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權游粉,在追完第七季,等待第八季的漫長時光里,我開始對權游背后的歷史背景產生了興趣,都知道馬丁老爺子創作冰與火之歌是以中世紀的歷史為創作背景,據說他家中有專門一間屋子是用來存放各種數量眾多的中世紀歷史書籍資料,而中世紀對我而言是一段非常模糊的歷史記憶,某天無聊時突然翻到了BBC的一部記錄片《母狼----英國的那些女王們》,字幕組將She wolves翻譯為母老虎,這翻譯的真是很接地氣也很中國,講的恰好是英國中世紀中的那些被稱為是母狼的女王們。
即使對于中世紀的歷史并不了解,但僅從這部記錄片中講述的歷史中也讓人馬上聯想到了《冰與火之歌》中相對應的人物和事件,真的是重合度相當的高。
當女性追逐權力,挑戰男性成為國王,她們將遭遇什么?
血龍狂舞事件的原型---雷妮拉公主VS瑪蒂爾達
1141年6月24日,一位39歲的女性坐在西敏寺里享用一場盛宴,為了慶祝她已計劃好的成為女王的加冕禮,看似她就要成為英格蘭歷史上第一位靠自己統治英格蘭的女性了,但是在英格蘭的王室宗譜里卻找不到她的名字---她叫瑪蒂爾達,是亨利一世的女兒,征服者威廉的孫女。
她試圖奪取王位,令國家陷入內戰,戰爭持續了近20年,山河凋零。她專橫暴戾,男人們視她為母老虎,因為她竟試圖奪取男性的專利----王冠。
瑪蒂爾達陷入權力之爭來自一場家庭悲劇,她的弟弟王儲威廉意外沉船溺水身亡。國王亨利一世在一個冬天,率領船只在歸國途中橫渡諾曼底時,王儲的白色船只觸礁沉水,這并非是一場陰謀,而是一場意外。冬天的海面看上去那么清澈沉靜,跟隨王儲的年輕貴族們大量飲酒貪歡,甲板上沉醉一片,在黑夜來臨時,沒人在意隱藏在黑暗之中的礁石,船身沉沒之后,寒冷的海水讓所有人不會有生還的可能,也將一個帝國拖入了未知的深淵。
亨利一世除了威廉之外,只有女兒瑪蒂爾達這一個繼承人。諾曼底王朝雖然只統治了英國50多年,但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此之前,英格蘭沒有女王儲,但也沒有規定女子不可以繼承王位。在諾曼底人的王朝中,他們也并沒有事先制訂好如何挑選 一個新國王的明文規定,這也為以后的內亂埋下了伏筆。
在那個時代中,只有王位繼承權是遠遠不夠的,若想帶上王冠,就必須戰斗。亨利一世與兄長爭斗,奪取英格蘭和諾曼底的統治權,想要奪取王位,就必須披上鎧甲為之戰斗!即使是在今天,權力依然有男人的面容和聲音,在最初 QUEEN并不是指女王,而是指國王的妻子和王后。她們為國王生下繼承人,為國王提出建議,無條件順從丈夫。
瑪蒂爾達八歲那年就被父親做為政治聯姻的工具送到德國,嫁給德國國王暨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的年紀足以當她的父親,她從幼年起就周旋在權力周圍,在歐洲最偉大的宮廷中學習權謀之術,可以說,瑪蒂爾達的政治嗅覺是非常敏銳的,她23歲那年,丈夫突然死去,她又作為父親亨利一世僅剩的繼承人回到了闊別16年的英格蘭。
1127年1月1日,在西敏寺大廳,亨利一世宣布,女子也有權利成為女王。他要求所有的貴族宣誓未來將效忠于瑪蒂爾達繼承他的王位。貴族們都發了誓,并無一人提出異議,也許這些貴族都認為這個想法太不切實際,永遠也沒有機會實現。但是亨利一世有自己的想法,瑪蒂爾達還年輕,如果她能夠生下兒子,那么英格蘭也能由他的血脈來統治。
因此,他又將瑪蒂爾達嫁了出去,這次聯姻的對象是安茹的喬佛里,喬佛里是個美貌健壯的男子,但是只有15歲。瑪蒂爾達的閱歷經驗都遠勝對方,這不是一場般配的婚姻,她仍然是她父親的棋子,她拒絕安茹的伯爵夫人這一稱號,而是堅持稱自己是英格蘭國王的女兒和德國皇后。
