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忘記時間記錄了,這個東西要想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真的是需要時間慢慢去磨合,沒那么輕松容易的。
我們處在一個看似相同的世界里,因為每個人的操作系統不一樣,導致我們的內心世界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是否花時間深入思考?我們是否將工作與成長并聯同時進行?我們是否花時間去畫流程圖?我們是否花時間考慮意外情況?我們是否有只字不差的閱讀習慣?我們是否會去鍛煉自己感知細微變化的能力?我們是否懷著“you good ,i good”的心態?我們是否時常鼓勵他人?我們是否能夠原諒他人的不足與錯誤?我們在做事情之前是否花時間去考慮意義并且賦予其巨大意義?我們是否在不斷延伸whatwhyhow的邊界?我們是否在思考未來活在未來?
這些東西都是決定我們能否成為人群中的百分之一的重要原因。說白了我們的差異是很大的,我們只是物理距離相近,血緣距離相近,我們的思維距離隨著時間的延長已經產生了巨大差異。
日拱一卒是成長的秘訣。
我們能夠把最重要的剛需--耐心,培養好了耐心我們就能在時間這個維度上面做到無限,那么我們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此以往復利曲線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任何有價值的事情都是需要我們耐下性子日拱一卒的,寫作的積累素材,鍛煉邏輯思考能力,正確的思考..
笑來老師在這周的文章里說的很清楚,我也有一定的感觸,那就是事情于事情之間是可以講順序改變一下就可以極大的提高效率的,很多事情,如果把他們放到早上來做的話就會非常的有效率,也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因為沒有干擾。講成長于工作并聯也是很有效率的一招,將機械的和需要動腦的結合那也會提升效率。
真正能夠將自己這個品牌塑造好需要注意: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夠幫到觀眾上面來,最重要的的永遠是內容,要傳遞一個我愿意幫助你們并且我能夠幫助你們的信息。
我們演講或者寫作很容易將自己掉入一個坑里,那就是去表演,我們只有放棄去表演的陋習,把注意力放在內容上面才更好。還有就是我們老師什么身份就說什么話,不能說一些倒洋不土,倒文不白的話,不能因為那句話是名人說的,那么就一定是對的。我們說話的前提就是:我們一定要真正相信那句話。
我們之所以到現在這個地步就是因為沒有執拗的去做事情,每做一件事情都沒有賦予其巨大意義,我們也沒有深度思考其中的意義,我們沒有critical thinking,思考其中的whatwhyhow,只是被操縱者被奴役著去做這件事情,總之看似是自己的選擇目標,實際上是別人幫我們做了選擇,因為并沒有內化這個目標,只有我們理解了才能內化,只有內化了,在加上各種mental contrasting,去想像目標成真之后的圖景和路途中的各種困難,然后再做出相應的決斷。
我們不知不覺,后知后覺的走進一個又一個坑里。這周,笑來老師在專欄里說到:
其實這些大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把我們寶貴的東西不假思索地丟給了別人。其實只要滿足這個條件,都可以稱之為“人生的大坑”。
·莫名其妙地湊熱鬧
·火急火燎地隨大流
·操碎了別人的心肝
我們沒有必要去湊熱鬧隨大流,為別人操碎了心肝。這些獲得的東西都是暫時的,比如安全感,成就感,安慰,做決斷困難。我們把自己寶貴的財富拱手交給別人,讓別人替我們決定,這都終將導致我們成為一個奴隸。
我們沒有活在未來,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不緊急,沒必要的事情,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沒有執行力。
這些原因都歸結于見識。要知道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是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態度的。
我說過,生活本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各種問題與挑戰,我們只有加快自己的試錯速度我們才可以更快的成長。
我們要選擇正確的難受,這才是生活的智慧。
真正的想要讓一個習慣在自己省身上扎根,我們就不得不與之磨合,在磨合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個過程中是什么讓我們一直做下去并且到最后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呢?答案是:正確的認知。對于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這件事情我為什么要去做?意義在哪里?以及具體怎樣做?只有我們認真的回答這幾個問題我們才可以更容易的做下去,就像我們每天刷牙洗臉一樣,每個細節都是那么的明了,那么的specific,足夠簡單之后我們就更容易去做那件事情。
所以我說畫流程圖很重要,那就是在問自己how。
這些終極問題搞定之后,接下來就是處理堅持下去的事了。我現在認為堅持這個詞真的不必要存在,因為凡事需要堅持下去的事情真的多半會是放棄的,這種堅持是一種思維上的懶惰,不去問自己怎么做,確是硬生生干巴巴的做,傻傻的做,那么只有死路一條。
因為成功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方式不對,事情再正確也不可能做成。
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變大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不光要找到這些東西,還要篤信,什么叫篤信,篤信就是踐行,只有踐行才能證明我們內化了,我們自發的去做這件事情才能夠真正的做下去,畢竟做這件事情也滿足了我們人性的三大需求之一嘛(autonomy)。
我們要內化,離不開輸出,從中學時期就有人告訴我們要復述出自己學的東西才算是真正掌握了,這么個簡單卻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事情確是被人們所忽視。這簡直就是提高演講能力以及各種技能的秘籍,大部分人只是知道了,卻沒有篤信,沒有付出行動。寫文章也是一種輸出,輸出的是各種自己想所學的東西,也就是內化。如果我們沒有理解的話是不會輸出來的。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去考慮whatwhyhow,就連找伴侶也是一樣,你看那些沒有方法論的瞎亂追女票的,最終的結果都不怎么好。知道how,那么就只差時間問題了。
總之,不斷的總結自己的方法論和自己的原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