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彎彎

身為海邊人,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到過山區了。深秋時節,文友們邀請我到南靖縣參加詩歌采風活動。從東山島到南靖縣,車程不過200公里,但那里已經是山區了。我們到達縣城,南靖的文學同仁早在街邊等候多時,大家微信神交已久,一見如故,完全沒有文人相輕的矜持。

我們來到離縣城不遠的南坑咖啡莊園,閃閃發光的招牌上書“福建南靖閩臺親情園”,友人告訴我,這家莊園的老板是臺灣人。咖啡園依山而建,上面是咖啡廳和觀景臺,山坡上種植咖啡樹,遠處山巒疊嶂,滿眼綠色。大家沿著甬道在咖啡園散步拍照,近距離觀賞咖啡樹,老板有意把咖啡種植和觀光游覽結合在一起,以此吸引顧客眼球。我們走到下面,又氣喘吁吁拾級而上來到觀景臺,這里的布色基調與咖啡文化非常一致,我發現墻上有介紹咖啡飲用禮儀的溫馨提醒,不禁會心一笑。這是別的地方不會有的提示語,老板擔心內地人們不懂西方禮儀,無意間成為西方文明的傳播者。一會兒,服務小姐端來咖啡,一小袋白砂糖,一小盒奶油,沒有小餅干或者羊角面包。我品嘗了一小口,味道偏淡又沒有泡沫,以我在國外生活的經驗推測,咖啡不是現磨壓榨,而是水煮過濾,這可以節省了許多咖啡豆,從而節約了成本,使用奶油,能夠解決味道香濃的不足,達到調香提泡的目的,中國人聰明啊!南靖的友人告訴我,咖啡一杯30元。在國外,咖啡館就像中國的大排檔一樣多,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大陸的多數地方咖啡館還沒有普及,缺少競爭,自然定位不同。老板把咖啡作為西方文化的象征,賣的不僅是咖啡本身,更是一種生活情調。

我在這邊揣測老板經營之道,那邊大家品嘗咖啡,談笑風生。曾建和老師說他最近琢磨出朗誦新方法,現場為大家朗誦李白《將進酒》,以帶有京劇色彩的豪邁大笑做結尾,韻律感十足,博得熱烈掌聲。

我們驅車來到羅山寺,沿途全是盤山水泥路。寺廟建在羅山上,我們在離山上百米之外停車,徒步而上。寺廟修葺一新,供奉慚愧祖師。祖師原為俗家弟子,生活于唐朝末年,出家后努力修行,為百姓祈福禳災,佛法靈驗。升天后百姓敬拜,有求必應,人們口口相傳,香火傳遍全國各地。慚愧祖師本尊不大,正襟危坐。管理人員告訴我們,一尊價值數百萬元的巨大佛像已經運到山下,準備分拆運上山。我留意墻上的捐款名錄,暗暗吃驚,最多的捐了十萬元,普遍捐一二千元,二百元算是少的。回望盤山水泥路,深深感到改革開放給百姓帶來的經濟變化。

我站在羅山之巔,極目遠眺,群山起伏,莽莽蒼蒼,像一望無際凝固的墨綠波浪。盤山路若有若無虛成一條線,小盒子似的孤零零的房屋,是萬頃墨綠中的小點。在這里,沒有人氣,不見炊煙,人類文明弱化到微不足道的境地,一幅久違的山河壯闊美景從內心深處喚醒。我興奮激動,心狂跳不止,長期生活在鬧市之中被桎梏的心靈一下子得到巨大的釋放。人如此渺小,是天地間的滄海一粟,人又如此偉大,只有人的靈性才能領悟宇宙玄機。我理解了羅山寺為什么修建在高山之上,因為這里產生思想。它讓高傲的心靈恭敬謙卑,讓煩躁的人們回歸平靜,讓迷茫的靈魂大徹大悟。

下午我們去參觀翠林樓,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土樓。小車停在山腰的岔路口,一條長約700米的水泥山路,逶迤而下通向森林里的小村莊。山道彎彎,兩旁修竹茂密,陰冷潮濕,路上一個行人也沒有,山澗飛流奔涌,穿過水泥涵洞傾瀉到山下,激蕩的水霧彌散在空中,涼颼颼刺激人的皮膚,喧嘩的水聲,在寂寞空曠的山間轟鳴。不知為何,我后背發涼,心里感到不踏實。我想,這里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短暫停留充滿詩意,如果在這里居住生活,誰能接受呢?除了刻意離群索居的人們,多數人不會接受。