婚后僅一年,這對不般配的夫婦就分居了,在1131年,亨利一世出面干預,強迫這對夫婦合好。1133年,瑪蒂爾達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取了和外公一樣的名字亨利。第二年,她又生下了一個兒子,現在亨利一世終于有了自己的繼承人,可是他已經60多歲了,他的繼承人長大還需要很多年。
而瑪蒂爾達有了自己的家庭,她對于父親的忠心也開始了分裂和糾結,一邊是自己丈夫的野心,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亨利一世雖然67歲高齡,卻拒絕放開手中一切權力。
1135年,亨利一世在一次狩獵中突然發病,在彌留之際,他深知自己的外孫還太小,無法繼承王位,因此在死前堅持要求貴族們遵守8年前協議和誓言,效忠和維護瑪蒂爾達的統治。
瑪蒂爾達一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就馬上向北進發,控制了阿讓唐,這是要塞,對諾曼底的統治非常重要,但是她卻停在這里,沒有再前進一步,因為,她發現自己懷孕了。9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無法得知她留在這里的真實原因,也許她過于相信貴族會堅守諾言,或許懷孕讓她身體不適。
但是她的表親斯蒂芬抓住了機會,斯蒂芬也擁有王位的繼承權,他騎快馬去了溫徹斯特,他的兄弟在那里擔任主教,斯蒂芬搶先加冕為王。在中世紀中,一旦加冕,就意味著上帝任命他為國王,就沒有人能夠廢黜他,更別說是一個女人。
現在,英格蘭有兩位合法的國王,一位接受了涂油禮,高居廟堂之上;一位是先王唯一合法的直系后代,貴族都曾發誓維護她的統治,但卻流落江湖,一場內戰不可避免。
起先,斯蒂芬極力拉攏貴族,多數貴族都選擇支持斯蒂芬,但在一年之后,他與最大的支持者格羅斯特 羅伯特建立的聯盟破裂,在他領兵逼近諾曼底攻打瑪蒂爾達之時,羅伯特選擇了支持瑪蒂爾達,而此時,瑪蒂爾達的第三子也已順利降生。
因為有了羅伯特的支持,瑪蒂爾達接下來格外的順利,前來投誠她的貴族也越來越多,因為貴族們自認為找到了一位最為合適的傀儡。雖然軍隊數量上還無法和斯蒂芬正面抗衡,但他們采用了閃電戰和游擊戰的戰術讓斯蒂芬自亂陣腳,疲于應付。
在之后的兩年內,無數人陷入戰火,戰爭無疑是燒錢的,殘酷的,窮兇極惡的士兵將村落洗劫一空,整個英格蘭一片焦土。民眾陷入到痛苦和死亡、離亂之中,民眾普遍認為,上帝已經拋棄了他們,信徒在受苦,基督卻在沉睡。
1138年,瑪蒂爾達的軍隊打 敗了斯蒂芬的軍隊,囚禁了國王。此時距離她父親逝世已經五年,她第一次開始觸及王位,等待著她的還有其他的考驗。她需要得到教會和人民對她女王身份的認可。
她的政治手腕得以施展,她找到當初為斯蒂芬加冕的主教,也是斯蒂芬的弟弟,明智的把幕僚中的首席位置給了他,這位主教相當長袖善舞,和為回報,他召集教會站在瑪蒂爾達這邊。關于這段歷史,他這樣描述:亨利一世國王逝世時將王冠留給了他唯一合法的繼承人----他的女兒,但是夫人遠居國外,艱險重重,歸英之日推之又推,等待何其困乏,于是允許表兄斯蒂芬暫理國務,但是,? 斯蒂芬并沒有為英格蘭帶來和平和正義,他是英國的罪人。
先王之女,英格蘭諾曼底夫人,先王安民治亂,熠熠生輝,廣聚財富,是賢明的君王,我等誓效忠先王之女。
短短幾句話,就模糊修改了歷史。
目前為止,瑪蒂爾達勝利了,但是,還有一場戰役在等著她。
國內的權貴并不待見一位女性君王的產生,他們不敢相信,不過區區一女子,居然敢拒絕他們提出的建議, 她要登上權力巔峰,不是以國王的妻子,而是以君王的身份。任何一位國王都不會低首謙恭,他們要指點江山,擁有無上權威。然而,這在任何一位男性國王身上都正常的特質,但在一位女性身上卻顯得那樣的格格不入。當瑪蒂爾達以君王的姿態來施展報負時,人們形容她驕傲,狂妄,目中無人,不見謙恭和婦人的溫和。不滿的呼聲越來越高,她的統治越來越艱難。
連年的戰亂,國庫空虛,她不得向倫敦市民收以重稅,這自然引起了貴族和民眾的不滿。斯蒂芬此時還在監獄,但他的支持者們已經從今天泰晤士河北岸的倫敦金融城出發,開始向南岸掠奪土地。
