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一下我們周圍,逢年過節被親戚朋友詢問人生大事的情況可不在少數,從上大學開始就有了這樣的聲音,等到畢業工作之際,這樣的情況愈演愈烈,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有著自己的想法。為什么他們沒有按著長輩的期待按時結婚呢?
? ? ? 周一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這個節日告訴了我們牛郎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也成了很多情侶結婚或者互送禮物的好日子。與此同時,也有那么一群人,無奈地被狗糧撒了一臉。雖然總被無情地撒狗糧,但是依然會有很多人選擇單身。得到每天聽本書《單身社會》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單身時代的到來。書中提到,截至2010年,超過50%的美國成年人處于單身,其中3100萬人獨自一人生活。北歐的單身比例更高,瑞典是世界上獨居比例最高的國家,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獨居比例高達60%。這里雖然沒有提到中國的情況,但就我周圍的情況來看,也是有很多超過30歲依然選擇單身的人,而且不乏有人有不結婚,不生育的想法。究竟為什么會這樣呢?
女性地位的提高
? ? ? 雖然女性在職場上還有一些“天花板”效應,但是突破這些效應的女性人數也在不斷攀升,他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依靠男人來生活 ,婚姻反而會帶給她們更多的牽絆,影響她們在職場上的發展。前幾天聽一個TED演講,里面講到一些女性會因為考慮到自己今后的家庭而放棄很多職場上的機會,盡管他們目前連另一半都還沒有找到。看似荒唐的想法卻是一個典型傳統女性的思維方式,而現在就有很多人要突破這樣的想法,讓自己活得更瀟灑、更自由。
經營婚姻的價值在下降
? ? ?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營一場婚姻,就好像是經營一家企業。投入、產出都影響了人們對婚姻的態度。在一場婚姻里,人們投入時間、精力、金錢,然后從中獲得幸福感,而當這些幸福感能用其他方式獲得的時候,甚至幸福感會在這樣的關系中下降的時候,維系這樣一個“企業”的價值也就下降了。
人類壽命的延長
? ? ? 在《百歲人生》這部書中,作者談到現在人類的壽命在不斷延長,原本的三段式人生規劃已經失效,我們需要的是多段式的人生規劃,所以,現在年輕人到了傳統結婚年齡而不結婚的情況似乎也有了合理之處。
高不成低不就
? ? ? 有人說,不戀愛的原因就是自身發展跟不上自己的預期,這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而解決這種現狀的辦法有兩個,一個就是讓自己站得更高一些,另一個就是降低要求。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大都會選擇第一種。
? ? ? 從統計學上講,一個人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個一生摯愛的可能性為零,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身邊找到了一個相對合適的人。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冰冷與殘酷,但可能會讓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不管我們周圍的情況如何,面對怎樣的質疑,有著怎樣的壓力,受著怎樣的社會輿論,不委屈,不心急,不妥協,我們唯一不變的追求應該是不斷自我提升、開拓眼界,有一天,會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那個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