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大媽月入三萬,刺痛了誰的心?

前幾天,北京黃金地段一個煎餅攤的大媽火了。顧客拿到煎餅果子之后,堅持認為大媽少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忍不住說了一句:我月入3萬,怎么會少你一個雞蛋!此言一出,網友嘩然。這讓我想到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某快遞員和客戶發生爭執,客戶懷疑快遞員偷拿了包裹里的東西,快遞員稱:我月入2萬,怎么會為你這點東西起貪念?

事實的真相:

首先我們并不清楚這句話是不是出自煎餅大媽的原話,只是從媒體得到的消息。單就這句話而言,我覺得煎餅大媽說話的邏輯起點是有問題的,通過自己辛苦的勞動獲得了高的收入理所當然,但是跟你是否差顧客一個雞蛋是沒有相關聯的。我們是否可以說因為我們學過法律所以肯定不會犯法?有沒有可能因為你的顧客多,百忙疏忽之中確實忘記少加了一個雞蛋給顧客,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所以我們遇到問題時要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要負氣說一些狠話。但是為什么此話一出,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可能是觸及到了我們大部分上班族、甚至白領的痛點。

高收入的背后:

我們認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層次感、或者說看起來體面的工作給人的一種情感上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煎餅大媽獲得高收入的背后是什么?是每天凌晨四五點鐘起來開始準備,六點左右就開始擺攤,因為上班族大概8點多可能就去上班了,所以早上有效的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好多時候需要買早餐的人需要集中等候,這就需要她有嫻熟的技術,高效率的勞動,有些人需要趕時間,等候的時間長一些可能就走了,競爭也是比較大的。一年四季,還要面對天氣的考驗,炎炎烈日的夏天、冰凍寒冷的冬天也在考量一個人身體的承受能力。他們攤位的選擇、煎餅的口感都會影響她的人流量以及收入。上班族如果能夠下得去這些辛苦,你也是可以的。當然不是所有的煎餅大媽都會有一樣的高收入,有市場經濟就會有競爭,要看個人的經營能力。等到有一天清掃大街的環衛工人們也能拿到高的薪水,證明社會是真的進步了。臟活、累活都不愿意干的工作有人愿意干,就應該多一份尊重,給予高的勞動報酬,而現實卻恰恰相反。

知識的價值:

市場經濟的今天,在寫字樓里上班的大部分人可能具有較高的學歷,接受了多年的知識文化教育,但是為什么大媽的一句話刺痛了很多人的心,是因為大部分人可能都達不到這個收入,所以自嘲“上學不如去擺攤”,偶爾發發牢騷還是可以的,但是回到現實里,參加工作以后,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沒有轉化為對公司、對社會的貢獻,每天八點半上班、五點半下班,夏天吹著空調,冬天躲在溫室里。拿著公司每月定時發給的工資,有沒有想過我為公司付出了多少,帶來了多少收益,創造了多少價值。當你完全理解不了煎餅大媽為什么能月入3萬,你強烈地要抱怨憑什么自己工資那么低的時候,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辛苦。躺在985、211上就想要問社會要高薪的人,心態才越來越失衡。你的思維模式已經完全配不上你985、211的學校身份了。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在本職位的佼佼者,知識改變命運沒有錯,但是有了知識以后如何運用到為人處世的方法上,如何提升自己同時對社會創造價值才是重要的。吸收是為了奉獻,才能承先啟后。讀書獲得了知識,但是有知識不一定有文化,有知識只能說具有較高的學歷而有文化則包含一個人的涵養、品德、品行。鼓吹“讀書無用論”顯得幼稚而無知,而認為讀書一定能獲得財富則違背了讀書的意義與目的。無論知識學歷高低、出身貧富貴賤,有目標、有社會責任并為之奮斗的一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一生,才會被人們所敬仰。

公眾號:王氏評說---致力于關注社會、民生問題,點滴記錄社會百態,關注改革,關注社會時代前進的步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