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輕易苦口婆心勸說別人了。我做錯了很多事以后,開始明白,永遠不要替別人做決定,這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兩年前,我的表妹在高中選文選理中猶豫,她的爸爸希望她讀理科,而她則想讀文科。她從小就很喜歡文學,作文一直是她最拿手的。她的媽媽問我的建議時,我斬釘截鐵地說:“選理科!”因為我是悔恨不已的過來人。
我讀初中的時候,腦子還行,特別喜歡鉆研物化生,十分討厭背政治和歷史。但是高中時我選了文科,上了大學后,讀了行政管理專業(yè),我后悔了。我希望自己擁有一技之長,所謂荒年餓不死手藝人,而行政管理這種專業(yè),對于我的意義聊勝于無,我本身就不是管理型的人,我只喜歡無所束縛、自由自在。不喜歡有上司也不愿意有下屬,只想要一個角落默默耕耘己之所長。所以,我跟表妹說,一定要選理科,以后才能有更多的專業(yè)選擇。
表妹順從了眾人的建議,棄文從理。但如今她也讀得很辛苦,大概她的潛意識里并沒有真心熱愛理科,自然無法全身心投入。想必,對著一道道題,腦子一片空白時,她也悄悄后悔了無數(shù)次,為何當初不堅持選文科。
而我見到她現(xiàn)如今的學習狀態(tài),也有深深的悔意。我把自己無法選理科的這種遺憾強加在她身上去彌補,實在愚蠢之極。她的處境與我不同,我根本不能判斷選擇文科還是理科對她來說是正確的,妄自為別人做出選擇,反而導(dǎo)致了另一個人的悔憾。
我的弟弟,則是更堅定的那一類人,他的理想是從醫(yī),而今年他也如愿以償?shù)乜忌狭酸t(yī)科大學。在他讀高三時,我曾聽讀醫(yī)的同學向我痛訴醫(yī)學生的艱難和痛苦,并苦苦相勸,讓我一定要告訴我弟學醫(yī)是多么的悲慘,我當時深受觸動,當下打了一通電話給我弟弟,望能使其“醍醐灌頂”,“回頭是岸”。
但這通電話是由我歇斯底里地嚎啕大哭落下序幕的。我弟很清醒很堅定,不受我的言語“蠱惑”,并告訴我這是他的選擇,如果現(xiàn)在放棄了,他必定會后悔,他相信因為熱愛所有的辛苦勞累都甘之如飴。
聽了他的一番話,醍醐灌頂?shù)氖俏遥松撬陌。斎皇怯伤麃頉Q定,我為自己勸說他而感到羞愧,也為自己從沒有這樣為自己選擇而悲傷。我泣不成聲,他反過來安慰我“你還年輕啊,怕什么,有什么喜歡的東西,現(xiàn)在就去做也不遲”。
從此,我深深地反省自己,我連自己的人生尚未打理好,又怎么能夠處處干涉別人的人生呢。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專心致志地追自己的夢。我不再輕易勸說別人什么,最多在別人迷茫時,陪著他一起去想象每個選擇所趨向的結(jié)果,由他來為自己做最后決定。這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