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開車,大路上追求的是速度與沉默,大多數(shù)車輛都會超出限速,基本沒有鳴笛;在小路上,包括購物,餐廳及居住區(qū)域等,講究的是禮讓與溫情, 大多數(shù)車輛都會低于限速,也基本沒有鳴笛。
有一次,自己開車帶孩子們出門, 與一輛車對行時,對方快要借到我的車道,我們基本是"擦肩"而過,我原本就不是個"熟練工", 車里又有孩子,心中非常氣惱。等過去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對方邊上的人行道上有四五個行人,那輛車是要給到他們足夠的空間,所以借到這邊來。而通常情況下,如果我是一個熟悉情況的"老手",應該是停車,等對方開過去之后,我再行駛。
后來,我特地留意,發(fā)現(xiàn)很多這樣的情況。因為即便是居民區(qū),這里的人行道也是窄得可憐,有的地方甚至沒有。那么,我們順著路邊行走的時候,來往車輛基本都會繞到另一邊去,與我們隔開很大的空間。 除此之外,在情況不明確的時候,比如看到孩子有過馬路的傾向,車輛就會停下,一直等到孩子走到路邊之后,才會繼續(xù)前行。
也有的時候,有的人把車停在路邊。對開的車輛就不會有充足的空間,雖然仍可以錯開,但較顯緊迫,這種時候,總會有一輛車在距離稍遠的地方停車讓行,先讓另一方行過。 所有的這些時候,交流都是通過擺手,點頭和微笑進行,無論行人怎么慢,或者小孩如何調(diào)皮,開車的人一般不會鳴笛,更不會催促。 當然,路人也沒有理由故意慢騰騰地耽擱他人的時間,能夠加快幾步就加快幾步,大人也會約束自己的孩子,盡量貼邊行走,不要他們到路中間跑跳。
這樣的慢行與停車等待還會發(fā)生在校區(qū),無論是不是上放學時間,學校前的公路都會限速, 即便路上一個人也沒有,前面一輛車也不見,都需降到限速以內(nèi)。如果碰巧遇到校車停下, 來往車輛必須停車,校車開動時,其它車輛才可以行進。
必須承認和贊嘆,在有行人出現(xiàn)的地方,如居住區(qū),超市門口等, 車輛的限速與禮讓讓人覺得安全與溫馨,尤其是帶著孩子,很多人帶著不止一個孩子,就少了許多擔驚受怕。而車輛的安靜,駕駛員不鳴笛,不催促,也營造出了一個安靜與溫情的居住大環(huán)境。 心是安定的,人就不顯急躁。
只是,這樣的慢行只限于小路。一旦車輛行上大路,所有人的好像約好了:你快,我比你還快! 就連交規(guī)上也有規(guī)定,從小路進大路,融進車流時,必須要快,不要給其它車輛帶去困惑。一般的大路,就像我們的高速,單向有兩道、三道、或四道等, 融入快行是一種責任,超速也是一種常態(tài)。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們?yōu)楹稳绱讼矚g開車旅行,道路通達, 快速方便,又有一種可控的隨意與逍遙。
大家記得《老友記》里的那一幕嗎?Rachel開著Ross跑車游車河被開罰單,換成Ross開時,又被開罰單,原因是:太慢了!
那么,州際公路行駛時,因為服務區(qū)比較密集,基本不會給長距離行車的人帶來困難,只是無論哪個服務區(qū),你都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餐廳基本都是一樣的,麥當勞叔叔雄踞各個據(jù)點,完敗肯德基爺爺! 除了麥當勞,其它的餐廳也都是連鎖品牌,星棋羅布。
公路汽車,是美國的首要交通工具,而鐵路承載的基本是貨運任務。在地廣人少的美國土地人, 縱橫交錯的、大大小小、寬寬窄窄的公路基本遍及了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路況維護良好,為車輛的安全行駛,提供了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