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驅動了我做一個數據分析師?
最開始決心進入數據分析,大概是快一年半前的事情了,當時的認識大致是這樣的:
- 世界是由信息構成的,一切皆可計算,物理世界最基本的單位是原子(或者更小),現實世界則可以被解釋成信息,通過這個角度看世界是很有意義的,觀點主要受研究生導師的影響,記得開學沒多久就送了我們他寫的這本書:用計算的觀點看世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買來看看。
- 數據是未來的金礦,非常重要,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很有發展前景。
于是就一腳踏進了數據分析師這個行業,雖然列了上面2個原因,但是回想起來,始終覺得第一個原因是最重要的。這是不是說明了我更偏向于理想,而非現實,哈哈哈,可能也是有情懷的人吧?
導師的這些思想沒有引導我們走向學術的康莊大道,卻誤打誤撞的影響了我的職業選擇。
2. 數據分析師初印象
剛進去數據分析領域時,看了一些微信文章,數據分析師總是被冠以各種頭銜,比如:十大最有前景的職業、最性感的職業等等;看完之后覺得各種牛逼哄哄。覺得數據分析師是全能的,啥都能干,工作內容肯定是高大上,一個決策能夠帶來巨大的影響,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價值等等,各種美妙的遐想。
然而,在初期做了幾百個需求之后,你就會發現,數據分析師既不高大上,也不性感,巨大的價值更是相聚甚遠。
不過隨著各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以及工作不斷優化,慢慢的有了時間做更多被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
目前工作主要分為以下4類:
- 報表
- 臨時需求
- 分析需求
- 項目
前兩項占比會越來越少,后兩項占比會增加。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后兩項是最有價值的,前面的工作是機械而無聊的,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也是這樣理解的。
3. 對數據分析師的再認識
數據分析師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比于其它崗位,比如運營、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等,只是多了數據這個工具而已,僅僅是多了數據的視角。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四項類型的工作
- 報表
一般認識:
用來監控某項業務的數據變化情況,能夠反映出日常指標的變化。
再認識:
可以看作是最好的系統而全面的了解業務的機會
畢竟要通過這張報表監控各項業務
也可看作是對業務方思路的了解和分析
比如這些問題:
這些指標是怎么定出來的?基于那些因素?
這些指標是否都是必要的?刪掉某個指標有何影響?
也可以看作是設計一款產品的機會
比如像這樣問:這個報表做出來,能解決哪些人的哪些問題?怎樣最方便用戶接受?
**一個報表做下來,你了解了業務,弄清楚了業務方的思路和想法,清楚問題內容和范圍,然后結合自身對數據的理解去設計解決方案,然后將它實現,這時候你還是所謂的數據分析師嗎?
**
- 臨時需求
一般認識:
從數量上來看,數量最的多就是臨時需求了,各種奇葩的細節數據,多如牛毛,似乎永遠都做不完的樣子,此時的你似乎成了數據提取機器。
再認識:
這是許許多多溝通的機會
臨時需求來自于不同部門,范圍廣泛,可以和不同部門的不同同事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
這是許許多多次思考的機會
每一個無理的需求身后必然有一個錯亂的思考,找到這些錯誤,可以當作一件樂事,可以訓練自己清晰的思維
合理的需求就不必說了,可能會啟發你對這些指標的新認識。
隨便來幾個問題,比如:
為什么要這個數據?目的是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
有了這個數據能產生什么價值?沒有又有哪些損失?
溝通和思考,在需求中隨處可見
- 分析需求
一般認識:
這才是數據分析師應該干的活,對一個問題的分析,寫成一份報告,一個報告產生巨大價值,影響決策。
再認識:
分析需求=正確的思考+臨時需求集合(收集各種數據)+可視化
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思考,知道怎么去找問題的答案,答出來后,然后講出來(可視化:你的思維的展現)。
解決問題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在分析中不可或缺
- 項目
一直認為項目這個詞沒太大意義,概念的定義極其模糊,似乎什么都可以叫項目。先給一個我自己的定義:所謂項目,就是需要一群人配合,在一段時間(一般至少一周以上)內一起努力,共同解決一些較為復雜或者是長期未得到解決的問題。
再認識:
使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拿到結果。
其中需要分析的問題也很多,比如:
這個問題怎么變得復雜的?復雜在哪里?為什么這個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
發現沒,還是解決問題能力
數據分析師最終還是分析師,數據只是解決問題的一類視角,解決問題的視角有很多,數據分析師多了數據的視角,但是還有其他的視角是否健全決定了最終是否是大師。
數據是一把好劍,擁有一把好劍可以增加一些功力,但真正行走江湖的武林高手往往是內功深厚的人。
至于什么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下次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