的工作后,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和我進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談。他非常吃驚,也不理解我為什么要辭去這樣一份工作:收入高,福利待遇好,休假長,還有升職的機會。有一天晚上他問我:“你為什么要辭職呢?”我沒法向他解釋清楚,我的邏輯與他的不一樣。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此,我的邏輯和富爸爸的一致。
對于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來說,工作的穩定就是一切;而對于富爸爸來說,不斷學習才是一切。
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認為我去學校學習就是要做一名船員,而富爸爸則知道我去學校是為了學習國際貿易。因此,在我做學生時就跑過貨運,駕駛過去遠東及南太平洋的大型運輸船、油輪和客輪。富爸爸強調我應該乘船去太平洋而不是去歐洲,因為他認為“新興國家”是在亞洲而不是歐洲。當我的大多數同班同學,包括邁克,在搞聯誼的時候,我卻在日本、泰國、新加坡、越南、韓國、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地學習貿易、人際關系、商業類型和當地文化。我也參加晚會,但不去任何大學的聯誼會,我迅速地成熟起來了。
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無法理解我為什么決定辭職加入海軍陸戰隊。我告訴他我想要學習飛行,但實際上我是想學會指揮軍隊。富爸爸曾給我解釋,經營一家公司最困難的就是對人員進行管理。他在軍隊待過3年,而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則免服兵役。富爸爸告訴我學會在危險形勢下領導下屬的重要性。“領導才能是你下一步迫切需要學習的,”他說,“如果你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你就會被背后的冷箭射中,就像他們在商業活動中做的一樣。”
1973年從越南回國后,我離開了軍隊,盡管我仍然熱愛飛行。我在施樂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是有目的的,不過不是為了物質利益。我是一個靦腆的人,對我而言銷售是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課程,而施樂公司的營銷培訓項目是美國最好的之一。
富爸爸為我感到自豪,而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則為我感到羞愧。作為知識分子,他認為推銷員低人一等。我在施樂公司工作了4年,直到我不再為可能吃閉門羹而發怵。當我穩居銷售業績榜前5名時,我再次辭職,又放棄了一份不錯的職業和一家優秀的公司。
1977年,我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富爸爸鼓勵我和邁克去管理公司,現在我就得學著創建并管理它們了。我的公司的第一種產品是尼龍和維可牢搭扣錢包,它們是在遠東生產的,然后裝船運到紐約的倉庫里,倉庫離我去上學的地方很近。我的常規教育已經完成,現在是我單飛的時候了。如果失敗了,我就會破產。富爸爸認為如果要破產的話,一定要在30歲以前,他的建議是“這樣你還有時間東山再起”。就在我30歲生日的前夜,我的第一批貨物駛離韓國前往紐約。
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做國際貿易,就像富爸爸鼓勵我的那樣,我一直在尋找新興國家的商機。現在我的投資公司在南美、亞洲、挪威和俄羅斯等地都擁有投資項目。
正如一句格言所說:“工作(job)一詞就是‘比破產強一點’(just over broke)。”然而不幸的是,這句話確實適用于千百萬人,因為學校沒有把財商看做是一種智慧,大部分工薪階層都量入為出,他們掙錢,然后支付賬單。
還有另外一種可怕的管理理論是這樣說的:“工人付出最大努力以免于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工資以防止工人辭職。”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工資支付額度,就會明白這一說法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真相。
最終的結果是大部分人從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按照別人教他們的那樣去做: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大部分人是為短期的工資和福利工作的,但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常常是具有災難性的。
相反,我勸告年輕人在找工作時要看能從中學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掙多少錢。在選擇某種職業或陷入“老鼠賽跑”的陷阱之前,要仔細看看腳下的路,弄清楚自己到底想獲得什么技能。
一旦人們陷入為支付賬單而整天疲于奔命的陷阱,就和那些蹬著小鐵籠不停轉圈的小老鼠一樣了。它們的小毛腿蹬得飛快,小鐵籠也轉得飛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它們發現自己依然被困在籠子里,就像你被你的工作困住一樣。
在巨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甜心先生》中,有許多非常好的臺詞。可能最容易記住的就是那句“把錢給我看看”。但我認為還有一句臺詞簡直就可以被稱為真理。他發生在湯姆·克魯斯離開公司的那一幕,他剛被炒了魷魚,于是就問公司的人:“誰愿意和我一起走?”頓時鴉雀無聲,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只有一位女士站出來說:“我愿意……可是3個月后我就能升職了。”
這句話可能是整部電影里最實在的一句臺詞,道出了那些總是為生計而忙碌工作的人們的心聲。我知道,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每年都期望加薪,但每年都十分失望。于是他不得不回學校去獲得更高的學歷,以得到另一次加薪的機會,但是他只能又一次失望。
我經常向人們提一個問題:“你終日忙碌的目的是什么?”就像那只小老鼠一樣,我想知道人們是否會想一想,這樣辛苦地工作到頭來究竟是為了什么?未來的日子又會怎樣呢?
