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猴年上班的最后一天
早晨出門的時候,整個城市已經安靜了,車很少。
微微的陽光透過樹葉灑落在路面上,留下了葉子好看的影子。原來路邊的小幼兒園,似乎在一天之內拆成了廢墟。這是這個城市辭舊迎新的方式嗎?
能在路上遇見的,只有同事。你今年回家嗎?不回,已經連續三年不回家了。
其他上班的人都已經回家過年了,原來擁擠的停車場也寬敞了不少。
你呢?你回家過年嗎?在醫院的飯堂遇到同事,其他可以提供早餐的小店也已經關門。幸好,我們還有飯堂。
“明天一早的飛機”,希望能在除夕晚上的10點能夠到家。
回家,是的。過年回家幾乎是一種信仰。機票不打折也要回家,搶不到票也要回家,沒有錢也要回家。
今年我不回家。我已經好多年不回老家了。
自從有了孩子,每年都是父母到我這來過年。醫院工作,假期很短,扣掉路途上的時間,還要各種調班。
其實,更多的。是離家太遠,太多年,把同學都丟了,不再有聯系,親戚之間也遠了,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老家繁瑣的規矩又多,吃吃喝喝、家家拜年,還有就是發紅包。可是,沒有什么滋養我自己的心靈。
對于我來說,翻翻書、寫寫字、看看電影、陪陪孩子,就覺得特別滿足。
和親戚之間的聯系,就用微信建了群,發幾個紅包,大家開心一下。
春節對我的意義,大概就是一個悠長的假期。
當然,我會和老爸老媽聊天。
當60多歲的人回顧過往的時候,看命運的變幻,沉沉浮浮,也會有很多感嘆,現在我們家在親戚當中還算過得比較殷實,所以特別感謝命運。
我不是家族中最出色的孩子,雖然,中間也有波折,現在看來也還算不錯。誰知道呢?
像我這樣不那么在意春節的傳統,會給孩子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他們會想要過一個什么樣的春節?
我還記得小時候盼望春節的心情,紅包、糖果、新衣服、爆竹;讀書時,放寒假迫切想要回家的渴望;剛畢業時,習慣過年就要回家,否則不能忍受那樣的孤單。
人慢慢成長以后,大概會理解孤獨是人生永遠的主題。人群中的獨孤比一個人的孤獨更讓人難以忍受。所以現在的我,缺恐懼回家過年的繁文縟節,浮于表面的人際交往,寧可選擇簡單地在異鄉,和最親近的家人一起簡單生活。
我終究,離開了那個故鄉的小城,小城里的人逐漸與我遠離,故鄉的小城不再是家,只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