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總是動聽的
誰都不喜歡麻煩,誰都想一帆風順,誰都想每天遇到的都是貴人。
就像歌里唱的
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 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
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 自己做決定
不想擁有太多情緒 一杯紅酒配電影
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 舒服窩在沙發里
可,畢竟,我們每天過的,是生活,誰又不曾磕磕絆絆。
總要走一些陌生的路,遇到一些陌生的人,聽一些陌生的故事,和一些美麗的意外。
在堅持習慣的這條路上,我遇到了很多人,聽到了很多故事,也發生多很多意外。
無關學習,無關學校,僅僅是生活。
“你能不能告訴我應該堅持什么”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無法描述我的吃驚,但轉念,又似乎有些理解。
不管我是否相信,我都知道,他說的是真的,而且很認真。
因為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么,過著怎么樣的日子,沒有走過他走的路,沒有看過他看過的風景,我沒有理由去嘲笑他連這個問題都問得出來。
我知道,如果換做我是他,或許會更不堪。
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他沒有盲目,沒有效仿,沒有跟著別人跑,即使我把群里所有的習慣一一說給他聽,讓他參考,他回答我的,還是不知道。
我知道他已經在開始在思考,有自己的原則,不想隨隨便便就開始一件事。
我說,沒事,既然找出了問題,就不怕沒有答案,時間會告訴你一切,不用著急,我可以等你,等你想到的那一天,想好的那一天。只要是你想好了的,真心想堅持的。
特別喜歡的一句話
任何一件事,既然開始了,就要有個對得起它的結局。
“誘惑這么多 怎么可能堅持的下來”
我又何嘗沒有這樣想過呢。
手機那么好玩,夜深人靜的時候終于可以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里了,某天,你卻告訴我要早睡,怎么可能。
生活再不堪,只要閉上眼躺在床上,什么煩惱什么大事,那都不是事,某天,你卻告訴我要早起,怎么可能。
是啊,誘惑這么多,怎么可能堅持的下來,怎么會早起,會早睡。
可現在,寫到這里我居然笑了,是在笑自己,仿佛看到自己拍著自己的臉說,你可真逗。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都一樣,都一樣曾經的某天遇到過一個名叫誘惑的人,都一樣在曾經或者未來的某天與它背道而馳,只是每個人的 “某天” 雖然看起來一模一樣,但真的很不一樣。
我覺得我都可以把曾經那么依賴的 “誘惑” 變成路人甲,你又何嘗不可以。
還沒有開始做一件事,就給自己判了死刑,我覺得挺對不起自己的?
一直相信,困難的事只是需要的時間更久一點而已
“ 不要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也有人對我說,他很想有一件能堅持做下去的事情,也經歷了三分鐘熱度,頭腦發熱,熱情高漲的日子,但最終還是失敗了,他說他很支持我,覺得這是件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說,謝謝你,誰沒失敗過呢,沒關系,我們可以再一起試試。
可他拒絕了,理由是,我累了,感覺自己老了,沒有那種年輕的去拼去闖的勁了,現在這樣,就挺好的。
我說不出話了,確實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我知道要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不是簡簡單單幾句 “該起床了” 就可以的,也不是你去噼里啪啦扇他幾個巴掌他就能醒的,但我還是想說,只要自己愿意醒來,身邊到處都是可以陪你奔跑的人,只要愿意開始,多久都不算晚。
因為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八九十歲的老爺爺老太太滿臉的笑容唱著夕陽紅,跳著廣場舞。
同樣,也每天都可以看到年紀輕輕的人沒日沒夜地紅著眼眶熬著夜在游戲的世界中,又或者每日每夜地在床上度過。
其實這些都沒有正不正確,只是我覺得人只要活著,都應該知道任何時候自己都有可以選擇優秀的權力。
“ 習慣不能總依賴著別人啊 ”
有人說,這樣的方式不好,他覺得這樣養成的習慣是建立在一群人互相督促的環境下的,久而久之,那這份習慣就會依賴于他人。
對于這個觀點,我聽到的時候,也很贊同的,覺得好像是這樣的道理。
但我后來想想還是覺得不對,比較疑惑的是,以我和周圍人的經歷來看,好像并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我又去看了看小波老師之前要我去卡習慣的原理的東西,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如果了解習慣的原理的話,就應該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是由三部分組成的 :提示、行為、和獎勵。