美國退休者協會前會長西里爾·布里克弗利克的報告說,個人退休金管理正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首先,在今天有50%的勞動力沒有退休金,而在另外的50%的人中,有75%~80%的人的退休金不能足額發放,他們每月只能領到55美元、150美元或是300美元。
克萊格·卡佩爾在《退休的迷思》一書中寫道:我采訪過一家重要的全國性退休金咨詢公司,并與一位專門為企業高管制定退休計劃的經理進行了一次談話。當我問她職業人士對養老金有什么期待時,她自信的笑了笑說:“萬靈丹。”
“什么是萬靈丹?”我問道。
她聳聳肩,說:“如果嬰兒潮一代發現,在年老的時候并沒有足夠的錢來維生,他們會陷入絕望。”卡佩爾接著分析了原來的固定福利計劃和后來更加不可靠的401(k)計劃之間的區別。對于今天仍在工作的大部分人來說,這可不是一幅美妙的圖景,而這僅僅是指退休金,如果再加上醫療和私人養老院的費用,這幅圖景會更加可怕。在這本書中,卡佩爾指出每年的私人養老院的費用平均高達3萬~12.5萬美元。1995年,當他去當地的一家普普通通的私人養老院時,發現價格竟達到每年8.8萬美元。
在一些擁有社會醫療保障的國家,許多醫院不得不艱難地作出抉擇,例如:到底先救誰。他們完全是根據這些病人有多少錢、年紀多大而作決定的。如果病人年紀大了,他們就會把醫療服務提供給更年輕的人,而那些又老又窮的病人只好排在最后。因此,就像富人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一樣,富人也能使自己活得更長,而窮人只會死得早一些。
所以我想知道,是否工薪階層只有在夢想著未來或者等到下次領工資的時候,才會對自己的遭遇產生疑問呢?
當我面對那些想掙更多錢的成年人演講時,我總是建議他們要有長遠的眼光。我承認為了金錢和生活安穩而工作是很重要,但我仍主張要再找一份工作,以便從中學到另一種技能。我常常提議,如果想學習銷售技能,最好進一家網絡營銷公司,也被稱為多級營銷公司。這類公司多半能夠提供良好的培訓項目,幫助人們克服因失敗造成的沮喪和恐懼心理,這種心理往往是導致人們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從長遠來看,教育比金錢更有價值。
當我提出這些建議時,我常常聽到這樣的回答:“這太麻煩了”,或是“我只想做我感興趣的事”。
對于“太麻煩了”的說法,我反問:“那么,你寧可辛苦一生,把掙來的50%的收入交給政府?”對于另一種說法“我只想做我感興趣的事”,我的回答是:“我對去健身房不感興趣,但還是要去,因為我想身體更好,活得更長。”
遺憾的是有一些老話仍然不過時,像“你無法教老狗學會新把戲”,除非一個人習慣于變化,否則改變對他來說將是十分困難的。
但是,你們中間仍有些人對于“工作是為了學習新東西”這種觀點有疑慮,我想說一句話鼓勵你們:生活就像去健身房,最痛苦的事情是作出鍛煉身體的決定,一旦你過了這一關,以后的事情就好辦了。有很多次,我害怕去健身房,但是只要我去了并開始運動,就會感到非常愉快。健身之后我總是很高興,因為我說服了自己堅持了下來。
如果你堅持不愿意學習新東西,而只是想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為專家,那么你要確信你服務的公司是有工會的,因為工會會保護專業人士。
我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在失去了政府的“恩寵”之后,成為了夏威夷教師工會的負責人。他告訴我這是他所做過的最難的工作。對我個人來說,我不傾向于勞資任何一方,因為我能理解雙方有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如果你按學校所教育的那樣去做,成為一位專業人士,那么最好去尋求工會的保護。例如,如果我繼續我的飛行生涯,我就會進一家有強有力的飛行員工會的公司。為什么?因為我將終生只在這一行里學到一種有價值的技能,如果我被這一行業拋棄,我的技能對其他行業便毫無用處。一位擁有10萬小時駕駛大型運輸機記錄的高級飛行員,每年能掙15萬美元,可一旦下崗,就很難找到一個收入相當的在學校教書的工作了。技能不一定能從一個行業轉到另一個行業,在航空業被看重的飛行技能在教育系統并不受重視。
