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戀愛了,戀愛的感覺真好。
他做什么都會想到我,路上看到有趣的事情,他也會發給我。
他真好,為了我都不加其他女生微信了,我特別有安全感。
我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有一次我問他干嘛呢,他說他在洗澡,我說他騙人,他說是真的,他擦了手給我回的消息。
我覺得他好愛我,我也好愛他。我覺得他離不開我,我更離不開他。
我覺得我以前可能錯了。
他并不是離不開我,只是我離不開他。
我發消息他也不會第一時間回我了。
他不會再到處給我找視頻段子哄我開心了。
我看他手機加了其他的女同事,他們一定經常聊天。
我開始找不到他了,不知道他每天都在干什么。他一定不知道我一整天什么都沒做,一直在等他的消息。
他可能沒以前那么愛我了,我每天什么都做不好,就是想他,我想讓他一直在我身邊,天天都能看到他。這樣我就安心了。
……
我忘了他也是普通人,他有他的事情去做,而我卻只顧著抱著那些消極的患得患失去一遍一遍的折磨他,也折磨自己。
我把自己強加在他身上的控制欲稱為付出,卻沒想到那早已是扭曲的愛,還想得到對方對等的回報,忘記了自己還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忘記了原來洗澡還回復我時候的開心與滿足,這些開心與滿足慢慢的化成理所當然,再變成“你給的不夠,我想要更多,我想完全掌控你”。
你看,我本末倒置,忘記了怎么先活成自己的樣子,也忘記了他愛的是那個沒有被奪去理智的我。
文文一旦開始一段戀情,便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并不是說全身心投入到感情是錯誤的,可是“投入”的度她永遠掌握不好,巴不得自己像樹袋熊一樣掛在對方身上。
她說:“如果可以,我真的想每一分鐘都和他膩在一起。如果他不在我身邊,我會一直守著手機,生怕他說話我沒有及時回復。晚上就算再困我也要陪他聊天,他不說睡覺我是不會先提出來的,眼睛睜不開我會坐起來,生怕自己中途睡著了。”
文文覺得很多做法,都是她表達愛的一種方式。
比如陰天下雨,她會一遍又一遍提醒男友多加衣服,記得帶傘。
她男友跟一個女同事談工作上的事,她會吃醋:“有什么事不能在公司商量,下班可是你的私人時間。”兩人經常因為她男友手機有和女生的聊天記錄鬧別扭,雖然聊天繼續除了工作上的事,就是普通的對話。
時間久了,男友不想再為此吵架,經常清空聊天記錄,這次文文更焦慮了,她看不到聊天內容,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兒。覺得男友一定是背叛他了,不愛他了。
文文自己都覺得這種狀態太可怕了,所有精力都花在男友身上,好像世界里的一切都圍著他轉。這種控制欲是她每天都焦慮不安。
我們對對方的控制欲太強,會使自己缺乏安全感,太需要被愛和被關注會讓兩個人的愛情筋疲力盡。畢竟,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覺是:舒服。
無論你以什么方式企圖從別人那里獲得安全感都是徒勞的,設法把對方掌控在自己手中或者討好對方都是沒用的。
我們為什么會焦慮?
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不確定性是我們所不知道的,而無力感是我們不能控制的,我們不知道所發生的事情和在感情中的無力感相互碰撞,兩者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像100+100=200,而100*100=10000。但如果能改變其中一個變量,減小到接近零,就可以明顯降低焦慮感。
兩個人在感情中,是需要給對方自由空間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時時刻刻都要通過微信或手機聯系著。
如果你不想再在感情里患得患失,那么從今天起,好好培養下獨立的能力,培養一個新的興趣愛好,把焦點轉向自身,過好自己的生活,好好愛自己,取悅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人生里當個小配角,情緒為別人左右。
學會控制自己的焦慮,再覺得有焦慮感時問問自己,為此焦慮是否能夠改變你所害怕的事情,或許一開始理性并不能完全控制住感性,但是在反復嘗試之后,我發現我的心漸漸被我的腦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