終于,在她加冕前一夜,城門打開,成千上萬的倫敦民眾拿著武器沖了進來,將她驅逐出了首都。她離王冠只有一步之遙,但形勢卻急轉直下,那位長袖善舞的亨利主教再次倒戈向斯蒂芬,公開支持其兄長,瑪蒂爾達追擊主教,一直追到溫徹斯特,但卻中了埋伏,她逃了出來,但是她最大的支持者羅伯特在戰斗中被俘。
為了換取盟友的自由,她必須釋放在監獄里的斯蒂芬作為交換,這代價足夠高昂。她選擇了繼續奮戰,在牛津城,斯蒂芬的軍隊包圍了瑪蒂爾達,三個月來,她一直堅守,但在圣延節前一晚,她選擇了逃亡。
這無疑是她最勇敢和無懼的時刻,在暗夜之中,只有三個親兵護衛,她身披一件白色的斗篷作為雪夜里的掩護,渡過一條冰封的河流,頂著風雪跋涉7英里才找到船只,到達了庇護所。
就連對手斯蒂芬傳記中也對 瑪蒂爾達這次逃亡的勇氣和堅韌表示欽佩,傳記中說從未聽聞一個婦人在面對死敵之圍,死生之危還可逃之夭夭。
瑪蒂爾達自由了,但是她仍然一無所獲,兩王之爭打到現在,陷入了僵局。瑪蒂爾達終于意識到,她做為一位女性來統治國家,貴族和民眾不可能接受一位女王。但是,她還是一個母親,她在英格蘭戰斗,她的兒子在法國健康的成長著,已經成為了一位英勇的少年,具備一位君王的素質,那么,接下來的戰斗將是她要為她的兒子奪取王冠,她的兒子會有著與她完全不同的未來。
母狼得不到她的王冠,那么就由她的幼崽戴。斯蒂芬能夠當上國王,是因為他具備領導和保護臣民的能力,但是多年內戰所帶來的混亂已經抹殺了這些優點,面對越來越少的民眾支持,欺蒂芬不得不做出退讓,他繼續當國王,而他必須要在溫徹斯特舉行儀式,承認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為王位繼任者。
瑪蒂爾達終于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卻是自己政治前途的消散。她將自己的兒子一手送上了英格蘭的王位,但是在王室宗譜中卻找不到她的名字和畫像,她的自我犧牲終于獲得了回報,1154年10月,斯蒂芬去世,兩個月后,她的兒子亨利繼承了王位,史稱亨利二世。這距離她父親去世已經19年。
瑪蒂爾達后來回到諾曼底,住在首都盧昂城外,她是國王的顧問,有時也是國王代表。她的一生向我們證明了,在那個時代,一個女人靠自己統治國家將是多么的艱難,她放棄了自己的王位,來保證王朝的延續,她輸掉了一場戰役,卻贏得了整個戰爭。她的兒子以她為榮,她的父親若活著也會為她驕傲。她的兒子重視母親,永遠沒有忘記母親所做的一切,自稱是女王的兒子。
瑪蒂爾達晚年幸福,活到了65歲。
她生為公主,婚后成為皇后,靠強力手腕推兒子登上王位。她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但她的墓志銘只字未提及她壯闊英勇的事跡,只是告訴世人,這里躺著的是亨利一世之女,亨利五世之妻,亨利二世之母。
看到此處,冰火粉們不難發現,瑪蒂爾達的事跡與冰火中雷妮拉公主太像了,一樣是因為父王沒有男性繼承人,而強迫貴族發誓效忠自己的長女來繼承王位,同樣伊耿二世與雷妮拉所發生的血龍狂舞的戰爭和瑪蒂爾達與斯蒂芬的內戰是如此相像, 雷妮拉同樣在攻入君臨之后的一個夜晚,被成千上萬的君臨民眾趕出了君臨,同時龍穴中所有的龍也都被暴民殺死。而戰爭的結束也幾乎一樣,由雷妮拉的兒子與伊耿二世的女兒聯姻,繼承王位,史稱伊耿三世。
回顧歷史上這些英勇女子的表現,能夠讓我們去發現,在女性爭取平等、獨立和權力的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出了多遠,而這世界的變化又是多么的微小。
下一篇將講述藍禮和百花的原型,以及小玫瑰和荊棘女王在中世紀歷史中的人物原型。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