甚至對于今天的醫生來說也是如此。隨著醫學的變化,許多醫藥專家需要加入“健康維護組織”這樣的醫療機構,教師也一定要成為工會的會員。在如今的美國,教師工會是所有工會中最大、最富有的一個。全國教育協會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教師們需要工會的保護,因為他們技能的價值也只限于教育系統。因此法則就是:如果你是高度專業化的人士,就加入工會。這才是明智之舉。
當我問自己班上的學生“你們中間有多少人能做出比麥當勞更好的漢堡包”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我接著問:“如果你們中大部分人都能做出比麥當勞更好的漢堡包,那為什么麥當勞比你們更賺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麥當勞擁有一套出色的商業體系。許多才華橫溢的人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他們只是專心于做好產品,而對商業體系卻知之甚少。
我有一位夏威夷的朋友是杰出的藝術家,他也掙了很多錢。一天,他母親的律師打電話告訴他,他母親給他留下了3.5萬美元的遺產,這是他母親的房產在扣除律師費和稅收后的余額。不久后,他發現了一個可以發展事業的“機會”。為此,他需要用這筆錢的一部分來做廣告。兩個月后,他的第一個四色整版廣告登在一份昂貴的雜志上,這份雜志的讀者主要是富人。然而廣告刊登了3個月后,卻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他所繼承的遺產也花光了。現在他想以誤導為由起訴那家雜志。
這是一個有關只懂怎么做好漢堡包,卻不懂如何將漢堡包賣出去的典型例子。當我問他從這件事學到了什么時,他只是回答“廣告商都是騙子”。于是我問他愿不愿意學習銷售和一門直銷課程,他回答:“我沒時間,也不愿意浪費錢。”
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在很多情況下,他們貧窮、財務困難或者只能掙到低于他們應得的薪水,不是因為他們已知的東西而是因為他們未知的東西。他們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做漢堡包的技能上,卻不注意提高銷售和配送漢堡包的技能。也許麥當勞不能做出最好的漢堡包,但他們能在做出一般水平的漢堡包的前提下,做到最好的銷售和配送工作。
窮爸爸希望我學有所長,這是在他看來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途徑。即使是在夏威夷州長通知他不能繼續在政府工作時,我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仍然鼓勵我去擁有某項專長。后來,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接手了教師工會的工作,為保護那些高級專業人才和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士的利益而努力。我們經常為此爭論不休,但我知道,他從不認為過分專業化恰恰是導致這些人需要工會保護的原因。他不能理解,為何越是專業化,就越是掉入陷阱而無法自拔。
富爸爸建議我和邁克去“培養”自己。許多企業也是這么做的,他們在商學院里挑選一個年輕聰明的學生,并開始“培養”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領導這家公司。因此,這些聰明的年輕人并不去專項鉆研某一個部門的業務,而是從一個部門跳到另一個部門,從而學到整個企業各個系統的知識。富人們也常常這樣“培養”自己的或是別人的孩子,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們能對如何經營一家企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可以了解不同部門的相互關系。
對于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一代人來說,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是一件壞事,而今天人們卻認為這是明智之舉。既然人們從一家公司跳到另一家公司,不是為了尋求更深入的專業知識,那為什么不借此機會多學習而別光想多掙錢呢?盡管從短期來看,你的薪水可能會減少;但從長遠來看,你將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
