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里藏著自己成長過程中所積累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而這個反應也決定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有知識沒有文化,懂的很多卻過不好自己的每一天,是多少人的現實寫照啊!
距離中考還有35天的時間,看著懶懶散散、不緊不慢、中午還能一覺睡一個多小時,每天還有應付成分的兒子,我幾乎快崩潰了!所有的道理都明白,這個時候不能給他壓力,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能說“考不上”一類的話,做好后勤保障,保障孩子有個好心情、好狀態,但看到兒子狀態沒有明顯改變、成績沒有明顯提高,還掙扎在邊緣地帶時,鼓勵從何而來?想鼓勵可得有內容啊!為了盡量避免自己的急躁脾氣,我拼命的把自己的時間安排滿,讓自己盡量充實一些,只做好生活保障和陪伴,但心里明鏡一般的清晰,現實戰爭般的殘酷競爭,和孩子不急不躁,懶懶散散的狀態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如何讓自己視而不見,心平氣和哪?真的好煎熬!
午休擔心兒子睡過頭,總是似睡非睡;本以為他會起來復習半小時,卻在期待中熬到該上學了還得去叫,那種著急,那種氣憤讓自己終于在送他上學的路上爆發了,毫不留情的挖苦他,數落他……,只奢望這樣的刺激能讓他奮起、覺醒!
看著他走進學校,腦海中那些身邊發生的離家出走和抑郁離開的畫面充斥著自己的腦海,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兒子,我欠你的嗎?為何你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還會如此敷衍,你在拿你的人生來玩笑啊!于是情不自禁的向他老師訴說著這一切,希望老師繼續幫幫他!
一個人的生活品質由覺察力決定的。而覺察力就是看能否在事發那一瞬間,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做出反應。能否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決定自己會過怎樣的一生,即使未必能思慮周全,但至少不會讓自己的一生敗在事發后的那幾分鐘里。
多么簡單的道理,多么實用的方法,這么多年來為何就不能很好的做到哪?
吵架、發怒本身不會讓生活變好或者變壞,真正影響一個人生活品質的是吵架的方式和目的。生活里,大部分人在吵架的時候,不是想解決問題,表達觀點,只不過是在發泄情緒而已。
有兩種人生活品質都不高,第一種是遇事就怒,第二種是遇事就急。無論哪一種,我認為都適合我!讀著別人的文章,看著文章的典型實例,對照著自己的行為,自己真的好可悲、好可憐!在別人的眼里,愛人優秀、脾氣隨和、孩子人品好,獨立能力強,從不惹事,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安逸和幸福,有什么理由過不好每一天啊!事實卻因為自己的壞脾氣和對孩子學習的過度重視而讓自己身心不安!
自己制定過無數的改變策略,雖有好轉但偶爾還是會爆發!給人當親媽,好難!好累!好無奈!
人們經常說,生活從來不在某個地方,它只存在于當下時刻。而生活品質,無非就是自己對每一刻所發生的事做出的反應。有時候,自己改變不了結局,但至少可以讓過程沒那么痛苦。
是啊,有些事我們可能改變不了結局,唯一能做的就是給自己一些心理急救,讓自己和家人在過程中少一些痛苦。
努力覺察自己能否在事發那一瞬間,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做出反應。能否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決定自己想過怎樣的一生,即使未必能思慮周全,但至少不會讓自己的一生敗在事發后的那幾分鐘里。
非常感謝伙伴分享的這篇文章,給了我及時的心理救急!一起學習、成長的日子里總是伴隨著無窮的力量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