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君如常》

人生的好光陰就是這樣吧,不緊,不慢,心里想著一個人。慢慢地把日子過老了,過透了,每一天,惜君如常。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驚天動地,不過似水流年,一日三餐。

不過是歲月變成了生活。那曾經(jīng)漂泊的孤獨的心,那曾經(jīng)永遠向往遠方和路上的靈魂,那曾經(jīng)的不可一世和熱血沸騰,漸漸在生活和光陰中化成平靜的力量和溫暖,卻又是精神骨架里最兇猛的支撐。

一個人的心里,要住著廣闊。

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頭。

唯有深情最動人。

沉下一粒心來,過自己上品的生活。畢竟,人生的質(zhì)感更加重要。

靜默中全是力量。(沉默是金)

有的時候,命若琴弦,喜歡一件器物,是命中注定。(有時,自己亦會認為有些事是命中注定。)

我叫陸海,名字中有個海,就去當了海軍。(我叫方詩,名字中有個詩,就喜歡詩句,一切有詩意的事物。)

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我知道命中注定屬于我的東西來了。(忽然想到了愛情)

過段時間要彈彈它們,每張都要養(yǎng),要有人氣。人氣是最好的氣,古琴放著就放壞了,人有溫度,把身上的溫度給它,會出包漿,會養(yǎng)出它的‘潤’來。這個東西很重要,每張琴都有生命呢。(最近都沒怎么彈我親愛的吉他了,擱置了大半個月,感覺快沒生氣了。)

當然抱著,把自己的氣給它們,它們會接受我的氣,音質(zhì)很柔。我能聽得出來,琴人合一是最高境界。(程蝶衣便是戲人合一。)

彈琴要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好有意境)

人生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為以后埋下伏筆。(所以我們所遇到的所經(jīng)歷過的都是財富。)

人們很多時候是在附庸風雅,誰人真為琴瘋狂?(的確少見了)

那時的人樸素、干凈、真摯,不像現(xiàn)在的人只認得錢。(說得太絕對了)

我不可以沒有琴,吃飯可以少吃一頓,也談過戀愛,終抵不過古琴之惑。(大概琴比生命還寶貴了吧)

相比青澀的花樣年華,更喜歡現(xiàn)在的自己,雖已生華發(fā)皺紋,但內(nèi)心豐盈自足。

骨子里散發(fā)出浩浩蕩蕩的熱情,這是個對生活有溫度的女人。

我不知道如何和她形容粉紅。就這樣解釋了一下:你知道春天的味道嗎?就是那種蠢蠢欲動的顏色,有點像愛情的顏色。

她活得這樣濃烈,是一朵荼靡花,只覺得荼靡這兩字分外生香,叫起來都有一種墮落的美,讓人心猿意馬。

慣看了山水流轉(zhuǎn),草木凋零,春萌冬藏,越容易動情,也越容易無情——來年又會如此,仍然深情地期待下一個輪回。

人的一生,總有一個人,不早不晚,劃過你青春的夜空,留下刀一樣的刻痕。這個人,是宗教,是神旨,是祈禱,是恰好的相遇。

喜歡文字的人,大抵是命數(shù)。難以逃脫文字的糾纏——那些柔軟、卑微、慈悲、糾結(jié)、疼痛、纏繞……那些與生俱來的要命的物質(zhì),如影隨形,終生不肯放過你,只要你還活著,它們像青苔,像菌,隨時、隨地,四處蔓延。

我一邊愛著,一邊遺忘著。? ? ? ? ? ? ? ? ? ? ? ? ? ? 像無人打理的卷心菜,? ? ? ? ? ? ? ? ? ? ? ? ? ? ? ? ? ? 長著長著,就散了。

一個人待在屋子里也不寂寞——是一個長久的與器物陪伴的過程。彼此養(yǎng)著氣場,都有了溫度與光輝。

茶氣是什么氣?說不好,但應(yīng)該又輕盈又厚重,又飄逸又有力道,中性,似男又似女。恰好的火候與勁道,一眼看得透,一眼又看不透。

小時候培養(yǎng)的味蕾幾乎跟定人的一生,到死,也懷念母親做的那碗熱湯面。(那是種媽媽的味道)

哪有比中國人更會吃的民族?一個魚香肉絲,要十五種調(diào)料。一個大廚一個味道,僅僅因為油溫不一樣,炒出的菜就差之千里,更不用說那些宮廷菜、江湖菜?

