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七月,秦將章邯跟楚將項羽碰面。
章邯在項羽面前痛哭流涕,眼淚嘩嘩的,跟被煙熏了似的,止也止不住。章邯一邊哭,一邊跟項羽講述自己的苦衷。
項羽拍了拍章邯的肩膀,柔聲安慰道——
「不要哭了!在趙高那個小人手下辦事,有什么好的?」
「來我楚軍效力,做雍王,豈不美哉?」
章邯哭聲乃止。
作為秦的最后一位名將,章邯率領幾十萬秦軍出關,殺周章、破陳涉、降魏咎、斃田儋,兵鋒所至,如獵狐兔,眼看就能為大秦帝國成功續命,結果竟然引兵降了項羽。
雖然章邯被項羽封為雍王,但一代忠臣名將,轉瞬間成了二臣賊子,也算是職場上的大潰敗吧?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章邯此次職場的潰敗呢?司馬遷沒有單獨為章邯立傳,關于章邯的故事,我們只能從《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等少數篇章中找尋。
導致章邯職場潰敗的第一個原因是專業技能不夠。
雖說章邯一出關,就把以陳勝為首的諸侯軍打得七葷八素,但講實在話,陳勝等人,只是空有諸侯之名,并無真正為一方諸侯的軍事實力。
章邯打敗這些人,并不是因為章邯有多強,而是因為這些人實在是太弱。當章邯遇到項梁所率領的楚軍后,就碰了好幾次硬釘子,若不是大秦帝國超強的組織能力,為章邯送來很多的援軍,章邯根本就沒可能在定陶打敗項梁。
章邯第二次碰到的硬釘子是項羽所率領的楚軍。項羽的先鋒英布和蒲將軍,輕松地斷了章邯的糧道,把章邯弄得焦頭爛額。王離、蘇角、涉間等同事死后,章邯更是獨木難支,被項羽的軍隊小勝了幾次,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退卻,最終引兵降了項羽。
章邯第三次碰到的硬釘子是劉邦、韓信所率領的漢軍。章邯原本眼睜睜地看著漢軍修復棧道,突然之間就看見漢軍殺到眼前,紅衣、紅褲、紅旗,太刺眼了。章邯無奈,且退且走,最后躲進廢丘城,等待項羽的救援,不敢出城迎戰。
章邯在廢丘城被圍困了一年多以后,漢軍經歷了彭城慘敗后,無處撒氣,引水灌了廢丘城,章邯被淹死。
如不是專業素養不足、專業技能不過硬,豈能先敗于項梁后降于項羽,再被劉邦淹死?
章邯職場潰敗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是:在職場上混,專業技能一定要過硬。
導致章邯職場潰敗的第二個原因是不夠堅持。
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引兵降了項羽,不到一個月后,秦二世即被趙高弒殺,幾日后,趙高被子嬰誅殺,子嬰為秦王。
子嬰并非胡亥那樣的庸主,倘使章邯再堅持一兩個月,即會迎來子嬰繼位,章邯所恐慌的事,就不會發生,章邯所效力的秦很可能不會覆滅,即便章邯不能使秦恢復始皇帝時的疆土,但保住關中之地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但是章邯就是不堅持啊。
另外,項羽之所以接受章邯的投降,原因有二:
一是項羽的結義哥哥劉邦已率軍挺近武關,如項羽解決不了章邯,則項羽所率領的楚軍根本不可能比劉邦的軍隊早進關中;
二是因為項羽的糧草已經供應不上了,如不能趁早解決章邯,接下來的仗,別說是贏,恐怕打下去的可能都沒有了。
如果章邯再堅持個把月,誰勝誰負,就說不準了。
但章邯就是不堅持啊。
章邯職場潰敗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那句雞湯說得好,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
導致章邯職場潰敗的第三個原因是膽怯。
章邯之所以率二十萬秦兵投降項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章邯害怕。章邯見同事王離、蘇角、涉間等人在巨鹿被項羽所率領的楚軍打敗,便不敢跟楚軍硬碰硬,一而再再而三地退卻。
章邯退卻之時,又被秦二世一次次地訓斥,更加地害怕了,害怕秦二世會誅殺自己,接到陳馀的勸降書后,覺得投降是最好的出路,便投降了。
如要反秦,也不是只有投降項羽這一條路啊!完全可以自立門戶,攻城略地!連一個會稽太守殷通都敢這么干,你手里握著原本就并非十分忠心于秦的軍隊,為何要偏偏投降楚軍,聽從項羽號令呢?
章邯投降項羽不到四個月,項羽所率領的諸侯軍抵擋新安,章邯的二十萬子弟兵皆被項羽坑殺。
二十萬軍隊呀!對于一個將軍來說,軍隊和城池,是最重要的東西,有軍隊,你是將你是王,沒軍隊,你啥也不是!而章邯,就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帶過的二十萬兵卒,一夜之間皆做了冤魂!該是多么膽怯的將軍,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恐怖的事情發生啊?
假如章邯的膽子再大一點,不懼項羽的勇猛,不怕胡亥的責備,也許未必會是這樣一個悲劇的結局。
章邯職場潰敗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是:膽怯者不能成功,只能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
ps.資料來源: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