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最近好嗎?
上一篇關于文筆的文章,收獲了將近1.5萬讀者的關注。所以,今天想繼續跟大家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文筆,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痛點。本來興致勃勃想要動筆寫文字,轉念想到自己那點破文筆,就不好意思的打退堂鼓了。
“那,怎么去訓練自己的文筆呢?”
有人告訴我:“嘿,你就把那些作家的文字背下來,寫著寫著就成你的了。”
我相信了,背下很多名家的句子。有收獲,但那種感覺像是給自己的文字裝上了假肢,說實話,用起來很奇怪。
那文筆,到底該怎么訓練呢?
從文字的起源說起
其實,我們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圖畫文字,由于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便,人們開始采用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用文字的線條把要表達的物體的主要特征勾畫出來,就形成了圖畫文字。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從繪畫中建立起來的文字,逐漸被抽象化,形成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文字。即便如此,繪畫對于文字的影響依然是離不開的,人們轉用以詞為筆進行生動的記敘與描寫,來建立文字的真實體驗感。
所以,其實我們所說的文筆就是文字記敘和描寫能力。
記敘和描寫
那如何理解記敘與描寫呢?
記敘就好像在畫底稿,勾勒出事物的輪廓和次序。描寫則是烘托與上色,將事物本來的顏色表現出來。所以,記敘旨在說清楚準確,而描寫則是建立深刻印象。
在文章中,我們通常會用客觀、簡潔的文字來記敘,用修飾的詞語來進行描寫。記敘和描寫的配比是很有考究的,讓讀者感覺剛剛好,不膩也不平淡,回味無窮。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段我寫的采訪案例。
寫過采訪稿的朋友,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采訪確實挺難寫的。”如果只是記錄對方講話的內容,這個稿子估計沒有多少人能耐著性子讀下去。所以,需要用記敘與描寫來幫助建立真實的體驗感。
如何用好記敘與描寫?
我認為有一點非常重要:用誠實的心觀察。
誠實簡單來說就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這個時代越來越缺少誠實的人,虛假的文化充斥在我們中間。
明明對方是方形臉,感覺不夠好,就硬把人家的臉改成了圓形臉。隨意改動素材的事實,來迎合文章主題的表達,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寫作是為事實與真理服務的,而不是事實與真理來為我們服務的。
觀察
造物主創造這個世界,每一件事物都賦予了它獨特的律。觀察意味著放下自己,不要照著自己的臆想,而是照著它本來的樣子去寫。
就拿寫人來說吧,男、女、老、少每一個人的感覺都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的人行為習慣也不相同。但是,在我們文章當中常常能看見,操著同樣說話方式、性格脾氣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方式對話。所以,那些隱藏在背后的人物獨特性,沒有被挖掘出來。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將所有的都寫出來,而是將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挑選出來寫。比如,有的人喜歡穿深色的衣服,有的人想東西的時候會轉動眼珠,這些細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告訴了讀者,他是什么性格的人。
記敘與描寫其實就是對于現實世界的真實描繪。文筆好與壞的精髓也在于此,誠實的觀察是途徑。記住大自然已經將它豐豐富富呈現在我們面前。當你可以和它連線在一起,就會連接上無盡泉源,時時可以涌現出新的印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