吃在中國發(fā)揚得如此光大,即使如豬下水這樣的東西,外國人肯定早早就扔了,但我們把它以醬油蒜茸紅燜后,再以生煸草頭圍邊,邊吃來腸軟菜嫩,毫無腥氣,是草根菜品中的極品。(想到許多朋友不吃豬肝、豬血等,就覺得甚是可惜!我倒是都能接受,蛇皮也吃,哈哈!)

只覺得生活這樣充滿了味道,真實的生活一定是煙火氣的。于是中國餐館開到世界各地,哪里有中國人,哪里就有中國餐館。才不和外國人一樣,不動煙火,幾片粗面包,加點沙拉和黃油就是一頓飯,想想會郁悶得發(fā)瘋。做了中國人之后,再去做外國人,只在味蕾這一點上,就有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結(jié)。

吃在中國分的流派也異彩紛呈,有人愛川菜的火爆熱鬧,是剛剛熱戀的小情侶;亦有人愛魯菜的踏實溫厚,一步一個腳印;廣東菜清淡而味,但足以養(yǎng)人,是慢下來的愛情,一唱三嘆,都有自己的韻律;徽菜是花間小令,一個人獨行;到了東北菜,就會亂作一鍋,什么都敢往鍋里放,分不出主次,分不出彼此,一大盆端上來,豪放得沒有道理。適合唱二人轉(zhuǎn)的人吃,不太細膩,可是,如果餓了,是最好的選擇……

臭豆腐走后,滿街的臭,可是,真是好吃,連六必居都趕不上它的臭。(湘大的螺螄粉,亦臭名遠揚。)

臭豆腐在中國餐飲文化中和諧統(tǒng)一得讓人佩服,似一對吵吵鬧鬧的小夫妻,離不開,可又彼此雞吵鵝斗著,既甜蜜又苦澀。斗了一輩子,一回頭,已經(jīng)老了。老了,仍然吵。

人生也許就這樣寡淡,到最后,落實到一粥一飯間,如此踏實妥帖,絲絲入扣。那所謂的山高水遠,其實與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呢。

日子很多時候是不斷重復(fù)的、一成不變的。有的時候,重復(fù)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有時候,我特別恨自己生不逢時。

沉醉東風夢醒處,唯有伊人獨在。

就覺得這個東西等我太久了,一下子就陷了下去。

迷人的地方都在暗處,挺招人又不動聲色。

書法的氣質(zhì)是男人的氣質(zhì),這是它的屬性,而且是那種凜凜風姿的好男人。

書寫的過程是在和紙、筆、墨、硯精神纏綿的過程,每一筆下去,都是敬重與交代。亦有疼痛,亦有歡喜,亦有纏綿。浮躁的心漸漸收斂了沉穩(wěn)了,面前一杯茶冷了,窗外風雪更大了……

一個人心里裝著千山萬水,無論覺得在哪里,都覺得已走過萬水千山。

古畫是冷雪情深古寺中的美人,是卷了一身光陰的老書生,是結(jié)了無情游的孤島,還是落在眉宇間的胭脂淚,雖然舊了殘了破了,雖然成了一座荒城,但展卷的剎那,足以動容。

其實古畫亦是孤獨的男子,一直期待有人懂他賞他,這個人不分性別不論男女,或者只是一株植物,相看兩不厭。那獨坐于孤舟上的老翁看似不動聲色,內(nèi)心卻已波瀾起伏——這一生,誰不愿意被懂浸泡著?

