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
這是神農架一年中多彩的時節,與以往不同,這次選擇騎行的完成神農架之旅。
出游的方式多種多樣,騎行的朋友明白,步行太慢,開車太快,唯騎車最適宜。那就從現在開始換一種方式跟著我偶遇今秋神農架的濃艷,一起邂逅另一個自己。
今年秋天的雨水分外充沛,入秋以來小雨綿綿不斷,幾天來一直關注天氣變化,希望出行的日子里天氣晴好。然而,期待也好,猶豫也罷,無論如何都不要把自己留在原地,走出去每一天都可以是新的開始!既然計劃在先,那就義無反顧,風雨無阻了。
毛毛細雨從早上到午后一直不溫不火地下著。
來到客運站,先搭車前往六里坪鎮。
雨天搭車也是為了避開G316國道的維修路段,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明智之舉。與車站員工幾番交涉,拆車、裝車的折騰后,人和單車順利上車了,小雨,也暫時停了下來。
旅程開始了。
20分鐘后客車進入G70高速公路。
車窗外灰黑色的烏云籠罩著天空,厚重的云層紋絲不動,像是被凝固住了,顯得有些凝重。遠處的山峰之間,飄浮著的白茫茫的云霧,反倒格外輕盈。
不久,綿綿的細雨再次隨風而至,小雨在微風中像是舞動的白紗,漸漸地窗戶玻璃上流淌著稀疏的水滴,車外灰蒙蒙的,景色也模糊起來了…
拿出手機開始補腦,瀏覽神農架資料。
神農架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因華夏始祖之一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而得名,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6.2米,成為華中第一峰,神農架因此有"華中屋脊"之稱,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僅398米,為境內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708.2米。神農架的氣候隨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低1℃左右,季節相差3~4天, 隨海拔增高漸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身臨神農架會有“山腳盛夏山嶺春,山麓艷秋山頂冬,風霜雨雪同時存,春夏秋冬最難分”之感。
每到秋天,如火如荼的紅色、耀眼的金色、清徹的淡綠色……每一種顏色的匯集把神農架變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神農架秋色主要見于霜葉,神農架秋韻主要融于霜葉。在群山巍峨的神農架,溝壑縱橫,因地勢高低不同、經霜早晚不同,而使“層林”呈現不同的色彩。
前些年幾次來神農架游玩,車在彎彎的山路上呼嘯而過,人在車中看著沿途的美景驚叫連連,但卻走馬觀花,所有驚艷的美景都擦肩而過,留不下多少記憶。
今天選擇騎行神農架只是為了在山路十八彎的的路上,一步一個輪回地踩踏,如修行般地找回從前曾經錯過的風景。
身處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不斷地頻繁地切換不同的模式應對周遭環境,總習慣以速度挑戰更大的速度,以為這樣才能為自己攫取更大的利益。
我希望這次的神農架之行慢點兒,走一走,停下來,看一看。也渴望以后的生活如此次出行,簡單點兒,慢點兒,不再為錯過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而感到遺憾。慢,以致遠!
或者因為故地重游的緣故,與過往騎車出行不一樣,這次少了些許期待與興奮,多了一些淡定與從容。
下了高速,雨,停了下來,空氣和路面濕漉漉的。卸下馱包與單車后,客車又繼續它的旅程。
在國道旁邊組裝調試好拆卸的單車,打理完馱包,在六里坪鎮至官山鎮入口附近找一旅館。這兒就是明天的出發地,騎行神農架的起點。
安頓好了,時間尚早,去集鎮上閑逛。
走在小鎮車水馬龍的街道上,道路兩邊商鋪密集,促銷叫賣聲不絕于耳——小鎮上少了鄉村的寧靜,多了十分的城市的喧囂。
仰望不遠處的已建成和在建的鱗次櫛比的住宅高樓和巨大售樓廣告牌、廣告條幅,似乎無視百姓購買能力和需求,無情地碾壓著子民的自尊心,頑強而野蠻地在中國的大地上生長著。(PS:話說2016年房市真的令人銷魂,從年初緊鑼密鼓地“去庫存”,到十一國慶期間新一輪忙忙慌慌地限購控價。)
目測這個邊遠山區的小鎮的變遷,當知中國正在城市化發展的道路上高速飛奔。
無心多逛,天色近晚了。在一條僻靜的街道上,尋見一個熱鬧的小菜館。向餐館服務員要了一道老鴨湯和幾個配菜。晚餐端上餐桌后發現了意外驚喜,那缽子里竟然盛著一只令人垂涎欲滴的全鴨!(PS:性價比很高!)
晚餐畢,胃腸徹底的充實了,返回住地。
明天將開始神農架探秋的騎行,早點兒休息,祈禱天氣轉好。
十月,秋。
神農架,是一場注定途經,所有的遇見將是最美的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