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伶霏
從3月到10月在微信讀書一共7個月的時間,讀書累計180個小時,讀完27本書。平均算下來相當于每個月不到30個小時,平均一天1個小時左右,一個月讀4本書,這些書涵蓋小說、情感、歷史、心理和經濟等眾多領域。
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到上學后的學習環境,看過的書屈指可數。除了寒暑假期里老師布置的讀書任務,和同學零星送的幾本書籍之外,一直專注在與考試相關的學業里,并沒有將精力放在讀書上,包括業余時間。和現在的孩子比,錯過了讀書的好時光,幸運的是在還沒有變老的年紀還能愛上了讀書。
要感謝電子書的出現,讓讀書變得可以隨時隨地,雖然看過了頭偶爾會頭暈眼花(這種情況在看電子書的初期偶爾出現過),其結果是看紙質書不能比的。以前限于紙質書的重量和大小,不論是在公交還是在地鐵里看起來總會礙手礙腳;現在一個手機可以看遍萬千種書籍,真是現代人的福祉。
書籍拓寬了我的視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曾經一知半解的知識開始變得知根知底,不曾留意的領域讓認知更豐富立體。
越讀書越發現自己的無知和淺薄,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對這樣的話不會有任何體悟。
這就好比你是一個10厘米直徑的圓圈,你掌握的知識只有5厘米直徑時,知識就像你手心里的那捧水,你看得到深淺,也看得清雜質。讀書后,你掌握的知識被擴充成100厘米直徑甚至更大的時候,知識就像汪洋大海將你包裹著看不到邊際,如同俗語說的那樣“沉浸在知識的海洋無法自拔”。
讀書、交友、旅游是自我提升的3個途徑,讀書是時間的跨越,旅游是空間的跨越,交友則涵蓋了時間和空間更為立體。
讀書的過程會遇到在現在不可能遇到的大家和哲人,在他們的思想中摘取豐碩的果實滋養自己。以前的自我和孤傲變得渺小和謙虛。
懂得的道理多了,計較的就少了;知道的事情多了,驚訝的就少了。
讀書撐大了思維、知識、認知和心胸等很多自身固有的東西,所以越讀書越無知是相對而言。讀書是在獲取和盛放并消化更多的知識,同時自身固有這些東西也被放大。
屏氣、凝神、專注的閱讀一本書的時間,所收獲的東西無法計量,然而會在長久后的一個時間點看到更豐盛的一個自己,還是由內而外的。
無知是一種很好的狀態,當你騰出足夠的空間,摒棄舊有和過時的東西,新的東西才會涌入。
如果你還不知道做什么就去讀書,生活的多樣可能性等待你去發現;
如果你還不明確未來的方向就去讀書,生活的樣本總會給你更多啟發;
如果你還不了解自己就去讀書,在書中不期而遇的會是哪一個你?
最后附上看電子書的一點感悟,用過當當讀書,華為手機讀書,現在一直用下來的是微信讀書。為了保護眼睛也買了kindle,發現kindle里的很多書微信讀書里都能找到,微信讀書可以用累積的看書時間換取買書的書幣,所以看書的成本比較低,kindle里的書則花費較高,兩個可以互為補充,白天公交上用手機看,晚上睡前用kindle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