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簡書的第一篇。
我有很多種寫記日記的習慣,手寫的,拼貼的,粘土的,畫畫的……聽起來這些方法有點特別,以前我也不曾想過有一天我會與這一切有這么密切的瓜葛,并且成為我的職業,一個藝術表達心理咨詢師。
作為簡書第一篇,我小說一下自己。
我是個格子控、花紋控、條紋控、圓點控、樹葉控……
總之,一切密集排列有致的圖形我都喜歡,家里存滿了這樣子的布,包頭巾和絲巾。還有以前去旅游帶回來的各種桌布或者桌圍。
曾經有個女生說,隨便一個破桌子被我包包,擺個花瓶,安個燈,放個小植+個桌擺,就會很舒服。當然我一定還會在臺燈底下擺一本翻看一半的書,并且放枝筆。這也是一種控。
從實習開始近20年的職場摸爬滾打,從一個胡同丫頭,變成一個精英職場老炮,再到倆帥小伙的MAMA,某一天,上帝為我開了一扇門,我開始被藝術表達方式的心理咨詢方法所吸引,并且為之鉆研,到現在為止我準備把心理咨詢,作為我畢生最喜歡的職業。
說到控制欲,我還有這樣的癥狀,比如我喜歡筐子,喜歡木器,似乎早20年前我就被現在萌萌噠森系的各種家居美物所吸引,但是我從未想過其中和心理學之間的關系,我只是憑著自己喜歡。并且一周折騰一次家里的家具,各種擺,還自己做各種家居布藝。10年前我才知道“軟裝、收納”和藝術心理學之間的近親關系。
于是在13年前我創辦第一家培訓“精英才情私壑“的時候,除了心理、形象、攝影等等,我還加了軟裝課,將我后來所學的,生活所積累的“軟裝心理”課程分解講給會員。(PS一下,那時我的會員大部分都是白領姑娘)
現在想起來,那時我已經邁上了一個叫“知識分享經濟”的行業。
說到現在,13年后的今天,我更知道了的家的意義,其實你和我所有在世界上表達出來的控制欲,都逃不出“兩人字”:家、情。
這兩上字兒挺俗的,但想想微信上,飯桌上,沙發上,你和別人聊的,似乎都是和未來那個家,現在那個家有關的。
我們極力的想HOLD住一個有情的家,所以全家齊湊錢最少貸款200萬買房結婚;3年5載后再折騰換學區房,貸的更多,只為孩子;然后描準升職加薪跳槽加薪,反正得加薪;再然后描準商機,和哥們姐們一起創業。說實話,這些為了什么呀,不就是為了你心里真愛的那幾個人嗎?一對爹媽,你媳婦或丈夫,你兒子或閨女。
束我直言,這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對“成功”充滿控制欲,并且隨著成為職場老炮,經驗不斷迭代,而使自己認為這種控制是相對可靠的。但是一種叫作“責任或者愛”的情緒,卻把心里抓得結結實實的,動彈不得。
其實這時候的控制欲已經學會“跳槽”了,跳到了你想控制的那一方來控制你。
丟掉責任你就不負責任了嗎?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責任兩個字不是想擔,就能接招的。
首先,得先分析一下什么責任當擔,什么當拒。
但是人往往沒有分清楚,就一把自己屁顛的把責任二字抓進懷里。
比如對前女友的責任。
比如和老板貌和神離卻不好意思說辭職時的責任。
責任二字,有時候得細琢磨一下味兒。
15年前我當過前臺,然后進當時最棒的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然后創業培訓公司,然后再進TOP營銷整合公司,然后創業國際咨詢公司。一路走下來,我覺得做前臺比做SVP舒服,可惜當前臺的時候真未必這么想。
我在想我在簡書上寫這些干什么?
我是會寫這一篇,還是會一直寫下去。
我想一定是后者吧,因為我發現越來越多的故事和生活方式在使我的生活快速迭代,而我也愿意這樣記錄下去。
如果你想聽見我后面的故事,你就和我一直這樣寫下去,看下去吧。
作為一個愛畫畫的心理咨詢師、作為一個廚藝精湛的職涯規劃師、作為一個每天可以有無數創意奔進大腦的團隊能力激勵導師,作為一個準備在藝術表達心理咨詢領域狠鉆一輩子的人,我想對每一個人說一句話:
你的特別之處,你說你知道,其實你真的不知道。
附上幾幅我的“心理攝影作品”。
晚安。有責任的你。
改天見。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于藝術表達心理學的故事和方法,我愿意和你分享,可以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