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觀后感

近日觀看了心理罪城市之光這部影片,國產電影中拍得還算不錯的一部。電影中其實蠻多人性的較量。

電影中的兇手城市之光江亞,因為從小受到家暴,所以心靈產生了嚴重的扭曲,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他開通網絡選舉投票,對特別受到民憤的人進行以投票的方式殺害,整個過程神不知鬼不覺。看到這里的時候,往往我們會把正義與邪惡變得難以區分。正如電影的警長說的,難道我們要把這個為民除暴安良的蓋世大俠給殺掉嗎?但往往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他挑戰的就是警察的權威。所以最終方木還是用法律準許的范圍方式來懲罰了這個犯罪分子江亞。

也許這個影片名稱就是心理罪,所以他對每個人物的心理細節都描述的特別好。他也把每個人的陰暗面和光明面都對立的表述出來,比如江亞,他具有反社會人格,對激起民憤的人是嫉惡如仇,甚至會殺掉。但是他對植物人妻子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對他店里的職員也見到了老板該負的責任,甚至還收養了一個智障兒童。所以說人性是極其復雜的,我們需要從多個點和面去評論一個人,而不是光從你所知道的面去看。

影片中還有一個女孩叫廖亞凡,她是一起強奸案中的女受害者,因為受到法院不公平你審判,她的媽媽瘋了,最終方木收養了她。因為受到傷害,所以對方木特別依賴,甚至要長大后嫁給他。讓我感覺完全不像一個13歲的少女。最后死于江亞之手,可惜了。

最后說到男主角方木,一個疾惡如仇的優秀年輕警官,為了廖亞凡一案沉倫了一陣子,不得不承認他對痕跡和案件有著高度的覺察力。為了將犯罪分子繩之于法不惜獻出生命,還好最后是大團圓結局。

不錯的國產影片,熱愛心理學的讀者推薦觀看,有些許燒腦。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