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莫讓國人傷了心

2017.5.23,晴,

我和朋友吃完飯后,突來性質,朋友說上次自己買“綠色心情”以后,有一個掃二維碼能夠搖紅包的活動,

平時通常嫌這類活動麻煩的我,卻突來興趣,也不知道哪里來的莫名的性質,加以天氣燥熱,遂往。

我棒冰桿上的兌換碼十分不清,一般人打開頁面后,看不清便作罷了,甚至不會參加這樣的活動,只為了汲取完冰涼便棄之,我朋友的成功和我的倔強卻趨勢著我要將其試出,這也催化了我的脾氣,冷靜后引發了對“國產”二字的反思。

首先活動的發行就意味著會有參與者,我作為一個消費者和參與者,說實話,獎勵也就1.18元的事情,是小事。

售后客服也都還可以,但這是屬于工作失誤,也確實是讓人看不清的碼,你說這事是大事嗎?很小的事情,但是這確實發生了,也確實是隔應了我這個可能是萬分之一的參與者加消費者。

多次輸入被系統默認為惡意輸入,朋友的成功,加上天氣的炎熱,我內心的芥蒂變產生了。

我只能說,這是一件小事,換的錢還抵不過我打過來的兩個客服電話,那我為什么要打,就是因為想要通過客服消除芥蒂。

可是最后我為什么沒有要求他們對我補償呢?因為我知道那不可能,就如我一邊冷靜一邊和客服說的話。

我:“1.18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小數字,蒙牛作為國內乳制品數一數二的大品牌,哪怕是放到國際上也是可以的,可是這樣的事件發生,我現在也確實冷靜下來了,我不需要賠償,我只希望你們能夠自省一下,怎么樣才能最大規避我這樣的事件發生,綠色心情也算是一個蒙牛的老品牌了。”

我:“當然你可以當我是個神經病,也可以無視我的話,或者是表面答應內心鄙夷。”

我:“我只是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幾率能夠降低,活動的實行能夠想的在細致一些,有時候未發行的多想一步可以為發行后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多步。”

我:“就這樣吧,別讓一直支持蒙牛的人,寒了心,即使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成壟斷趨勢,導致了企業能夠不在乎國內少部分客戶的流失,這也間接導致了國產品牌的不上進和國人的崇洋媚外。”

蒙牛的客服,還算可以,

她所言:“感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 ?這邊會向印制方反映的。”

印制方,我相信他們能夠聽到這樣的特殊意見。

活動方,我希望他們能夠多想一步。

客服方,我對我一開始的態度道歉,也為像你做了多方失誤的彌補工作表示敬意。

事實上前一段時間,在我身上還發生了一個讓我心寒的事情。

我的阿姨,為我通過微信端充值三百元話費,可是那個號碼我已經注銷了,我打電話給移動的客服,

移動的客服說:“這個不歸他們處理,要找微信客服。”

微信的客服說:“這個已經充值成功了,不能夠退款。”

我去了一趟營業廳,營業廳的人和我說:“這個號碼是存在的啊!”

我在打移動專家熱線,專家和我說:“這個事情,得你們自己先調解。”

我打電話給那位因為我和我阿姨的失誤而帶來麻煩的人,一晚上后。

所有的陌生電話,都被防火墻了。

我懷著搏一搏的心態給他發一條短信,不出所料,沒有回復。

我哥哥和我說:“微信,做的不是服務業,他在你充值時候已經有了兩步確認,其實是你自己的責任,只能夠怪你自己。微信用他的人很多,他能夠沒有你,而你卻不能夠不用他。”

事實上,它的趨于壟斷帶來除了它的經濟發展,新的行業也就難以在起來。

就像是我在用微信,用了三年以上,你的朋友你的親人也在用,你的愛人在用新的社交軟件,

對個人來說,

上乘,你把你愛人拉過來,

折中,你兩個都用,

下乘,你用那個。

大多數人會選擇少數服從多數,

舊的行業,趨于壟斷,而不好好做,

新的,難以新興,少了多樣化,

壟斷猶如一家之言,失人失去了脾氣,使得環境失去了多樣,客戶失去了選擇。

得益者,實則少部分人。

悲!哀!

人工客服,因為無理取鬧的人太多而關閉,

社交網絡,帶來了太多的落寞。

壟斷,物極必反。

之前有陪我老師去過韓國的免稅店,人山人海,都是國人,為何國內的品牌沒有起來呢?

很多原因吧,

消費觀?技術?營銷手段?人才的培養和加入?

國外人,很支持自己的國產,

我們,卻要跑去別國支持別國國產。

那里有很大的鞋服專賣店,有不起眼的“made in china”

人,需要反思,國產品牌也是如此,

我記得韓國的外交參贊和我們說:“在國外市場,中國的華為非常厲害,我們三星很有力的競爭對手。”

那一刻我很自豪,我的朋友拿著了蘋果手機,拍攝著照片。

以前,古代皇帝對于國外使節的進供都會視之珍寶,那里面,有一份因為驚奇而引發的興趣,有一份因為遠道而產生的尊敬,現代是為了物品而物品,少了后者,便成了掃貨。

我很希望國貨能夠像韓國一樣,得到大部分國民的支持,

我也希望國產能夠像國人對別國一樣,倍受國外人的追捧,

我更希望國內的企業能夠像人一樣能夠自省,不失去特色,卻也別太自我。

我最希望國內能夠有更多的創新的產業且能夠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而不是扼殺,切莫巨人倒下引發山崩土塌。

創新的興趣帶來創新的方式,創新的方式推動創新的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