終于到達小村莊,這是山坡上的一塊平地,大約有幾十戶人家,有些房子是新的,村里看不到一個人,或許他們干活去了,或許正在家里休息,沒有人的聲音,連狗叫聲也聽不到,真是寂靜的小山村。翠林樓就在村子右邊,南靖作家何葆國先生這樣描寫:“一片茂密的翠林里,幾棵亭亭如蓋的杉樹,一塊微微隆起的土墩上,翠林樓像個孩子躲在杉樹的樹蔭里,遠遠望去,翠林樓真是小得可愛,附近村莊的人都把它叫作‘飯甑樓’,它確實像是一只土樓人家盛飯的木桶,本色而古樸。這座位于南靖縣南坑鎮新羅村的翠林樓,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樓高3層8米,樓內直徑僅有9米,比永定湖坑的如升樓小了8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小的土樓。……翠林樓每層有11個房間,每間大概四平方米。”

大家非常興奮,里外走看,樓下樓上轉了個遍,拍照留影。南靖莊國宜老師身手敏捷爬到樹上采摘野生柿子,碧水靈把她靚麗的身影定格在古老的翠林樓上,川兄和葆國側身仰望寄托詩情,喜哥和勵之包括我漫無目的閑逛。翠林樓確實奇怪,幾十個統一規格的小房間,不符合居家格局,我懷疑它最初有別的用途。而且,明朝嘉靖至今差不多五百年,那是王陽明生活的時代,夯土木結構的翠林樓能存留這么長時間嗎?我仔細觀察,墻面斑駁風化嚴重,是普通的夯土,沒有傳說的糯米紅糖漿的特殊處理,翠林樓的建筑時間于史何據呢?

我從嘉靖想起了王陽明,從竹林想到王陽明格竹,從偏僻小村莊想到王陽明龍場悟道,這是有意思聯想。朱熹認為,要參悟天理,必須格物致知,就是要研究客觀事物獲取道理。王陽明年輕時曾經坐在書房觀察院子里的竹子,想悟出竹子的道理。他廢寢忘食、目不轉睛地看著想著,連續七天,也沒有體會出竹子的道理來。正德年間,王陽明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當驛站站長,那是一個鳥不下蛋的地方,比眼前的小村莊還要偏僻。王陽明棲身茅屋,在黑暗中摸索,在寂寞中沉思。他在龍場住了兩年,領悟出心學至理,他認為,心即理,心外無物。心有多大,世界就多大,心外的世界沒有意義。心在發出意念之前無善無惡,發出意念之后便有美丑善惡的區分,因此必須“致良知”,才能揚善去惡,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知行合一”,既要學習知識,更要重視實踐。王陽明強調主觀實踐,這被后世許多偉人所尊崇。

第二天我們去云水謠,恰逢周末,古鎮到處是人群,熙熙攘攘,沿河一排小商店,往鎮里也是商店,其中一家叫做“小三的店”,從右到左書寫,好生奇怪。石橋、古道、古榕、水車、土樓,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懷疑自己來到一個熱鬧集市,而不是在景區旅游。這樣的地方,怎么說呢?也許來一次就夠了。相比之下,高山廟宇,林中村落,彎彎山道,更能讓我產生新鮮感,激發思維,從而理解了另一種生活方式。

2016年10月19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TOC] 口紅部 — 摯愛小辣椒 Tom Ford 16 Scarlet Rouge — 質感超級好,精品紀梵...
    遷喵閱讀 171評論 0 0
  • 同事小a失戀了,那天晚上在宿舍哭得很撕心裂肺,我們覺得事情轉變得太突然。因為前幾天她和男朋友才剛一起去省城瀟灑...
    袁洪yanh閱讀 321評論 2 0
  • 球球是一只小狗,一只邊牧和泰迪的雜交串,長相如泰迪之小,性情如邊牧之烈,兩種在外人眼中完全不搭界的品種在本能反應中...
    小二梅閱讀 500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