不忘初心。那古畫記得畫它的人如何用了情用了真,所以,在漫長的千年,它不過是在用孤獨等待一個人來再念初心,哦。在相遇的剎那,各自展開人書俱老的笑容,原來,原來已經(jīng)過了千年啊!

宣紙,多么輕妙的兩個字,仿佛是有重量的,那重量又是微妙的,夾帶著一個城的歷史,這個城便是宣城。只有宣城的青檀樹可以制成白如雪的宣紙。

筆、墨、紙,如何說清三者的關(guān)系?那么綿密地纏綿著,筆蘸了墨,落在紙上便有了情懷,便生了根發(fā)了芽,宣紙才有了活生生的疼和喜悅。之前,它孤獨沉睡,如處子端麗大雅。睡了幾百年,是墨喚醒了它,弄疼了它。它醒來,睜開眼,一眼認出,這墨原來是它的春閨夢里人,可見男女,一見如故——真正賦予靈性的感情早已超越男歡女愛的小情小調(diào),那筆或紙是男子或許是女子,攜了墨來,一筆落下去,三人成知己,坐望千古懷。從此,不離不棄。

人生受了許多委屈,仍愿意掏出熱乎乎的心,在人世間,討得一懷暖意。

但時光會老我亦會老,但愿老了仍有赤子之心,懷著樸素干凈的情懷,對美好的事物動容,對打動內(nèi)心的光陰和草木情深歡喜,用謙卑之心與時光相融相歡。

平常的日子不張揚,卻最純粹,最直抵人心。清氣硬朗地過著煙火生活,很隆重,很美。

像喜歡一個人,一定連帶著喜歡了他的缺點,甚至看著那缺點都閃著流光溢彩。

有時萬念俱灰,有時欣欣向榮,偶爾豪情萬丈,偶爾一落千丈。每個凡俗中的人都一樣,起伏的才是人生,跌宕的才是生活。

如果年輕的容顏有一顆老心,那真是人生上品。早早地把自己的心收斂起來放好,也無風雨也無晴,慈悲喜舍,靜定安詳,于整個大人生來說,是敬重,也是圓滿。

過度的贊美與貶低都消磨精神顏值,靈魂需要更深邃的東西來充值——山川河流、海闊天空、時光之箭,那些如露亦如電的事物不去理會。


陌生字

我想念你,而你再也不會想念我了,這才是兩茫茫了。

后來習字臨帖,漸漸靠近那些更符合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內(nèi)斂、羞澀、依然的自卑,不需要聽眾的娓娓道來。愈到中年,愈是平靜、寡言。

一個人的內(nèi)心和格局是慢慢修煉成的,歷經(jīng)了挫折、傷害、不堪,和打鐵的淬火,一切變得無比強硬,一切又變得如此柔軟。與時光慢揉在一起,彼此沉淀,復(fù)雜的天真,天真的復(fù)雜。無可名狀的化學(xué)反應(yīng)。赤子之心坦蕩蕩。熱愛那些精神明亮,也熱愛那些低糜腐朽。

原來,我們每個人的精神通道里都有未被開發(fā)的時間之旅。那些恐怖的羞恥、不可言說的羞愧,那些指尖的自卑、發(fā)間的墜落,不被察覺的不堪,不足以和外人道的虛榮、自得,他畫得那么清晰、袒露。我熱愛著這份赤裸。

好時光是在千瘡百孔的生活中淬煉出的一顆舍利,散發(fā)著樸素動人的光芒。

我們是人不是神,每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或女人,不會一生只屬于一個人,那于神秘的愛情來說,是罪過。

你儂我儂熱似火,拿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然后將咱們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diào)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同生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生活中哪有那么多驚天動地呢,全是似水流年吧,在一粥一飯一茶一帖中,兩個人就這樣老了,每一分沒一秒,惜君如常,那才是上好的生活。

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與光陰歲月山川同修行。

世間的折磨,有時成了精神的福報。

有時,我們得感謝這些經(jīng)歷。正是它們,讓生命逆風而行,越飛越高。

寫來寫去,總有一個人最像自己。或者,你最像他,這是個人氣韻和文字的DNA。愈到盛年,愈覺得個人性情像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岱。(與我而言,這個人就是雪小禪。)

