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三更半夜 ? ??地點:中國某城市 ? ??狀態: ?頭腦異常清醒
在我跑完今年第三個半程馬拉松后,我就想好了要寫一寫這個題目。跑步對于我這一年來說,是某種形式的記錄。每一次不一樣的跑步,對于我而言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意義。這也是跑步的樂趣之一。
關于跑步,之后再說,今天主要說說自己寫文的事情。
一、寫作有哪些好處?
寫作讓我更懂得堅持
我是一個喜歡讀歷史的人,每一個值得記憶的歷史事件,都會有一個特別的歷史時期。所以,在我的腦海里,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記得我開始寫文是從2016年十月初開始決定寫微信公眾號,至今一年多了。
在這之前的三十年略多的歲月中,能把一件事情自發持續地做上一年以上的,還真不多。
因為寫作,我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日復一日的早起打卡,讓我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都能夠在清晨自然醒,這種有規律的生活已經有一年多了;
因為寫作,我堅持跑步快一年了。以前跑步每一次開始都只是心血來潮,最長不過半個月,身體的自己就會向思想的自己丟盔卸甲,恨天無力。
因為寫作,我還未放棄對自我成長的追求。這一年多時間里,雖然一次次在生活中無比的焦慮,但是寫作一次次給我一個聲音:別放棄,再堅持一下,挺挺就過去了。
寫作與跑步就像我前行中的難兄難弟,一個也不能少。寫作是引擎,讓堅持成為我血液里的一部分。
正如《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作者李笑來說:
如果硬要別人來評價這個人有什么不同于人的地方,我更喜歡聽到的是,這個人比別人更能堅持(大意如此)。
寫作讓我學會獨處
生活經歷的多了,能夠說話的人與地方就越來越少。為生活奔波,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不疾而終,讓我時常陷入懷疑的恍惚。
我記得有人說過,這世上大抵有兩種人,一種是天生不愛表達的,另一種是天生具有強烈表達欲望的人。我猜,我可能有后者的基因多一些。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好像匆匆忙忙,卻又好像不知道在忙什么。所以,太多的話與感想,也只能是自己蘊藏在心底。
我一直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由衷的興趣愛好,因為我相信這個愛好總有一天會在你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給你人生一種力量。就像成吉思汗每次出征時,祈求長生天給自己的力量。
這種力量就是獨處的力量。這是寫作一年多,給我帶來的好處。
寫作讓我享受創造作品的意義
我已經不止一次跟別人說,其實我是一個文科生。雖然我高中讀的是理科,但我的理科成績與理科思維實在不敢恭維。文科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想入非非,動手能力較差,所以,很多文科生在生命中很長時間里會經歷眼高手低的情況,就是做不出自己的東西。
這一年寫作后,我終于找到那種做出自己東西的感覺。雖然我一直還不好意思跟人說我寫的東西就是寫作,但是每一次寫完一個我自認為可以結束的東西時,我都認為這是自己一個完整的作品。這種滿足與成就感,讓我有了那么一點點理科生的感覺,讓我相信我是可以創造的。
我能夠寫下來,一方面是得益于我會用五筆打字,我享受在鍵盤上不斷創造一個個字的感覺,以及鍵盤響起來的聲音。所以,一個適合自己手感的方式與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就是學會了用MarkdonPad2語言編輯器。這種書寫方式很有寫書的感覺。讓你的排版不論寫什么,呈現出來效果總還是不錯的。
寫作可以連接更多的可能
寫作一年多,并沒有改變我的生活,我也并沒有因此而有什么與眾不同。這一點可能會讓大家以為的失望了。
寫作的作用有很多,現在網上也有很多關于寫作的文字,大有全民寫作的趨勢,這是好事,每個人都應該能夠自由表達自己。
對于我而言,雖然寫作沒有改變我太多的物質回報,但是,通過寫作卻讓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學會了科學上網,享受了更多的高品質的視覺效果;共同結伴監督寫作,感覺價值觀同頻的認同感;透過別人的文字,看到更多普通人不斷掙扎不斷前行的正能量等等,所以,所有這些都形成了某種連接,讓自己的思路可以更開闊。
這種可能來源于未來個人品牌的影響力,寫作是一個需要持續輸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斷尋找你喜歡的事情,你擅長的東西,你認同的那些價值觀,慢慢地時間會給你的個人標簽打上它應有的痕跡。
影響力意味著靠譜,意味著信任,這個是沒辦法在短時間里形成的。
二、說說我對寫作的一些想法
先把寫作當作一種情懷
