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我們的主人――讀<身體知道答案>

圖片來自網絡

每個人的身體是與生俱來的,卻最不為我們重視。往往是在我們生病時,我們才會感到身體是多么重要。在身體健康時,我們重視的是我們的頭腦、思維、物質、精神。卻忽視了身體是這一切的基礎。
  這就好比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如何讓那些存在于身體之上?
  每個人都有身、心、靈這三方面。我們探討的很多是心靈的東西,思維層面的東西,一說思維心靈,仿佛身體是最低等的,但其實,身體可以帶給我們很多東西,身體是最原始的,它也有原始的一些功能,是被我們所忽略的,不重視的。
  武志紅的這本書,是很能帶給人這種驚奇和不可思議的感受的。身體是我們的主人,聆聽身體的聲音,其實就是在聆聽潛意識向你發出的聲音,這是你最真實、最靈魂的聲音,學會聆聽身體的聲音,才能真正身心合一,成為你自己。
  我們不太去想身體到底是什么?身體是心靈的外觀,是心靈的鏡子,身體的癥狀、表現其實是我們潛意識的反應,但是有些潛意識是我們感到痛苦的,因此,當這些癥狀通過身體表現出來時,我們往往不愿意去面對,不愿意去回憶,因此,我們會選擇性地忽略這些身體的癥狀,與它們相對抗,我們就與心靈豎起了一面墻。跟著感覺走,其實就是跟著自己的潛意識走,跟著自己真實的心聲走,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為,有時這是很痛苦的,要面對很多傷痛,面對童年的、原生家庭的一些痛苦,等于把傷口揭開來再次面對。但如果不愿意面對傷口,光又能哪里照進來呢?
  思維是存在于身體的,思維只是我們頭腦層面的東西,如果一旦與自己的感覺相分離,那就是分裂的,它其實并不是我們自己的所思所想,不來自于我們的感覺,它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東西,父母、老師、朋友、別人的評價等。沒有經過自己體驗的思維,對你而言都是不真實的。所以,古人所說的體會、體驗、體察、感悟,都是需要經過身體力行的感覺、感受、踐行,才會有深刻的自己的經驗,才變成自己的思維。別人悟到的真理,只是他們的真理,而不是你的。因此,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究的都是你的感受,你的體會。一切,只有在自己做了之后,才會有深深的感覺,一個人,只有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做出自己的選擇,才會有踏實的感覺,才算真正地做了自己。要做到這一點,真得很不容易。你要有你自己的體會、感覺、想法,而不是他人的,不然,真得就是白活了這一輩子了。當你處在一種新的情境下,去做一些新的事情時,做一些新的嘗試時,你就會有新的領悟,體會,你就會得到新的東西。無論如何,你都可以嘗試而獲得感覺,得到內心的自由,做到知行合一。
  身體和感覺真的很重要,一個只有思維的人,是很干枯的,理性的人,往往很難在情感層面與他人發生共情,也很難有豐富的情感體驗,與他人的交往,會感覺始終隔著一層,因為他所說的他所做的都不是他真正體會到,或他真正想做的。
  當我們的身體不適時,我們應當問自己是哪里不舒服,為什么會不舒服,往往在這個時候,你會有一些情緒涌現出來,它同時也通過身體在表達,不要壓抑這種情緒,接受這種情緒,讓它表達出來,否則它壓抑在潛意識中,就會通過其他途徑來表達,更不好的途徑。身體的不適,其實就是情緒在表達。以往,我們往往會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待一些身體的不適,但很多時候,心理的不適會通過身體來表達,即身心的疾病。我們要尊重自己的身體,學會每天花一點時間,細細地從頭到腳地體察身體的每個部位。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善待身體,問問身體是哪里不舒服,哪個部位不舒服,這個部位想告訴我的是什么?這時候潛意識會告訴你身體要傳達的是什么信息。身體是最忠實于你,不會欺騙于你的。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通常有二種模式: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一般情況下,專注模式可以解決問題,但有時候專注模式也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就需要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在人放松的時候產生的,越是有力想反而越想不到,往往在人睡覺的時候,全身處于放松的時候,夢可以告訴你答案。不妨在睡前請求自己的潛意識,告訴自己感到困惑的事是什么,請夢指引你,幫助你解決。這是心靈會告訴你的答案。它也需要身體的協助,當全身放松的進修。
  當我們焦慮時,我們通常眼睛向外,希望外部的某個人、某件事、某些資源可以為我們而改變,但外部的世界又怎能為我們所控制?因此,一種失控感會控制我們,使我們產生焦慮。其實,我們不妨向內,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覺察身體的反應,去體會不舒服的身體反應和負面的情緒,去接納理解,你便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改變自己,改變認知,就可以改變世界。因為你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了,這世界便會不同。
  跟著感覺走,不再以別人為中心,不再以別人的評價來做人做事,以自己的感覺來做人做事,你會有一種切身的踏實的感覺。你是自由的,不再受他人的桎棝,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你會變得強大。
  體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潛意識,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因此,不管會有什么樣的作用,先做起來再說,是一個真理,在做的過程中,你有了體驗,就會改變看法,改變認知,從而改變你的潛意識。問問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是什么,而不是問自己應該怎么辦。應該是別人灌輸給你的,感受和體驗是自己的。有了感受和體驗,才有接納和理解,你才會逐漸地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自己,而不苛責自己。平常心主是尊重你當前的境界,不悲不喜,不驕傲不自責,一切在現實的基礎上展開,進步。不和他人作比較。思維是可以改變的,它的改變是以身體力行為前提,以行動為前提,在行動中產生體驗感覺,改變認知,改變潛意識,從而改變思維。因此,我們要尊重身體,沒有感覺的認知是空中樓閣,是別人的經驗,不可能長久,只有經歷過的認知才是你的認知,別人拿不走的。當我們期望別人來改變自己的時候,是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改變的,真正的改變都來自于我們的內心,我們自己。
  帶著你的問題去生活,帶著你的負面情緒去行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哪怕你很痛苦,哪怕你很難過,哪怕你很沮喪,去做,去行動,你會有新的感受體驗,這些會增加你的認知,改變你的認知,改變你的思維。所有的一切的基礎都是身體的行動和感受。一切都以此為基礎。當我們面對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保持身體的中正,保持身體與大地的鏈接,讓雙腳穩穩地踩在大地上,把注意力放在腹部,然后感知自己的身體的感覺,詢問身體的感覺,察覺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身心合一是美妙的事情,就像是身體中有一股能量在暢快地流動,沒有阻塞,任何情緒都可以表達。任何想法都可以表達,任何感受都可以表達,重要的是,這些表達都有人呼應,有人理解,有人接納,你不會產生任何的負罪感,任何的壓抑感,這樣才是活成了一個自由的人,活成了你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