我一個人且行且寫,與時間化干戈為玉帛。

心雖是說不出的喜歡,但又不擅于表現(xiàn),就假裝不動聲色,其實心里歡喜得不行,覺得是上天眷顧我呢。

再回首,收余恨免嬌嗔,懂因果知慈悲。得失安然之后,變得云淡風輕。燈檠茗碗,兩盞淡酒,數(shù)卷沖淡清和的文章,可抵半生塵夢。

除了痛苦,他仿佛什么都不缺。

思念是有體積的獸,龐大而孤獨。有利齒,無形的撕咬——你以為它走了,它無時無刻不在。每一個剎那,回憶在繁殖,以光速,以想不到的形狀,惡狠狠地撲過來——整個夜晚全被吞噬了,不能掙扎,不能呼吸。思念化成一把又一把小匕首,就這樣一刀刀割下去。

你看相思是一只絕望的鳥,它把自己染成綠色,憂傷地活在夏天的屋檐。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入骨。

不必走得太近。太癡纏、太糾纏或者太過親密都是一場災(zāi)難。適當?shù)木嚯x,保持獨立的空間,這樣的空氣適合天長地久。

遠意的人更懂如何保護心中深情,不驚天動地,不嚷嚷刻骨銘心,只在細微中長久陪伴。于友人、戀人、光陰而言,這樣的遠意是過盡萬水千山之后的人間至味,是天長地久的陪伴,是在時光洪流中,保持自己的態(tài)度與樣子,邂逅那個自己也不知道的自己。

人生的諸多磨難離合都一一走過,酸甜苦辣都一一嘗盡。

人生的紋理和質(zhì)地和一個人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經(jīng)歷的越飽滿,那紋理和質(zhì)地會愈耐看。

年輕時,一定要更快更高更強。年齡長了,喜歡低眉,那黯淡的沒有光澤的人或事更加讓人心動。有一種不危險的吸引。

也許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這樣一個剎那,瞬間被滲透。那一個剎那,便是前世的大姻緣,留下了這跌宕起伏的伏筆,等待有個剎那被開啟。

所有人都隨波逐流時,你要保持清醒,在浮躁中有清冷與貞靜。

在心里住著天地光陰,也住著草木情深。我們需要照見,也需要彼此照見。

心無增減,定在慈悲。

不要指望別人太多,要獨自,要堅韌。在成為一粒堅果的過程中,保持柔軟的內(nèi)心和恰當?shù)臏囟取?/p>

生活中總得有萬念俱灰的時候,才覺得那一點點光、一點點熱是如此珍貴。愿做持燈人,一直找到屬于自己的真經(jī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詩和遠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不滅的遠方,是一個何等無痛絢爛的地方? 總是習慣,掬起歲月的流沙,守望那一剎那的熾熱,緩緩沉入心底。 幻想與時光賽...
    擁有了凡生活的力量閱讀 706評論 0 2
  • 好友邀我入群,分享蔣勛先生的講座給我——《放下所謂的忙碌,像宋人一樣生活》 前些年,讀過蔣勛先生的兩部作品,一部是...
    三月的綠蘿閱讀 246評論 0 0
  • 魂夢倒也不拘 夜夜不請自來 許是知我命如葉 要來與我一莂。 縹緲間歌已涼, 風過處枯骨埋。 既然我命如枯葉, 夢里...
    孤翼閱讀 223評論 1 2
  • 微雨,扶窗眺遠 我在下沉的黑暗中逆溯有您的時光 磚房泥路,桂漫廳堂 我是您懷里軟糯的圓滾 稚氣的小臉掖在您的衣襟里...
    芳蹤閱讀 357評論 3 14
  • 《愛情在歌唱》 我聽見了愛情在歌唱,卻怎么也找不到愛情棲息的地方。 《交換心事》 是誰,總是在夜晚,和夜色交換著心...
    何鯨洛閱讀 518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