寫作了一段時間后,我一直想找找自己的風格,但是我發現每次都是徒勞而終。 因為我不喜歡去研究,我享受著這種自說自話的寫作方式,這可以理解為一種懶。
我真正看寫作的書不多,因為我一直覺得寫作應該是寫自己想寫的,把自己寫嗨了。而不是為了技巧,或者是為了傳播一種高見,因為在我的意識里,我是特別反感好為人師的,好像自己很聰明似的。更多的我只是把自己當時的一些想法說出來,以希求找到一些共頻。
這種自嗨式的寫作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對個人而言能夠解決自身的問題,但卻很難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不了影響力。但這種過程又是難免的,因為沒有誰一開始寫就知道自己應該寫什么,而是在寫的過程中,才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就像魯迅所言:
這世界本沒有路,走的次數多了,也就有了路。
所以,對于短期的期望還是要放低一點,一年時間說長也不長,那些真正把文字視為生命的人,才是真正對文字有感情的人。
你應該把寫作當作解決問題
節省生命的一種方式就是不要去重復做一些機械化的事情。記憶總是不十分可靠的,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相同的困境中掙扎,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借助外力,把一些東西固化,當你再次需要的時候,這種價值會讓你欣慰小付出帶來的大回報。
我的主要職業是銷售,關于銷售,李笑來寫過一篇很有見解的文章。他說在他做了幾年銷售后,他深深地感覺到要去銷售自己的東西,所以,才開始了他的第一本書。
寫作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可以把自己的時間銷售無限性的方式之一。這是需要時刻銘記的一句真理。
所以,遵循這樣的真理,那么寫作一定是要寫出是帶來自己色彩的東西,你可以去借鑒,也可以去模仿,但是,當你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組合呈現出來的。
要不要保持日更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伴隨著這一年多的寫作,網上也有很多的爭論。但是就我個人的經歷體會,寫作就像跑步,你必須保持日復一日的鍛煉量,只有這樣才可以輕松自如地開始每一次征程。
所以,我是支持日更的。這方面有很多勵志的例子,如村上春村會每天凌晨四點就開始寫作,寫滿一定的數量就去跑步;如李笑來多年以來就是要求自己每天要寫滿3000字才去睡覺;羅振宇也有每天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不管是多少字,只要是他讀過的書,他總要留下一些自己的文字與想法。等等
唯一讓自己不支持日更的理由,我想從最深層次來說還是因為自己的懶惰與不自律。在這里日更不應該是公開發表文章,而是每天寫下一些文字與想法,真正把文字視為與你生命同行的一種方式,即使短期看不到任何效果,你也要堅信它將會是你回首往事最大的一筆投資。
唯一讓自己放不下的是你的不成熟與幼稚,可是,又有多少人生來就是成熟與聰明的呢?每個人都在不斷嘗試著不同的事情,去不同的地方,看著不同的風景,否則,那生活就TMD的無趣與無味了,不是嗎?
所以,趁著還能有想法,還有那么多的不甘心,寫吧,就像馬拉松,你從來征服不是的42.195公里,你征服的是那個只有還沒有死去就有無限可能的自己。
題外話
如果這是一篇應試文章,我真覺得自己是不及格的。
首先,從內容上看,我還是無法把握自己所有想說的話,只能是寫了又刪,刪了又寫,踉踉蹌蹌地寫了那么多文字,但是否真正能夠完全表達自己,我真的是沒有底氣的,我也不知道看過這篇文章的人,又當作何想?
其次,從時間上來看,為了寫這個題目,我幾乎把周末一天一大半時間都花費在這上面了,應該有四五個小時吧。你說它值得嗎?也許吧,這種機會成本是沒辦法去衡量的,只能是遵循自己的內心,享受這份寧靜吧。
這是技藝不到家的表現,也正是需要不斷努力的地方。《亮劍》里在那場經典的圍 點打援戰役中,丁偉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鬼子進攻的越激烈,越說明我們阻擊的必要性。
每個人思想中都會有自己的鬼子,是迎難而上,還是放任不管,很多時候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我想,就先寫這么多吧。
丘吉爾在澡堂光著身子接待來訪的羅斯福說:
“我這樣可還算是真誠吧?”
寫文一年多,謝謝一直還在關注我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點贊鼓勵,可能我堅持不了這么久,謝謝你們的陪伴。
我突然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內向的人,面對要感謝的人,我總是說不出更多感謝的話來。也罷,這樣也好。惟有扎扎實實的做事,總有一天,行動才是最好的回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