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顯見----見見之時
只是對佛法對《楞嚴》的個人筆記,與有緣同修共勉。也請善知識開示
這部分會覺得像繞口令,的確有些繞口,如果覺得義理混亂,那不妨再看看前面部分。
見性非物
若見是物,則汝亦可見吾之見。
第一個見:見性 | 第二個見:看見 | 第三個見:見性
如果見性是物,那么你就也可以看見我的見性(見性如果是一個物體一種相,那當然能被看見)
若同見者,名為見吾。
第一個見:看 (同見:看到同樣的東西) | 第二個見:看
如果因為我們看到同樣的東西,你就認為是看到了我的見性。
吾不見時,何不見吾不見之處。
第一個見:看 (不見時:不看東西的時候) | 第二個見:看 | 第三個見:見性 (不見之處:不看東西時的見性)
見性,你看東西的時候見性也在,閉上眼不看東西的時候,見性一樣還是在,開眼見明,閉眼見暗,你看不看東西的時候,見性都無差。這里分兩種說法:
1:看東西時的見性:相當于開眼見明時的見性。 2:不看東西時的見性:相當于閉眼見暗時的見性。
若我不看東西的時候,你怎么就看不到我不看東西時的那個見性了呢?
若見不見,自然非彼,不見之相。
第一個見:看 | 第二個見:見性 | 第三個見:見性(不見之相:我不看的時候的那個見性)
如果你看到我 不看物時的那個見性,那你看到的自然不是我不看物時的見性,因為看到必須要有能見和所見,要有一個物與你對立,你才能看到,而我不看物時的見性,并不能和你對立,所以你看到的自然不是我那個不看物時的見性。
若不見吾不見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第一個見:看 | 第二個見:見性
若你看不到我不看物時的那個見性,那說明見相并不是一種物相,既然不是物,那當然是你了。
見見之時
下面這一段是楞嚴經典名句:
見見之時,見非是見
第一個見:看 | 第二個見:見性 |第三個見:見性 |第四個見:看
見到自己的見性之時(明心見性之時),見性并非是能見和所見(能見是眼根,所見是色塵,能見和所見合在一起就是我們的攀緣心,這個是妄心,見性是真如。)
見猶離見,見不能及
第一個見:見性 | 第二個見:看(能見和所見)| 第三個見:見性
見性是超離能見和所見的,見性并不是能見與所見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