比如每天中午到了一定的時間你就會吃午飯。這也是一個習慣。確切地說是一個大腦不用思考的習慣。
中午固定的時間—提示
吃飯—行為
填飽肚子—獎勵
獎勵又分為內在獎勵和外在獎勵。
如果一個慣常行為沒有獎勵,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動機去執行。剛開始可能外部獎勵更有效,但一定要轉變為內部獎勵。
很多人堅持做一件事情很久,卻無法養成習慣,就是因為沒有把「堅持」變成享受。 --SeabornLee
吃飯這件事情的獎勵就屬于外在獎勵了,至于內在的獎勵我覺得就是讓身體變得更好,從而健康地生存吧。
再回到一群人督促堅持習慣這件事上來看,比如我每天寫作,對我來說提示就是早上起床和晚上上床,行為就是寫作,外在的獎勵就是得到群里大家的贊賞和支持,內在的獎勵就是自己每天都會進步一點點,成就感和滿足感。
假如有一天我離開了那個群,提示在,行為在,獎勵也在,為什么會依賴于別人呢,因為我確定以及肯定這個因素完全沒有 存在于習慣的三個部分中。
我想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我把外部的獎勵已經轉變成內部的獎勵了吧。
感興趣的話,請看一位牛人的真實感悟 《你不是意志力差,只是不懂習慣的力量》 《培養習慣,我有三條心得》 或許可以解決你很多困擾。
“ 我最近有點忙,過段時間吧”
也有人告訴我,所他很想很想和我們一起堅持,我也感受到了他的決心和期待,但故事的結果卻是這樣一句話—等我這段時間忙完了,就和你們一起開始哈。
開始的時候我會說些什么,但慢慢地我總會笑笑說,好的,隨時歡迎。
因為我也是從那里走過來的,以前總喜歡忙完一些自己以為可以很快忙完的事,全心全意地開始投入到另一件事情。
以前想堅持跑步的時候,都會選擇從下周一開始,然而當我有次就從當天開始的時候,發現好像并沒有什么痛苦的,唯一的不同就是比從下周一開始的時候多堅持了上周的那幾天。
回想上周,除了每天的習慣增加到要早起、做早餐、分享歌、讀書、寫總結、寫作外,還要監督打卡群、給沒有打卡的發消息、打電話、還要上班完成每天的工作,我真的覺得自己已經到極限了,熬了兩個通宵,任務列表還是有那么多事沒有完成。
可最終,我還是活的好好的,還是沒有間斷每天的習慣。
后來我才明白了,很多事,只是自己在找理由罷了,都是在騙自己,我完全可以立刻馬上就開始,沒有什么做不到的。時間這東西,只要愿意擠,還是有的。
所以我還是想對這些朋友說,不管你有多忙,其實你都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忙,這一輩子人都是忙不完的,既然選擇了,就立刻開始吧,不要給自己留退路。
嗨,朋友,其實你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累。
我在這里,等彩虹也等你
到今天,兩周前的疑惑和糾結已經徹徹底底釋懷了。
記得那晚立明前輩告訴我說......
很多人會不理解再正常不過了。
很多類似于像一些公益的事情應該是從身邊一點一點去影響的,然后再通過身邊的人更大范圍的一點一點去影響的(類似于仝老師對傳銷一詞的解釋)
傳銷背后的原理是文化模因的復制,而世俗文化背后其實也是,唯一的區別就是哪個是可持續的。就像病毒也能自我復制,但殺死了人它就滅絕了,這種復制是不可持續的。
就拿學習來說吧,如果周圍人都不怎么努力,成績都一般般,而你卻跟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學習,這時大家必定都會不理解,覺得這個人是不是被洗腦了,這么用功是為了什么?
但是當他們某天看了些書或者講座,學到了一些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后,心態發生變化的時候,也慢慢開始理解你了。
所以說和同頻的人走在一起是多么重要。
但是,當你作出一些成就之后就不會有人說了,因為你現在跟他們一樣,他們覺得你可能也沒有什么值的認可的。
當你有天在某方面特別有成就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你的時候,這時候你再說一些東西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這就是現在的這個社會而已,厲害才有人認可。
讓自己變優秀,再一點一點影響別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世上的一切都借是希望而完成。
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
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
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影響力》贈言
又想起一首歌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愿與你分擔所有
難免曾經跌到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頭
誰愿藏躲在避風的港口 寧有波濤洶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燈塔的守候, 在迷霧中讓你看透
我是半生不熟 喜歡照自己的怪念頭行事
喜歡一切意外 想把生活過成詩的樣子
若哪天有幸相遇 請別詫異 其實我并不是個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