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提出管理精力的第一步是做好體力管理,這是四個環節的基礎。
那么下面給大家介紹精力管理的一個強大引擎,即情感管理。
我們都想有個好情緒,當面對家人、客戶、同事時保持微笑、充滿吸引力、積極主動。然而實際上很多人就是不自覺的消極、低沉、情緒不穩定。
所以說情感控制對很多人都是一項挑戰。
那么你想,積極情感從何而來呢,有人說是心態、有人說是環境、有人說是愛與被愛;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們先看看它的反面,消極情感從何而來。
有這么一個實驗,在1967年,以為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賽里格曼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
他把一只狗關進籠子,然后在籠子里反復對它點擊,多次實驗后,即使再次打開籠門,發現狗也不會逃脫。因為狗在先前的經歷中,已經習得了“再怎么努力也于事無補”,所以它即使有了選擇的機會,也習慣了放棄。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現象。
“習得性無助”在我們身上的影響就是,當我們做一件事再怎么努力,結果還是失敗時,就會產生“我如何努力都改變不了結果”的信念,然后就容易無助與悲觀,負面情緒也就占據了上峰。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破解消極情緒的方法與獲得消極情緒的方法是一致的,也就是反復訓練,形成一種習慣。
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里還提煉了三個快樂的方法,也叫作三句樂觀的咒語:
1、事情是變化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天這樣,明天可能就會變好;
2、天塌不下來,可能是做事方法不對,那么我改了就好了;
3、不僅是我,這輩子誰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那么我瞎操心啥;
當然,補充其他積極樂觀的方法,
1、寫下快樂清單,不快樂時看清單,做上面開心的事;
2、保持內心平靜,可以通過冥想、坐享、正念等方式;
3、積極幫助他人,開導別人;
當我們讓自己變得積極與樂觀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掌控各種情感。
而在這期間的過渡環節時關系。
關系是每個人的情感穩定器,深度關系是需要經營的。一段穩定的深度關系包括奉獻和索取、交談和傾聽、稱贊和被稱贊,這是一種周期性的互動。
這里面有一個方法與大家分享一下:即三明治批評法
具體做法就是
第一步、正面評價;給出真誠的積極評價;
第二步、討論意見;通過討論的形式表達意見,而不是訓斥;
第三步、鼓勵結束;用鼓勵的話結束反饋。
這個方法適用于我們與朋友、家人、同事的溝通,從一方批評指責走向雙方有效溝通,并接納建議做出調整。既不傷和氣,又達到目的。這不就是劉希平老師所說的暖溝通么。
掌控多種情感,可以從下面方法入手:
1、學會傾聽;
2、留出安靜的獨處時光;
3、每日鍛煉
4、定期陪家人
5、與朋友家人定期聚會
這里面要跟大家強調的是,
其實兩種品質對情感同等重要。很多品質是互為對立統一、不可偏廢的,像慷慨和節約、開放和審慎、自信和謙遜、耐心和急迫、激情與沉靜等等。如果花時間評估目前的情緒廣度,你很可能發現自己在某方面的情緒遠遠超出其對立面。
最后總結一下:
情感管理是從積極情緒開始入手,找到樂觀的方法,最后逐步掌控各種情感;
情感管理的核心是保持各種情感的平衡掌控,調動積極心態,更要包容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