成功所必需的管理技能包括:
1.對現金流的管理。
2.對系統(包括你本人、時間及家庭)的管理。
3.對人員的管理。
最重要的專門技能是銷售和對市場營銷的理解。銷售技能是個人成功的基本技能,它涉及與其他人的交往,包括與顧客、雇員、老板、配偶和孩子。而溝通能力,如書面表達、口頭表達及談判能力等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我就是通過學習各種課程、聽教學磁帶等來擴展知識并不斷提高自己的這一技能的。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樣,我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工作越努力,就越具有競爭力,但同時他也更深地陷入專業特長的陷阱之中。雖然他的工資增長了,可他的選擇機會卻少了。直到失去了在政府中的工作,他才發現自己在職業選擇上是多么被動。這就好比職業運動員因為突然受傷或是年齡太大而無法繼續參加比賽一樣,他們會失去曾經擁有的高收入工作,而有限的技能又使他們無法另辟蹊徑。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從那時起我爸爸變得如此支持工會了,因為他意識到工會能使他受益。
富爸爸鼓勵我和邁克多去涉獵一些東西。他鼓勵我們去和比我們更精明的人一起工作,并把他們組成一個團隊。現在把這種做法稱為專家組合。
今天,我看到一些曾當過老師的人現在每年能掙數十萬美元,他們掙這么多錢是因為他們不僅擁有教育方面的專業技能,還擁有其他方面的特長。他們既能教書,也能做銷售和市場營銷。我還不知道有比銷售和市場營銷更重要的技能,但要掌握它們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很困難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害怕被拒絕。所以,你在處理人際關系、商務談判和被拒絕時的恐懼心理等方面做得越好,生活就會越輕松。就像我對那位想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女記者所建議的一樣,我今天也給所有人這個建議。精通專業技能既是優勢也是弱點。我有許多朋友,他們非常有天賦,但不善于與其他人交流,結果他們的收入少得可憐。我建議他們用一年時間來學銷售,即使掙不到什么錢,可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會大大提高,這種能力是無價的。
除了成為優秀的學習者、銷售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外,我們還需要成為好老師、好學生。要想真正富有,我們既要不吝付出也要學會索取。對于那些被財務或職業問題所困的人來說,他們常常既不會付出,也無力索取。我知道許多人窮是因為他們既不是好老師也不是好學生。
我的兩個爸爸都是很慷慨的人,他們都把付出放在第一位。向別人傳授經驗是他們付出的途徑之一,他們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但他們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對金錢的付出。我的富爸爸會給別人許多錢,他把錢捐給教堂、慈善機構以及他的基金會。他知道要想得到金錢,就必須先付出金錢。付出金錢是那些非常富有的家庭保持富有的秘訣,也是例如洛克菲勒基金會、福特基金會這樣的機構存在的原因。建立這些機構是為了增加財富,從而讓其他人能夠永遠受益。
我那受過良好教育的爸爸總是說:“當我有多余的錢時,就會把它捐出來。”可問題是他從來就沒有多余的錢。因此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增加收入,卻沒有注意到一條最重要的金錢法則——給予,然后獲得。相反,他信奉的是“得到后再付出”。
總之,我同時受到兩個爸爸的影響。一方面我是資本主義的堅定信奉者,喜歡以錢生錢的游戲;另一方面我又是一個懷有社會責任感的老師,深切地關注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我個人認為,陳舊的教育體系應該對這一差距的加大負有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