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科 | 略談各類茶的加工工藝

?一、中國茶葉分類

中國茶類之多是世界之最,眾多的茶類歸納起來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類。基本茶類依據發酵程度不同由淺而深,分別是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青茶)、紅茶、黑茶。以基本茶類的茶葉作原料,進行再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再加工茶,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

二、綠茶加工

烘青綠茶制造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達數百種,外形千姿百態,有卷曲形、直條形、園珠形、螺形、針形、單芽形、片形、舒展形、扁平形、顆粒形、花形等。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是主要出口綠茶。

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干燥

殺青方式有鍋炒殺青和熱蒸汽殺青兩種,蒸汽殺青的綠茶稱“蒸青綠茶”。干燥依最終干燥方式不同有炒干、 烘干和曬干之別,炒干的稱“炒青”,烘干的稱“烘青”,曬干的稱“曬青”。

細嫩的名優綠茶,千姿百態的外形,都是制造過程中采取不同的造型方式(手法)而形成的,有壓扁的,有搓條成針的,有團揉成球的,有抓拍成片的,有搓揉卷曲的,有結扎成花的等等。

三、白茶加工

白茶是采摘葉背茸毛多的大白茶品種的粗壯芽葉,經抽針(分離茶芽和葉片),分別加工。

基本工藝流程:鮮葉→萎凋→烘干

四、黃茶加工

黃茶是殺青后包悶和烘炒后再包悶,使芽葉變黃而形成的,因此悶黃是工藝關鍵。以蒙頂黃芽為例,

基本工藝流程:殺青→初包→復炒→復包→三炒→堆積攤放→四炒→烘焙

五、烏龍茶加工

烏龍茶是介于綠茶(不發酵茶)和紅茶(全發酵茶)之間的一類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條形茶與半球形茶兩類,半球形茶需經包揉。福建的武夷巖茶、廣東的鳳凰水仙、臺灣的文山包種茶屬條形烏龍茶。

基本工藝流程(武夷巖茶):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烘干

福建的安溪(鐵觀音、臺灣的凍頂烏龍茶屬半球形(卷螺形)烏龍茶。

基本工藝流程(閩南烏龍茶):鮮葉→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毛火烘焙→包揉→足火→烘干

六、紅茶加工

紅茶屬全發酵茶,揉捻后發酵使葉子變紅是工藝關鍵。中國紅茶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類。

小種紅茶制造中最后干燥時用松柴煙熏烘干,因此有明顯的松煙香味。

基本工藝流程:鮮葉→萎凋→揉捻→發酵→煙熏烘干

工夫紅茶制造中講究發酵適度、文火慢烤烘干,如祁門工夫紅茶,具有特殊的高香。

基本工藝流程:鮮葉→萎凋→揉捻→發酵→毛火烘焙→足火烘干

紅碎茶制造中采用揉切設備,切成顆粒形小碎片,講究發酵適度及時烘干。

基本工藝流程(工夫紅茶):萎凋、揉切、發酵、烘干

七、黑茶加工

黑茶的鮮葉原料多數比較粗老,揉捻后經過渥堆發酵,或制成綠茶后再經后發酵而使葉色變黑,湯色深濃。

湖南安化黑茶工藝流程:鮮葉→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

湖北老青茶工藝流程:鮮葉→殺青→初揉→初曬→復炒→復揉→渥堆→曬干

四川南路邊茶工藝流程:采割鮮葉→殺青→蒸揉→渥堆發酵→干燥

│    ↑

└→扎堆─┘

貴州六堡茶工藝流程:鮮葉→殺青→揉捻→漚堆→復揉→干燥

云南普洱茶工藝流程:鮮葉→殺青→揉捻→曬干→潑水堆積發酵→干燥

八、緊壓茶加工

緊壓茶是以綠茶或紅茶或黑茶作原料,經過蒸軟壓模制成不同形狀的茶葉,有磚形、餅形、碗形、柱形、方塊形等。中國生產的緊壓茶主要有沱茶、普洱方茶、竹筒茶、米磚茶、湘尖、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青磚茶、康磚茶、金尖茶、方包茶、六堡茶、緊茶、圓茶、餅茶、固形茶等。

九、花茶加工

花茶是將綠茶或紅茶用香花拌和,使茶葉吸吸花香后而制成。

其基本工藝流程:茶坯處理→鮮花維護→拌和窨花→通花散熱→收堆續窨→出花分離→濕坯復火干燥→再窨或提花。

十、速溶茶與茶飲料加工

速溶茶是將茶葉加熱水提取后去茶渣,茶汁經濃縮后噴霧干燥或冷凍干燥而制成,

基本工藝流程:茶葉→水提取→去渣茶汁→濃縮→干燥

茶飲料是茶葉經水提取后,去渣得茶汁,精濾后得澄清茶汁,加配料后勻汁裝罐,滅菌保存。

基本工藝流程:茶葉→水提取→去渣茶汁→過濾澄清→配料→勻汁→裝罐→滅菌

(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聯系郵箱:744373898@qq.com)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