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現今社會,越發浮躁,人們總是喜歡用最直觀的物質—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敗的關鍵要素。而現實的例子中,“暴發戶”越來越多,窮酸的知識分子比比皆是,擁有金錢的多少,跟讀書的關系看似越來越薄弱。那么,讀書對于我們到底意義何在,我們究竟為了什么讀書,成為一個急需討論的問題。
? ? ? ?誠然,我的同學中,成績最差的那個人,成為了老板,開著豪車,出入高檔場所,而我,上學時自豪的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不知道默默的拉了多少仇恨,長大后卻靠微薄的收入度日,面對如今高考依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社會,不得不思考,十年寒窗,帶給了我什么。
? ? ? 然而事實是,成績差的同學,早早混跡社會,當我們還在高中大學的象牙塔里沐浴陽光的時候,他們正歷經從最底層逐漸向上拼搏的過程,從打雜,小工,到逐漸掌握技能,積累經驗、人脈,等我們走入社會的時候,他們已經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默默的前行了好久。成功之后,好多商人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開始多看書多閱讀,本就豐富的閱歷又增加了更深的理論。并不能說他們的成功,是因為不讀書,反而恰恰是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的結果,正如老輩人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 ? ?而一直讀書的我們,從書本上獲得了什么?偏激的孩子總愛舉例說,買菜的時候用不上高等數學,用不上三角函數,借以諷刺高等教育的無用。我認為教育帶給我們的,不是直接的生活技能影響,而是教會我學習的方法,并把我塑造成了一個高素質的,明是非,高情商,三觀正的人。學習的意義不只在于掌握某一個知識點,人生的路程很長,眼界不斷放寬,未知的事物層出不窮,多年的受教育經歷帶給了我不斷自學的能力。且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情,小到家庭糾紛,職場規則,大到國家關系,國際沖突,都需要我們大腦作出精準的是非判斷,教育帶給了我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它的意義絕非具體事物所能比擬,而是深遠而廣闊的。
? ? ? 魯迅先生說,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認為,為了成為高貴的人而讀書。讀書努力成為別人眼中高貴,優雅,從容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是艷俗,物質,勢利的小人。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已經同歲月一起,深深的刻入他的舉止談吐中,所以無論你在從事什么,經商或是被雇傭,都不要忘記放棄學習的能力,因為每一個完善的個體,最終拼接成一個國家的整體,去營造一個更強盛的未來。如此說來,魯迅先生說的甚是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